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建筑设计行业来说,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设计中,形成数智化结构设计的工作模式,对于迈向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为响应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升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速度,全面促进设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定于
2024年3月15日在四川成都举办建筑结构设计创新发展沙龙暨构力智库“走进四川省院”活动
,会议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分享建筑结构设计心得,畅聊数字化创新设计新时代的新发展,探讨结构设计新方向。
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承办单位: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重庆大学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
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
活动主题:
建筑结构设计创新发展
时间地点:
时间:
2024年3月15日(星期五),13:30 -19:00
地点: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688号大源国际中心1期1栋24楼报告厅)
参会人员:
川渝地区及云南省的设计院领导、总工程师及结构专家等
活动议程:
分享解难题:
建筑结构设计创新发展主题分享
畅聊明方向:自由研讨,前沿问题思辨会
(1)设计单位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2)如何更好的应用非线性分析验证既有建筑抗震性能?
(3)智能化辅助设计软件对结构设计师有哪些帮助?
本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扫码报名,席位有限,以收到确认信息视为报名成功。
详情与报名咨询可联系:
毛工 13088097308(同微信)
黄世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住房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致力于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建筑抗震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计委、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重点科研课题数十项。主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的编制工作。负责完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项大型公共建筑抗震加固改造工作。主持我国近百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
程绍革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
工程抗震研究研究所副所长
住建部抗震设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改造工作,主持和参加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北京火车站、住建部大楼等近百项工程的加固改造工程,负责完成了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实验室的建设,并亲自设计了大型动力基础的设计工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大型及重要建筑防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型公共建筑防灾性能与寿命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负责人。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主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部,专著3部,是我国工程抗震领域的著名专家。
李英民
重庆大学教授、校长助理
国家高层建筑超限审查委员会委员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工程结构抗震防灾领域科研教学工作,在工程地震、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构抗震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本,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行业标准,参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
赵仕兴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住建厅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大型复杂结构设计项目逾50项,牵头和参加各级科技项目20余项,在装配式建筑、低碳建材与结构和建筑抗震防灾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编制省级以上技术标准30余部,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20件、软著10件、工法2件,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和优秀设计奖超过40余项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数字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与城市信息模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理事。 国家科技专家库在库专家,住建部“新城建”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与河北省装配式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BIM专家库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项目联系人及课题负责人。主编《钢结构设计P-BIM软件技术及信息交换标准》《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参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P-BIM软件功能与信息交换标准》《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规程》《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等。长期从事建筑行业软件与信息化系统及PKPM软件的研发,获多项省部级奖项。
李昆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
长期从事建筑工程抗震防震减灾技术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云南省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及超高层抗震设计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先后主持和完成减隔震项目百余项,率先在国内大规模运用减隔震技术。主持四十余项云南省重大工程设计,多项获省优、部优奖。参加多部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的编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刘鹏
奥雅纳院士、董事、
北京办公室负责人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
奥雅纳东亚地区的卓越技术委员会成员,负责区域的技术研发和培训等管理工作。在高层建筑、大跨结构、设计数字化与结构优化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参与/负责许多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其中包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北京CBD核心区Z3/Z5/Z6项目,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香港环球贸易广场(497米)等。
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结构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并获得英国工程师学会结构工程大奖-高层与高耸结构(2019年)、香港工程师协会结构设计嘉许奖(201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结构专业一等奖(2017/18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等荣誉。
杨志勇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分会理事委员
长期从事建筑结构抗震、非线性分析方法与性能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领域的研发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破坏机理研究”、“十一五”国家课题“大型复杂结构可视化仿真设计软件研究与应用”等课题,研究成果获华夏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协助完成国家体育场(鸟巢)看台、五棵松篮球馆、国家体育馆、东方世纪之门等上百个大型复杂结构的罕遇地震分析工作。
康永君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执行总工程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数字化分理事
长期致力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与数字化创新,在正向设计、数字云平台、AI辅助设计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效。完成机场、超高层、博物馆等各类工程70余项,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企业科研30余项。工程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各级奖项20余项,科技成果获评国际先进。主编CECS及地方标准等7项,参编国家标准3项,授权发明专利25件,授权软件著作权3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3部。
郑进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五院主任工程师
五院数字设计研发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复杂异形空间结构的数字化设计与研究工作。近期主要参与并主持设计的项目有:宜宾高铁站前广场天幕(超长空间异形钢结构)、成都2024世园会二号大门(大跨度异形钢木组合结构)。参与的主要获奖项目有:交子金融大街(IFLA卓越奖)、永安湖景观工程(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锦城绿道青龙湖观景台(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芙蓉岛公园服务建筑(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刘宜丰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钢结构协会及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
主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及交通换乘中心、常州体育会展中心、成都市规划展览馆、四川大剧院、广州南沙青少宫等大型公共建筑数十项。累计获得包括国家金奖、中国钢结构协会金奖、行业一等奖在内的工程类奖项36项次,获省部级科技奖7项,主、参编各类标准及图集16部,获授权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5项,参编专著4本,发表论文60余篇。
李晔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高级董事、执行总经理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库专家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34年,作为各类项目结构专业负责人逾百项,所负责项目不少为当地地标性建筑,掌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方向,尤其对西部地震相对频发地区的结构抗震设计有深刻理解和技术解决能力,获得行业级、省市级勘察设计奖项14个,参加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的编制工作5项,发表论文多篇。
3月15日下午,让我们一起思远而行更远,诚挚邀请您参与!
供稿丨
李丹丹、毛治均
设计 |
许彩玲
审稿丨
楚仲国、杨洁
编辑丨
王蕊
责编丨
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