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年轻人最真实的爽文:与生活虐恋,被香飘飘甜宠 ·  3 天前  
新周刊  ·  西藏地震,警惕 AI 生成的“现场图” ·  3 天前  
读者  ·  首批因AI失业的人,已经出现了 ·  3 天前  
新周刊  ·  东北洗浴中心,为什么独爱“宫廷风”?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用300次的爱,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见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小蓝的败局 | 在谈论是不是“最好骑”之前,先把欠款和押金还了吧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1-17 20:38

正文

创业明星风口入局终成空

三年以前,当年轻的李刚创立“野兽骑行”这家开发骑行软件与智能自行车的创业公司时,大概没办法想到两年之后一股“共享自行车”的狂潮会席卷整个自行车行业。当时圈子里火的概念就是所谓的“智能自行车”,他们也在2015年2月顺利获得了真格基金1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并在之后的2015年7月获得了创新工场等参与的5000万元A轮投资。

2016年3月10日,在北京东北部的798艺术区内,野兽骑行举行了一场充满科技元素的发布会,正式宣布其筹备近两年的智能整车发布,售价超过万元。用一家当时到场媒体的话说,“一副乔布斯范儿”的创始人李刚,语调兴奋地介绍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性能数据,作为野兽骑行天使投资人的徐小平也专程来站台。

但风云突变地令人措手不及。2016年8月中旬,摩拜单车宣布获得来自熊猫资本和愉悦资本的千万级别B轮融资,随后进入北京,拉开了共享单车大战的序幕。9月2日,另一家起源于校园内的共享单车企业ofo也宣布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在随后短短的两个月内,摩拜和ofo就各自宣布完成了4轮融资。

共享单车的突然崛起对整车市场的冲击不可谓不小。在运动领域,不少像黑鸟单车、行者等多家骑行创业公司或是转型做线下服务,或是研发零配件,总之都不得不选择转型。而野兽骑行的日子看上去似乎还过得去,在10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野兽骑行联合创始人李剑亮表示野兽骑行当时的国内总销售额为2000多万元。

不过,一个月之后,他们还是进入了共享单车这个领域,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业明星,李刚显然不想错过这个大风口。2016年11月22日,野兽骑行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已获得B轮投资,而其中的1.5亿元将主要用于入局共享单车市场,并带来全新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此时,先行的摩拜和ofo都已经在全国主要城市大规模攻城略地了。

后知后觉的李刚不是对共享单车的竞争没有预判,在发布会当天,他就表示:“自行车的竞争会比网约车更加惨烈。打车是三到四年打完的,我想共享单车这场仗一到两年就打完了。”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小蓝单车竟然没能撑够一年时间。

自9月开始,小蓝单车就不断被曝出押金未能及时退还的现象。10月20日,小蓝单车曾发布公告称,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之前申请的退款,将于2017年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而到了11月中旬,小蓝单车承诺的退款期限已过,却有不少网友反映并未收到退款。甚至近期还出现了押金未退回账户就显示“未交押金”的状况。本刊内部也有同事在提交退款申请多日之后仍未收到押金。

有用户发给本刊的截图,之前还在“退款中”的押金在押金还未到账的情况下已经变成了“未交押金”

更大的风暴在本周彻底爆发。从11月14日开始就有小蓝单车的HR在朋友圈兜售办公家具。随后,有疑似小蓝单车员工在某匿名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已经宣布解散,并将拖欠员工工资至2018年2月10日。根据其他媒体报道的信息,小蓝单车现已拖欠物业费达200余万,拖欠70余名供应商近2亿元。

昨日,我们到小蓝单车在北京的办公地点调查时发现,小蓝单车及野兽骑行在北京望京地区的总部已经人去楼空,里面只有零星几位工作人员在清理场地。也许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大楼的物业还专门在该楼层电梯口设立了保安值守。同时,楼下也聚集了几十位前来讨薪的小蓝单车基层运维人员,他们基本都被拖欠了3个月以上的工资。而且要不是这两天看到了媒体的报道,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小蓝单车现在的情况,“我们前天(也就是本周一)还在做运维工作呢”,一位小蓝单车运维人员对本刊说道。据了解,他们大部分都来自附近省份的农村地区,被拖欠的一两万元工资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他们现在也不得不处于“停工讨工资”的状态。

在大楼下讨要说法的小蓝单车基层运维员工(王梓辉 摄)

而今天上午,我们到达小蓝单车总部之后发现,他们正在给最后一批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

正在办理离职手续的小蓝单车员工(王梓辉 摄)

“周三宣布解散之后,通知我们今天来办手续”,一位小蓝单车员工对我们说道,他同时告诉我们从10月份到现在的工资都没发,应该也发布了了。这位员工同时告诉我们他上一次见到李刚还是在一个月前,那时“公司的状况已经很不好了”。公司的负面消息甚至影响到了他们后续找工作的情况。另一位员工在聊天时透露,本来和下一家公司说好的待遇在小蓝单车负面新闻曝出之后被削减了五分之一。

曾经满座的公司只剩几辆零星的自行车已经遍地的垃圾(王梓辉 摄)

而现场也有几位被拖欠押金的用户到场讨要说法,他们均表示各种客服联系电话都已经打不通了。“钱倒是不多,不过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被拿走了。”

没有钱,车再好骑也没有用

你几乎能在所有的网友留言中看到“小蓝单车是最好骑的”这样的言论,但市场属性告诉大家,规模效应才是这场竞争中的最主要因素,好骑一点,难骑一点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负。“我们认为先赢不算赢。”这是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陈怀远在今年3月一次公开活动上发表的言论。但资本方显然不认同他的观点,在嗜血的资本眼中,用最快速度投放最多的车辆、进入最多的城市所形成的竞争优势,要远比好骑一点重要得多。

“小蓝单车败就败在太慢了,进入市场慢,融资也慢,失去资本的保护从而对市场竞争没有丝毫的抵抗力。”这是微微拼车创始人王永在《环球时报》做出的评论。作为ofo的重要投资人之一,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曾经表示,当今中国的创业模式洗牌非常快,从几年前需要四五年,到今天可能就需要一两年。他在9月份也透露,“共享单车现在基本上就是两家企业占9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个整合比美国快很多。”

2017年新年后,摩拜和ofo先后连续融资至E轮,几十亿美元纷纷进了摩拜和ofo的口袋。而小蓝单车除了在2017年1 月完成了4 亿元A 轮融资之外,之后的融资尝试均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根据36氪的报道,在4、5月的时候,万达、美团以及一两笔政府基金都曾经非常接近小蓝单车,但最终这些融资全都落了空。

市场上另一家二线共享单车企业小鸣单车CEO陈宇莹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意见:共享单车并不是纯互联网项目,它是线上和线下互动的重资产项目,更像物流和外卖行业。所以这个行业的最终格局会是多家企业共存,很难一家通吃。

但现实的情况却逐渐在往相反的方向走,摩拜与ofo双雄并立的局面异常明显。虽然这两家都表示自己的市场份额、用户活跃度领先于对方,但无论怎样,他们两家在各种共享单车的行业报告中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夏季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中,摩拜和ofo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

小蓝单车也曾想要另辟蹊径尝试突破,但没钱就是无源之水。今年5月,小蓝宣布将在新一代“pro 2版”单车上加装智能屏,通过广告投放等方式将会每年给公司增加4亿元的收入。按照李刚的设想,这将是小蓝单车超越摩拜单车、ofo的机会。“他们居安不思危,我们就要穷则思变。”但因为这种款式的单车造价高昂,对于迟迟未来拿到融资的小蓝单车来说无异于“空中楼阁”。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原计划7月量产并投放市场的新版单车再无下文。

《财经天下》周刊昨天曾在采访中询问到一名离职小蓝单车高管:在他看来,是什么导致小蓝当下的境况,资本、运营还是政策?这位前高管直言不讳地指出,资本。

而共享单车属重资产行业,造车、维护、运营以及推广均需消耗大量资金。缺少资金补充的小蓝单车只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今年2月,时任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就曾表示,用户押金一部分用于退还用户,另一部分则进入运营资金。虽然他们之后曾调整了说法,但毫无疑问,小蓝单车资金短缺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

在昨天通过媒体发布的自述信中,李刚也反省道:“很多用户一直在说小蓝单车是最好骑的共享单车,我非常感动。但再好骑的产品,在缺少了多元化资本支持和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时,都显得无力。为了追赶生产进度,小蓝单车在四五月份追加了数亿元生产合同,本来预计五月末六月初融资成功后就可以一次性将资金问题解决,而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和那次事故的双重打击,融资变成了泡影,并购丧失了最佳时机。”

最终,“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却没换来一笔资金的小蓝单车在一片对于其自行车本身的称赞以及另一片被拖欠押金用户的声讨声中黯然落幕。这个有自行车爱好者开发的“最好骑的共享单车”只换来了北京金辉大厦门前基层员工们的讨薪行动,成为了残酷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

共享单车进入下一阶段

事到如今,共享单车市场的大盘几乎可以说已经非常明朗,就看头部两家企业是合并还是保持这种双雄的竞争格局。

真格基金的投资管理副总裁刘元此前曾对本刊表示:“大家会觉得线下不一定会和线上一样‘一家独大,赢者通吃’,但事实上你看现在的共享单车行业,你要是一个第4、5名的公司,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而在6月份还表示“目前没有合并可能”的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到了9月之后突然转变了观点,认为两家头部公司应该合并,这样才能挣钱。这两家企业都对记者的询问表示“暂时不予置评”。

朱啸虎言论上的变化体现出了共享单车进入新阶段之后面临的新处境。

从政策层面,各地从年中开始就陆续出台政策,对共享单车进行总量控制。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下发通知,暂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车。未来各区根据容纳量和车辆停放秩序情况,实时调控企业投放数量和节奏。至此,北京成为了继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后,第12个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城市。

而在商业层面,共享单车行业至今也未形成一个具有巨大空间的盈利模式,而这也变相体现出了李刚当时的想法:“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想,如果共享单车行业仅仅是靠着一块一块、五毛五毛挣,我们算一笔数学帐,一天共享单车大概能够带来 1 亿到 1.5 亿的出行频次,就算是1 元一次的话,一天是 1 亿次,1 亿到 1.5 亿的量级,这是整个行业的天花板。”所以在拿完了市场上几乎所有能拿的钱之后,摩拜和ofo们该想想如何把这些钱赚回来了。

至于小蓝单车,李刚自己则已经提出了方案:“今日(即11月16日),小蓝单车与拜客出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将由拜客出行全权代理小蓝单车未来的运营,用户可以一直使用小蓝单车。在完成技术对接后,押金用户将免费使用小蓝单车。”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同样深陷困局的酷骑单车方面也在本月初表示:“酷骑单车已由拜客出行代运营”。而根据新浪科技的调查,这家“四川拜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身上也有颇多疑云,成都当地媒体此前曾拜访该公司注册地址,发现并不存在。

不过在李刚的这封公开信中,他只提到了工资问题,称“会想尽办法尽快解决”。但对于供应商欠款和用户押金问题却只字未提。而有媒体联系到拜客科技方面,他们也表示自己只负责线下车辆运营和维护,关于押金退款等其他费用类问题,需要联系原品牌公司。

作为一个还算成功的“连续创业者”,李刚今年其实还不满30岁。选择在风口创业是任何一个有潜力创业者都可能做的选择,何况本身这就发生在自行车行业。但在遭遇到挫折之后,努力承担起自己对员工、对合作伙伴以及对用户的责任,这才是年轻创业者成长该用的方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小镇中国」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