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雪涛宏观笔记
编
辑
|
陆
家
嘴
大
宗
商
品
论
坛
,
转
载
请
注
明
出
处
一季度
GDP同比增速预估4.7%-5%,政策期待更多聚焦在存量政策落地,而非增量政策继续出台。
年初经济数据开门红。
生产端,工业和服务业表现均不弱。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环比增速明显超季节性规律,即使刨除去年低基数,今年1-2月两年复合增速也达到了4.7%,高于去年末。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12.1%、10.4%
。
需求端,1-2月服务业零售同比增长12.3%
,汽车同比增长8.7%,体育、娱乐用品同比增长11.3%
,带动社零同比增速上行至5.5%
。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对冲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9%的 压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4.2%,比去年末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
我们用工业增加值估算第二产业同比增速,用服务业生产指数估算第三产业同比增速,
预计
1-2
月
GDP
同比增速在
4.9%-5.3%
左右。
3月开始,随着基数走高,地产销售、复产复工等高频数据走弱。
我们估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在4.7%-5%左右,达到了
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所需水平。
从一季度看全年看
,要实现5%的增长目标,需要三驾马车各实现多少增速呢?
首先,今年的GDP平减指数有望转正。
CPI方面,受到猪肉供给稳定、以汽车为代表的部分商品价格年内明显回落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年内
CPI同比增速或在0.5%左右
。
PPI方面,考虑到M1同比增速对PPI的领先性以及参考EIA的原油预测值,我们预计年内
PPI同比增速或在-0.8%左右
。
由此推算今年
GDP
平减指数或在
0.5%
左右,
意味着
支出法
GDP
名义增速的目标是实现
5.5%
。
再来看三驾马车对支出法GDP的拉动情况。
根据官方公布的2023年分项拉动率估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4.7%、42.8%和2.5%(其中出口和进口的占比各为19.7%和17.1%)
。
也就是说,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名义
GDP将各
增长
0.547
、
0.428
、
0.025
个百分点。
我们重点分析经济增长目标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要求,所以先大致确定消费和出口的增速。
今年美国经济进入补库存阶段,中国出口份额依然维持韧性,预计全年
出口同比增速在3-5%左右。
今年汽车消费和服务消费表现较强,最终消费增速可能依然高于名义GDP增速,
最终消费增速或在5.5-6.5%左右。
简单假设消费和出口增速之后,要实现今年
5.5%
左右的名义
GDP
增速,
需要资本形成总额增速能达到
3.8-
5.2%
左右。
自2018年后,
固定资产投资扣除掉土地购置费后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十分接近。今年土地购置费大概率延续去年的负增长,这意味着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需要3.1%-4.4%左右。1-2
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4%正好处于这一增速区间。
具体到基建、制造业等细分项的投资增速,由于 2017年后统计局不再公布基建、制造业等细分行业的投资规模,我们需要做一些近似估算。
根据估算结果,制造业、基建、房地产
、其他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分别为33.8%、27.3%、18.3%、20.6%。其中
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稳步提高,房地产投资的比重明显回落。
在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10%的情况下,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同比增速需要分别在8%和5.5%以上。
如果
房地产投资增速-9%,则要求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需要在7.5%和5%以上。
今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有所改善,还有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以及去年的基数下滑,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较强韧性,投资增速实现全年7.5-8% 的难度并不太高。
总的来看,一季度
GDP
同比增速有望达到
4.7%-5%
,
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开了好头
。也让政策期待更多地聚焦在
存量政策落地,而非增量政策继续出台
。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高频数据与实际月度数据存在背离,模型误差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