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三国均采取反制策略
2月1日,美国宣布对华加征10%关税,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目前,三国均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国务院宣布自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15%的关税;加拿大政府宣布将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输加产品加征25%关税;墨西哥则表示将采用此前准备的“B计划”,向美国输墨产品加征反制关税。关税事件在市场已有充分预期,国内汽车板块各个子行业企业对出海可能已有应对策略。整车的出海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南美洲等区域,摩托车和全地形车等已经逐渐在第三方国建设产能,汽零厂一方面在欧洲增加布局,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本地化建厂的可能性。
关税直接影响墨西哥当地外资车出口,加拿大反制后特斯拉单价提升明显
《美墨加协定》下墨西哥为北美重点汽车生产出口地区,墨西哥24年生产和出口分别为399/276万辆乘用车,其中出口美国的销量为221万辆,占比80%。分品牌看,占比高的车企主要是通用、日产、大众等外资车企,头部车企在墨工厂运营已久,已产生一定制造出口依赖,美国加征关税后,车企在墨生产成本优势将被部分削弱,预计将会影响其在美销售。加拿大在政府宣布加征25%关税反制后,2月1日,Model Y在加售价提升4000加元,试图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美增加中墨关税,中长期或推进零部件在中国-第三国-美国的供应链条
墨、加、中均为美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国,尤其是墨西哥占美国汽零进口金额超过40%。本次对华加征10%关税在市场预期下沿位置,税率落地后美国对墨西哥和中国汽零的关税分别为27.5%和37.5%。从成本分析看,假设关税全部由企业承担,那么在美国本地化工厂的综合成本更有优势,其次为墨西哥和中国建厂并出口,因此,中长期来看,或推进形成中国-第三国-美国的供应链条。从现状看,已有较多的中国汽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下游谈关税分担”,“产能利用率提升”等方法实现盈利。
摩托受关税影响较小,全地形车仍具备强竞争力
1)摩托:23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油摩20.9万辆,仅占中国总出口1.8%,且均价约$826,即使加征10%关税后影响仍较小。2)全地形车:新政下墨、加关税税率提至27.5%,中国ATV额外加征10%至37.5%,其余类别加征至12.5%。我们以春风ATV产品为例测算,加征25%关税情形下单车影响约700美金,占终端售价比例约5%~13%。而春风ATV售价较美系北极星/日系本田分别低20%~34%/19%~26%,即使将额外关税完全转嫁至终端,仍具较强竞争力。此外春风在泰国/墨西哥,涛涛在越南/美国/泰国均布局产能,生产调整灵活性强,因此我们认为本轮关税政策对销售、利润的冲击均有限。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导致车企亏损,关税政策等原因导致出海不及预期,测算和假设与实际情况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