摘要:
近期人民币贬值主要驱动是美元的升值因素,当美元阶段见顶后人民币贬值也将阶段见顶,汇率
7.25
难以继续贬值、甚至短期回调,后期人民币双向波动的方向是由美元及贸易战等境外因素决定,但贬值幅度主要由境内因素所驱动。
美元指数与美债收益率影响
从我们前文可以提及,美元指数其实已经阶段性见顶,同时美债的收益率也推进阶段性的见顶。美国贸易战对人民币会产生影响,同样对美债收益率也就是通胀
-
降息节奏路径同样会影响货币政策,但美债收益率见顶,人民币阶段见顶,但短期升值到何种程度要看中国国债的收益率也在进一步的下行幅度,这时候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中美利差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一个区间的小幅震荡。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国债的利率下行的幅度要比美债上行的幅度还要更大,那就是人民币我们现在是贬值的驱动,所以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去观察我们市场对降准降息预期的幅度和时间节点的判断。
市场风险偏好已经发生转变、降准预期概率增大
现在来看,市场风险偏好已经在发生转变,
9
月
24
号以来政策刺激所带来的风险偏好上升逐渐消退,风险偏好从看多股市看空债券,重新再次转向了看空股市看多债券。市场正在期待新一波的政策发力来提振信心。我们现在看到的市场的降息降准预期,大概会随着风险偏好下降而再次提升。市场担心当经济下行的压力带来资产价格的下行时,决策层会有更进一步的措施来刺激增长。现在来看市场更加预期的是到
12
月,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再进行降息降准,那么带来的就是国债利率的下行,而国债利率的下行又会进一步的去拉升中长期利差之间的倒挂程度。
人民银行政策倾向影响
从现在人民银行政策方向来看,我们现在看到整个政策方向的调整,是对汇率很淡定的。过去几轮人民币贬值趋向7.35的波动当中,基本上人民银行都会有进行或者是公开市场参与,或者是发声采取引导市场预期的举动,但是这一次实际上我们看到银行并没有太多明确的表示,那么说明在人民银行对人民币这一年的贬值实际上是有信心的,也没有过多的进行干预,说明央行还不担心短期波动会突破7.35的上限。
另外我们从基本面来看,现在整个银行的未结汇的余额数量其实已经相对减少,并不如过去有大量的未结汇的,可以进一步的去拉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因此幅度不会过大。而现在市场上一度担心的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带来的汇率贬值的预期,实际上现在已经在进行交易,而且我们要知道真实的贸易战要到1月20号之后才能真正落地,也就是特朗普确认上台以后,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在还处在预期还没有落地的情况下都是在交易预期。而这种预期可能推动出口的贸易商进行抢出口,带来的是我们的贸易余额反而可能短期有所上升,短期是有利于人民币,所以在这几个叠加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实际上人民币短期的底部7.25是难以突破的,甚至可能出现一波短期的回调到7.1左右。
短期时间窗口判断
那么回调的时间窗口期更大的时间范围可能就在
11
月底到
12
月底的这段时间,这个也就是我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前后,人民币有可能进行一波短期的升值,但当进一步的降准落地以后,可能人民币的这波短期回调才会趋近于结束。同时我们如果去看现在远期的掉期点,尤其是
1
年期人民币到期点,是在明显下降、也就是远期的汇率更高、是有利于贬值汇率套保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