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到了每周日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结果分析的时间。
大家可以先在下方参与投票。
目前读者数据如下:
截止3月30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2.25%,终值为3.1%;
截止4月6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2.82%;
本周的初值数据又有所上升,预计终值数据也会有所上升。
不过目前7天新增感染数据还处于低于5%的区间,还没有进入爆发期,只能算是起峰爬坡阶段。
另外需要注意,上周的7天内疑似感染数据是达到9.44%,这也说明当前有“感冒”症状的人很多,符合中疾控的当前鼻病毒爆发流行周期的数据。
一般碰到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7天内疑似感染数据就会大幅上升,这个选项也是用来减少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时,对新冠数据的扰动影响。
比如今年1月的流感高峰期,7天新增疑似感染是达到11.56%的峰值。
再看中疾控数据。
截止3月30日,第13周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数据。
新冠阳性率继续环比上升1.3%,鼻病毒阳性率倒是出现下降,有一个拐点。
另外,北方的新冠阳性率是重回第一,鼻病毒下降到第二。
南方的新冠阳性率是挤进前三,鼻病毒仍然排第一。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当前是处于新一轮的新冠病毒上升期,但还没有进入爆发期。
所以,当前南北方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比例,还没有出现明显上升爆发的态势。
澳门本周数据还没有更新,澳门有时候会晚1-2天更新数据。
香港第13周的新冠数据开始出现明显起峰,7天新增感染阳性数是195例,远高于前一周的98例,可以确定开始起峰。
再看国外一些新冠数据。
日本第13周的新冠数据,仍然处于缓慢下降状态。
美国之前十分严重的流感也已经过峰,包括新冠疫情也处于过峰状态。
当前各国的新冠疫情是开始不同步了,不像过去两年有一个全世界同步的疫情高峰和低谷。
这是因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新冠免疫背景都不太一样,会比较难出现单一变异毒株就可以横扫全球的情况,各国流行的变异毒株都不太一样。
但问题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是不可控的,在全世界80亿人口的庞大感染基数下,我们谁也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变异,什么时候还会出现更危险的变异毒株。
所以才更需要有数据可以长期监控新冠疫情的状况,这也是我坚持每周日发这份投票,并长期统计分析结果的原因。
我很早就说过,这就相当于人的痛觉,是一种保护。
如果我们失去痛觉,就失去了感知危险的能力,那样会很危险。
我们都讨厌疼痛,但更可怕的是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