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声社区
跟随心声,自在沟通!欢迎下载心声移动app,http://xinsheng.huawei.com/cn/m/downloa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昨天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校园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声社区

华为的女神们

心声社区  · 公众号  ·  · 2018-03-07 19:05

正文

,是华为特别的存在 。生活中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工作中也总能独当一面,从容应对每个挑战;唱歌跳舞玩游戏当主持,样样难不倒她们,写代码做算法玩转营销,每一项都能做到满分。虽然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着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心和能够化解一切的绵长韧劲。


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人物档案】

姓名:赵晓沐

职务:算法工程师

入职时间:2013年

想说的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werwer



做得了算法,当得了主持



一年又一年转瞬而过,转眼之间作为一个华为女兵已经4年了。回想和华为的相见与相处,4年青春,“相爱相杀”,时光在这里悄然而逝。


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3年秋天招聘季,生活的又一个分岔路口。作为一只土生土长的“通信汪”,我自然想沿着通信这条路坚实地走下去,第一号目标当然是华为。


从招聘HR的身上,初识华为。华为的招聘HR,没有西装革履,不夸夸其谈,坐在校门口的小奶茶店和我讲述最日常的华为,平静坦诚,只是在眼神中隐隐透出些自信的光彩。


到华为园区来参观,爱上华为。地铁+2趟公交,几番辗转,一身疲惫,但是看到她的食堂、园林、楼宇桌椅和她怀抱里那群穿着随意但讨论得热烈的人儿时,一切都值了。


什么“加班”、“累”的名号,什么父母亲友的担忧,什么“互联网”诱惑,通通飞到了九霄云外,就剩下“性能算法工程师”几个大字闪着光对我暗暗传情,一眼定终身。


师傅领进门


经过5天大队培训,我终于开启了作为无线算法人的精彩旅程。受到了老大热情的欢迎,看见了潇洒帅气的头号男神,更是结识了温婉可亲的美女导师——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华为这个独特而神奇的岗位——思想导师,事情琐碎、为新入职的懵懂少年操心受累,还不给报酬。


万分庆幸,遇到了我的师傅,让我见识了华为万千优秀工程师中的一位“巾帼英雄”。她笑容温暖但做事毫不含糊,“啪啪啪”几篇入门文档甩过来,顺序、用途、目标都井井有条;她讲话温柔但是掷地有声,现网问题攻关定位,几十几百页数据一页页地翻,有理有据,严谨可信;她还有个厚厚的大本子,分门别类放了不同信道、不同算法、不同原理的各个点,问啥有啥,比百宝箱还灵。天天坐在师傅旁边耳濡目染,我暗下决心以后我也要做个懂算法、有能力又温柔的女汉子,努力奋斗终于和师傅一起赢了个“一对红”称号。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大家。我和新入职的小伙伴们一起组织创立了新员工学习小圈子,热情满满,起名“新‘芯’少年”,老大赶紧献良言:“新芯少年有创意,工作中心上不要长草才好”。队伍从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创立过新员工专属图书角,组织工作学习心得交流畅所欲言,还趁周末组织了次“轰趴”吃喝玩乐。几个月活动搞下来,我们对整个RTT(无线传输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了个基本的认识,一群“臭皮匠”扶持着成长也就慢慢成了“诸葛亮”。


上阵师徒兵


在华为工作,自然不是只有看看文档、跑跑仿真、写写代码这么简单,关键时刻还是得迎头冲上去。


一次,一线的兄弟们反馈现网中出现SRI(调度请求指令)虚警问题高的现象,这让我们在家里坐不住了,启动问题攻关全面应对。为什么网络轻载就会出现高虚警?为什么链路仿真没有复现该现象?是什么让两者出现了不一致?结合着兄弟们发来的网络信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仔仔细细把前辈们的算法选型、分析和性能仿真文档查看了一遍又一遍;经过好几天的思考、仿真、画图,突然一个小小的差异进入视野:不同的码道之间相关性不同,仿佛醍醐灌顶佛光普照,是不是系统内的码道间干扰导致的高虚警?又是不是码道分配的策略导致现网轻载下性能恶化?曙光就在眼前,我们迅速地进行干扰分析、关键影响点识别、隔离仿真,终于确诊了“病症”。


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这时候光靠细心就不够了,经过详细的理论推导和分析,我们找到了解决思路,解决问题的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两步。


做得了女神,当得了女汉子


华为女兵,向来是做得了算法、玩得了游戏、上得了厅堂、做得了女神、当得了女汉子。4年生活,丰富多彩,也曾“洋相百出”。


新年晚会,五音不全而四体不协调的我,在小伙伴的支持下总算排练出了个舞蹈;晚会主持,臭美地买了条红色长裙,踩着好几厘米的高跟鞋差点跌个嘴啃泥;民主生活会,第一次将所学的课程和大家分享,看到大家游戏玩得开心,自己心里也是美滋滋;参与算法大会,一步步从参与者变到组织者,经历过惴惴不安、苦恼求助、如释重负和喜出望外不同的情绪;也有幸见识过一群喜爱科技、勇于创新的TF少年,虽然组织上渐行渐远但是收获永存、敬畏之心不变;部门聚餐,吃得好喝得好,还每次都有绅士同门的“专车”接送,女神待遇十足……


加过班、通过宵,有时娓娓道来偶尔也大喊大叫,吃过亏、受过恩,挨过批评也受过表扬,哭过也笑过,时而女神时而女汉子附体,有人体贴关怀有人提鞭催促,这是一个华为女兵的日常。


华为平凡女兵一枚,前来报到,请检阅!


(赵晓沐)






【人物档案】

姓名:缪云飞

职务:品牌经理

入职时间:2013年

想说的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


werwer



我说服CTO给华为“打工”



意料之外进了华为


2013年8月,我已经在通信领域工作了6年半,某个周末和朋友聚会谈起各自的职业发展,一个朋友极力建议我加入华为,正处于职场倦怠期的我,接受了推荐。


三天后就收到了面试通知,业务面试+HR面试半天完成,效率非常之高。当时我是已婚未孕的“大龄女青年”,从业务面试到HR面试都反复被问到未来怀孕生子的计划,而我也不可能违心地说不要小孩,只能诚实地回答目前没有计划,但是未来肯定会要。这估计是所有女同胞们换工作都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当天面试结束后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不久后我就收到了最后一轮面试的通知。面试我的是后来我非常佩服的一位领导,我们从技术谈到个人职业发展,到兴趣爱好,面试结束后出来一看居然聊了1个多小时,我内心已经预期最后一关应该是通过了。


跑步上岗,第一次成为“操盘手”


由于原用于模拟广播电视信道的APT700频段,逐渐从广播电视信道中释放出来,为了做大产业蛋糕,无线把推动APT700的商用进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11月,我加入了无线营销运作部的LTE MO团队,就被指派负责APT700的解决方案上市,以及推动APT700规模商用。


虽然我之前一直在通信领域从事营销工作,但对于华为的解决方式上市流程完全不了解,只能边做边学边摸索。我利用内外部各种渠道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项目可能涉及的上下游环节,梳理出产业链现状、业内各个厂家解决方案的进展,发现行业内各个厂家基本都规划了APT700射频模块和相应的解决方案,预估未来两年将迎来APT700频段拍卖以及建网高潮,然而当时产业链极端不成熟是制约APT700规模商用的最大瓶颈。


针对这个问题,我拉通了研发、测试、行销、产品管理、以及无线战规相关人员,在公司内部推动成立了APT700产业发展工作组,把相关部门都一起卷入进来。我找到研发测试的兄弟,组织策划了APT700和其他频段的覆盖和室内穿透对比测试,输出性能白皮书,通过GSA官网发布,让全球运营商了解APT700的性能优势。接着,进一步提出了成立APT700产业联盟,拉通运营商、行业内的主流芯片、终端厂家、通信行业联盟成员,一起推动产业链成熟。


经过不懈努力,首届APT700联盟峰会在2014年2月巴展期间召开,参会客户涵盖了运营商、业界主流的芯片和终端厂家,以及GSA、GSMA代表。通过半年的造势和推动,当第二届APT700联盟会议在2014年6月召开时,业内已经拥有超过10款终端支持APT700频段。华为联合新西兰电信发布了APT700全球首个预商用网络,起到了全球示范效应,极大加快了APT700的商用进展。


做名副其实的CTO圆桌会议


2014年7月我调入无线品牌部,接手了无线重点品牌活动:CTO圆桌会议。活动目标为全球运营商C-level客户,然而当时所谓的CTO圆桌会议,每次参会的CTO仅寥寥几位,其余均为VP或者技术层Director,没有形成足够的行业影响力,客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我思考再三,决定先明确CTO圆桌会议的目标——搭建运营商CTO之间自由沟通的平台,构建“圈子”,建立CTO在行业内的个人影响力,帮助华为看清产业发展的趋势。接下来,我找了5-6位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大的客户,成立CTO圆桌的board,通过board的运作,培养一批客户成为CTO圆桌的铁杆粉丝。


然而,CTO客户们都非常忙,如何说服他们免费为华为“打工”呢?我从全球顶尖运营商的CTO清单内选出了几十位客户,开始了一对一沟通,向客户介绍未来的CTO圆桌会议将会是行业CTO们的“朋友圈”,在这个会上讨论发布的内容,将引领整个MBB产业的方向,而CTO圆桌的Board则是其中推动MBB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番“安利”之后,终于邀请到6位CTO客户成为CTO圆桌的board member,这也是CTO圆桌首创的board机制。


接着,我把CTO board成员拉进来为华为献计献策,让CTO圆桌会议真正做到讨论客户关心的话题。另外,也把原来华为人主持全场会议,改为邀请客户来主持每个话题讨论,营造一位CTO客户带领一群CTO客户探讨行业热点的盛况。


通过不断创新, CTO客户参会比率从原来的10%提升到了100%,从原来求爷爷告奶奶邀请不到C-level客户,到现在CTO们主动要求参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CTO”圆桌会议。


从Impossible到I'm possible


2017年3月,我被任命为全球移动宽带论坛(MBB Forum)的项目经理。MBB Forum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已经举办了7届,在公司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2016年的规模和客户层级均更是创了历史新高,我接手后也感觉很难再有突破。


第一次担任这么大项目的项目经理,总是希望能够做到最好,可是摆在面前的现实却很骨干:一是预算大幅减少,二是部门内参与过MBB Forum项目的同事调动的调动,换岗的换岗,我只能从周边部门借调了几位从未参与过MBBF项目的新手。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才能省钱,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做出最好的效果;怎么才能让项目新成员尽快熟悉业务,尽量将项目执行中的风险控制到最小。


因为预算有限,不管是主会场、分会场,还是展区,我都选择了聚焦内容,聚焦业务本质,摒弃花哨的形式,最大化降低成本;同时每周组织例会,跟踪各个模块的执行进展,尽早将风险识别出来,并给出解决方案建议。


2017年11月15-16日,第8届MBB Forum在英国伦敦ExCel展览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1400多位嘉宾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规模和规格再创历史新高;在会上我们贴近客户痛点展示了无线创新解决方案,构建生态,与客户、合作伙伴、产业组织共同引领并推动产业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华为无线品牌的树立与市场拓展。


加入华为后,最大的感受是公司平台够大,只要你想学,一定可以不断进步和提升。以前觉得B2B的品牌活动比较难做,但现在我发现,B2B事件营销也可以引入互联网思维,向互联网公司的品牌活动学习运作经验,一样可以多样化,可以新鲜和有趣。


生活中,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学会一项新技能,近两年学会了游泳、潜水,每Get到一个新技能,就像每成功交付一个项目一样,让我感到满足,也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缪云飞)






【个人档案】

姓名:冯骋

职务:集成开发工程师

入职时间:2015年

想说的话: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多的努力。


werwer




做很酷的5G“开发星人”



2015年的夏天,我只身一人不远万里来到上海,来到“Polestar产品部”担任开发工程师,于是,阴差阳错与5G结缘,开启了一段奇幻旅程。


“开发星人”的起跑


来到部门后,我才第一次知道“Polestar”是北极星的意思,是5G的神秘代号,寓意5G未来会闪闪发光、举足若轻。适逢5G第一代基站样机开发,我一个通信零基础的小白,也立刻投入战斗。结果刚开始的我没成为“启明星”,反而成了“掉队星”。


第一次接到写代码任务时,我抓耳挠腮:虽然学过编程课,但实战经验实在屈指可数。面对师父给我的任务,我不仅不清楚业务流程,连基本的编程语言都不熟练,在第一次新员工编程考试中就栽了个大跟斗,拖到最后一个才交卷,成为唯一不及格的人,这结果仿佛在嘲笑:“看吧,女生写代码就是不行!”


尽管失落,我还是努力调整心态,吸取经验教训,白天认真学习业务流程,晚上按计划刷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攻关,同组的兄弟们也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第二次考试,我快速完成且满分通过。从此,编程不再是我害怕的事了。


结合所学到的5G业务知识,师父安排的任务我也逐个攻破。渐渐地,竟也时常有人问我一些业务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个全新的部门,除了口口相传,没有做太多知识管理,于是在工作中,我会边干活边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等到活完成了,一篇详细的总结也就出炉了。写总结既可以积累经验,将学习到的内容融会贯通,又可以帮助遇到类似问题的同事,最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反馈,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迅速成长起来。


“测试星人”的障碍跑


一年后的8月,我遇到了一个新的机会。经过开发团队的努力,5G初代样机已见雏形,急需快速交付竞争力第一的样机,为了支撑5G样机交付的战略目标,包括我在内的一批攻城狮转入测试麾下。兜兜转转,我回到了最初梦的起点。


刚来测试,我就被分配到神秘的外场工作。外场初建阶段遇到了诸多困难,样机设备重,功耗大;EMBB、WTTx、高低频、连续组网、室内覆盖等数十种客户、竞争场景,对外场要求多。我们这支新组建的测试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仿真、勘测、租赁、建设、调测、攻关……从无到有,完成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豪华伙伴”加入了我们——一辆经过改装的测试奔驰车。不过,别以为是我们过上了每天开着大奔兜风潇洒的日子,其实面对的是更艰辛的任务。


和基地相比,初建成的外场条件艰苦,再也没有24寸大双屏,告别了想上就上的WIFI,在机器轰鸣的设备间旁攻关,在简陋的操作间演算结果,还经常遇到各种疑难杂症。


当大奔在道路上变速行驶时,我紧盯屏幕搜寻信号,和远在几公里外楼顶机房的伙伴配合测试,我们用对讲机遥相呼应,不放过每一处流量的异变。为了达成客户的要求,我们没日没夜地测试,附近的路线和路况都烂熟于心,我们激烈地讨论问题,就连跟车的司机都快耳濡目染成半个通信专家了。


我们不仅追求速率,更结合了丰富的实际应用,将电磁波转化为端到端活灵活现的高清视频,转变为近在眼前身临幻境的VR演示,电波那头传来伙伴喜悦的声音“结果再破新高”。还记得,第一次高清视频经过5G讯号成功传输后,屏幕上显示的只是机房楼顶的破旧操作间,我却一眼看出兄弟们脸上抑制不住的激动:“嗨!能看见吗?我是不是很帅?”这是苦涩的加班生活中最浪漫的时刻。


最终,我们成功刷新业界移动性峰值速率,成功接待好几波大T客户,我还奔赴韩国客户实验室完成了联合测试,为5G样机演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积极星人”的花式跑


在高压的工作下,保持一颗积极的心很重要。作为一个喜欢折腾的90后,我是部门OEC接口人,带老专家入坑“狼人杀”;我喜欢打台球,组起台球圈,和周边团队组起趣味友谊赛;我喜欢跳舞,参加舞蹈协会,在食堂玩舞蹈快闪;我喜欢唱歌,上研K歌赛飙歌,随心歌唱闯进十佳……


参加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打台球和金牌设计搭上话,通过跳舞认识了算法大牛……公司提供的平台,部门给予的支持,同事给我的鼓励,让我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感谢勇于尝试的自己。


其实,不光是我,随着越来越多同事的加入,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谁曾想到刚入职的测试小哥是吉他高手,更无法料到不苟言笑的老专家是霹雳舞王……这就是我们的最潮团队,希望有一天也能与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不期而遇。


我的华为生活,不止加班和工作,更有精彩纷呈的花式奇遇!


(冯骋)






【人物档案】

姓名:黄艳灵

职务:HR

入职时间:2017年

想说的话:趁青春拜别珞珈,携梦想四海游历,入菊厂一览芳华。窥天机修炼神功,得善缘广结豪侠。欲翩翩出入化境,路漫漫其修远兮!


werwer



闯荡“数通江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