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燕儿的镜头背后
分享摄影旅游以及镜头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培根的绘画与文学的关系 ·  4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HOLOGON ultrawide | ... ·  1 周前  
色影无忌  ·  索尼A7C II拥有不错的视频拍摄表现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燕儿的镜头背后

乖,兔爷教你拍好诗意风光

燕儿的镜头背后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7-04 15:55

正文

本文作者: 杰克兔




杰克兔

成都人,90后独立导演,三流电影摄影师,九流影评人,作品和本人一样乱七八糟,倾听很虚心,行动很独裁。不持证不签约不参赛不给自己贴标签。教教学生旅旅行,目前处于混吃等死阶段。曾玩过几年国内摄影门户,别搜了,现在一个都没了。


今天兔爷要给大家露一手绝活儿,我们来谈谈怎么拍好诗意风光。

和兔爷睡过的人都知道,作为一只精神分裂症的兔子,兔爷不光活儿好,风(zi)格(shi)多变,机(ti)位(wei)丰富,很多作品一部分是兔爷自己拍的,一部分是兔爷的第二人格拍的,也就是说,兔爷不只拍这种魔幻主义风光片。




爷也可以拍这种矫情、文艺逼的诗意风光。



希望通过大家看完之后能掌握更多的新姿势,没有学到的观众朋友们也可以播打我院电话把兔爷抓回精神病院去,反正我也会再跑出来。


那么什么是诗意风光呢?



所谓诗意,我认为是画面能够使人产生一丝缥缈的灵气,去撩拨到我们脑海里那一根文艺的弦,哪怕是村口菜市正在装腊肠的猪肉荣都能片刻之余放下屠刀,吟湿一首,生活不止娃的上学钱和婆娘日增一寸的肚腩,还有诗与远方。这种画面氛围,人是可以住进去的,它应该是“空”的,弱化主体的,以内而外的,兔爷大学摄影时总是被批评拍照没主体,画面散漫无章法,现在想想,无为也是为,稀松零散的,才是接近人的本质的。



但你要搞清楚,一个构图严谨成熟的摄影师“稀松散漫”的构图,和你连四平八稳规规矩矩的构图都构不好还去“稀松散漫”的构图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我拍魔幻主义的风光时,从来不考虑真实,环境是我可以随意支配的素材,后期追求的是立体和层次,但拍诗意风光,最想做的却是还原,瑕疵就随它吧,不完美就不完美,强迫症也暂时放下,后期追求的是空灵与扁平。




“在你的作品里创造一种随意的态度,不为了摄影而去摄影的那一种。”


关于人物,诗意风光的重点是画面里的人物是观者与画面的关系纽带,人是过去的人像摄影,我们总在强调[人永远是镜头前永恒不变的主题],那样的照片总是人充斥在画面里占据绝对的地位,其实人们在看这样的照片时是缺少代入感的,你看着别人那副嘴脸在画面里嘚瑟时,已经剥夺了你想象的空间,反而一个小小的轮廓,给我们的想象力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我总是在走,在看,在想。”————康康


这句话,对启蒙阶段的我影响不小,我以前觉得这句话是在说摄影师本身,现在我觉得它也在说画面中的人物,你看画面会觉得我刻意离间人物和观众的距离,其实,我哪有离间他们,我只不过在画面中找到了跟我一样在走,在看,在想的人,然后按下快门。


“过去,我总是试图去强迫人物和镜头建立联系,如今,我可以化作冷静的旁观者,只是注视这一切。”


放弃把人当做唯一的主题,甚至不需要主题,人生未必是波澜壮阔的日出日落,告别层次密集的云彩,拥抱空白,苍白无暇的远方,亦如你的人生一样苍白。:)不是吗?(来自镜头小编@柯,有的是,有的不是,毕竟白色也是颜料的一种)


因此,诗意的风光,诗意并非在画面里,而是在人的臆想中,你必须承认,那些诗意不过是你贫瘠生活的一口精神狗粮。


OK,咱们来聊姿势


知识点一

回避镜头,切断画面中的人物与观赏者的接触



诗意风光的核心法则是禁止人物和镜头互动,如果画面里有人,记住你是在和环境对话,而不是镜头,不要跟我说什么“发朋友圈小的人家都不认识我!”,你想人人都认得你,那兔爷建议你发这种照片:



所以为什么要回避镜头,难道你想拍成游客照吗?强调画面里的人物和画面里的景物的关系,避免和观众有眼神接触,安安静静待在画面里当个美(han)汉子就行了。



如果说摄影的本质是记录,那对着镜头摆pose是会破坏这种真实感的,我们并不是为了回避镜头而回避,而是我们恰好记录到了画面里的这个人正在和画面里的环境交流中,渺小的人物,远远的看不清他在那做什么,这样的画面,好像独自旅行的你,在孤寂偏僻的路途上遇到另一个独自一人的你,你觉得他在海岸上张望的画面很美,但你不认识他,只能拍下一张远远的照片,各自离去。


知识点二

低饱和+低对比,用好灰色才是王道



大部分诗意风光有完美统一的色调,和风光大片不同,我不需要五彩斑斓,我需要一种让画面不太通透,甚至雾气升腾、水雾缭绕,这个时候如果远处再有个小小的灯塔、船、海鸟之类的元素,会被蒙上一层有“距离感”的灰色,它叫做【高级灰】,记住这个词,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一种人人追求的调色风格。写过临摹字帖的你可能知道,我说的那种灰,就像画面上那一层临摹纸。




所以,我常常把相机里的设置改为:对比-3,饱和-2,锐度+3,用这个设置来拍摄灰暗的照片,同时打开PP7(我使用索尼A7R2,SLOG可以帮助我拍摄对比平淡细节充足的照片),很多人说我拍的照片不通透,对,我故意的。


 数字摄影机在记录图像时,会将自然世界的光线转化为RGB数据,亮度信息和这些色彩的对应关系就是视频或照片的GAMMA曲线, LOG就是这样一种曲线,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LOG。如下图所示,一条是SONY A7S2专有的Slog曲线,一条是REC 709曲线。


▼在LOG模式下可以记录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


▼使用LOG拍出来的原始图片


▼兔爷后期调整后的


我总是喜欢把画面拍的很“灰”,喜欢给我的作品加上一层蒙尘。

 

过去我总跟别人说:再等等,等光来了就完美了。

 

现在我说:再等等,等光走了就完美了。

 

光:“神经病”



知识点三

营造孤独感



画面里的所有主体,构图上的考虑是尽可能把它们拍的孤零零的,修图拿掉周围的人也好,找到独特的机位去营造这样的画面也好,孤独是画面的灵药。


知识点四

该过曝时就过曝,该没细节就得没细节



有些摄影师不允许自己的暗部和高光区域丢失细节,但适当过曝可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放弃那种高HDR的油画风格。是的,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跟我的学员说“高光不过曝、暗部不欠曝”,你们又要怪我精神分裂自相矛盾,但这就是事实。


诗意是干净的,画面中的留白就是字里行间的空白。

 

而过多的细节和层次,反而把照片变“脏”了。



知识点五

有那么一点性冷淡



避开所有跟“温馨”“阳光”“热情”“震撼”“大气”有关的画面,从阴冷、灰暗的色调和光影下手,我特别喜欢阴沉的天空,画面的色调不会过分丰富,有时缺乏层次的天空反而成了重要的留白,太多高端大气热情洋溢的照片自带“商业感”,这种商业感很像广告杂志上的照片,有一种“刻意”去讨好观众动机,那你不妨试试“刻意”不讨好人。


知识点六

把画面拍的很“



《路》一直是我旅行中的主题,我对路非常迷恋,一方面是我觉得逼格很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路可以把画面拉的很远,我们都知道路的尽头是消失点,但可能很少的人知道路营造了画面的空旷感,我不喜欢画面太堵,有路给我的画面开路,我觉得舒服多了。



以上图片并不全是专业相机拍摄,有些甚至就是拿个手机坐在副驾上对着窗外拍的,熟悉我的人可能都知道的,兔爷是数码控但也是很看不起器材党的,我认为拍照不用太在意用什么设备拍,有时候是心情在驾驭我,有时候是工作压力在驱动我。


“让你的情绪接管画面,技术顶多是情绪的帮手。”


兔爷微信公众号:杰克兔


喜欢兔爷的分享,可扫码关注:

END


本文由杰克兔供稿【镜头背后】编辑整理

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排版、校对:@柯

【镜头背后】欢迎投稿:

原创图文,责任自负;

摄影相关,文体不限;

内容精彩,必将采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业洽谈,欢迎私聊。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镜头背后】往期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镜头背后】公众号中

发送“目录”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