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
HOLOGON ultrawide
蔡司经典的HOLOGON镜头的来龙去脉,在过去公众号里已经介绍了很多次,今天则让我们看看蔡司公司在1969年根据这枚镜头推出的一款广角快拍相机,HOLOGON ultrawide。
HOLOGON镜头是蔡司公司在1960年代设计的超广角镜头,镜头角度达到110°,比之前90°的BIOGON结构角度更大。
135上的HOLOGON 15/8镜头只有3片镜片,能够在几乎没有变形的情况下实现110°的超广角。
HOLOGON镜头在商业化生产实在1969年-1972年,其中最主要的产品就是这台HOLOGON ultrawide相机,大约生产了1400台。
这款相机反响平平,很快停产,从1972年开始,蔡司将多出来的镜头卖给徕卡,这批镜头进行了针对M口的改装,1973年测试,1974年-1975年生产,徕卡自己声称一共装配了300多套,但蔡司方面的档案是卖给徕卡500多枚。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套器材:
相机的全套配件非常丰富,也非常讲究,连镜头盖和送的中灰镜都配有专门的皮套,标配的中灰镜减2档曝光。手柄并不和机身快门联动,而是外接了一根快门线。相机送一个小皮箱,可以将全套东西都收入其中。
下面我们看看这台相机的基本细节,从这些细节里,我们基本能够了解它的基本机能。
这是一台固定镜头相机,没有对焦功能,镜头里也没有光圈叶片,光圈固定8.0.不可收缩,可以实现0.3米-无限远的景深。
快门,快门盘,过片器和计数器四个部件集成在一起,另一边是感光度转盘和倒片按钮,这个设计和后期CONTAREX单反完全一样,属于蔡司经典的叠叠乐操作设计。机身下开分离底盖,采用快速装片系统。相机采用焦平面快门,速度最高500,有B和T门,闪光同步速度60。铜制机身和底盖,黑漆饰面,所以机身可以露铜。全机只有2个机顶零件和过片辅助部件是塑料的,其余都是金属材质。机身自带的取景器为了实现110°的角度,采用了7片镜片,也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变形。如果放在现在看起来,是带有明显快拍意味的相机。不过奇怪的是蔡司在这样一款镜头角度极大的相机上,采用了快拍机身的设计理念,一般在广角相机上并不会注意速度。相机虽然是CONTAREX操作改的,但没有进行针对性设计,比如可以单手手持拍摄却依然需要使用过片扳手来过片。按照蔡司在说明书上的说法,是因为正常手持不注意的话,会影响镜头,因为镜头角度非常大,用手柄能够防止干扰。
相机的最大卖点自然是这枚HOLOGON 15/8镜头,只有3片设计,光圈也不能收缩,固定在8.0,里面没有装收缩的叶片,其实从设计看也不可能安装。起初Erhard Glatzel在设计机构时只考虑科研使用,并没有考虑商业化,各种画幅都设计了,而且还开发了120°的版本。镜头的基本设计思路来自1900年前后的两片对称结构,对此进行了优化设计。因为是研究用的,所以根本没有考虑135相机使用的需要,仅仅是用来研究是否能够在110°的角度上尽量用传统结构消除多余的变形。
到了1969年,面对越来越大的经营危机,蔡司还是拍板进行了镜头商业化尝试。主打超广角,因为当时在135相机上非鱼眼里没有110°的镜头,这个角度在135的焦距只有15mm。不过没过几年,在1976年尼康就在单反上推出了13mm/5.6镜头。这枚镜头无法给当时的CONTAREX单反使用,所以蔡司再次使用了SWC的玩法,独立开发了一台相机,相机的机能几乎全部在迁就这枚镜头,连对焦都取消了,反正景深非常大。后来的徕卡M改造版有对焦功能。也是由于这种直接嵌入的设计,这枚镜头很难改造成其他接口,因为这不是改口的问题,而是需要完全重铸整个镜身。而相比之下,CONTAX上的16/8主要是改口。显然蔡司也没搞明白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这样一台相机,后来的发展证明即使是90°的镜头,使用也并不多。
不过,这款相机却能告诉我们另一个道理:其实HOLOGON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传奇。
很多人认为15/8是HOLOGON的真正传奇,后来的16/8完全没这个味儿。而HOLOGON原版都是天价,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台相机并不是天价。HOLOGON ultrawide是拍卖会的常客,然而它的成交价一般在3000欧元-4000欧元,有些露铜的2000欧元就能搞定,不成套的更是1000欧元就能买到,而M口的HOLOGON的成交价则在15000欧元左右,最低也要1万多欧元。换言之,其实人们并不是为HOLOGON的光学结构和传奇故事买单,只有当这个结构搭配徕卡时,才具有传奇性,产生了1+1>2的效果。HOLOGON只有是徕卡的HOLOGON时才足够传奇,如果它是蔡司的HOLOGON,是CONTAX的HOLOGON,就只是一枚超广角镜头罢了。当然,徕卡的HOLOGON的确也是很少。
其实HOLOGON镜头经典外观也不是因为这台相机,这台相机镜头嵌入在机身里,没什么外观可言。当他变成徕卡M头时,它的特殊造型才能够与正常镜头产生对比。当然,这种外观后来其他厂家也设计过,比如COSINA早期的超广角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