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进制造观察
高端装备强国的时代在加速到来,依托高端装备和军民融合建立一个强健的工业和国防体系是当务之急,本团队致力于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深度而有效的高端装备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重点了解在于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链的深入变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解放军报  ·  解放军报评论员:自觉强化政治引领的根本导向 ·  16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AI教育的“诺曼底时刻”:DeepSeek如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先进制造观察

【中航先进制造】复合集流体:利好不断,产业蓬勃发展

先进制造观察  · 公众号  · 军事  · 2022-09-22 14:56

正文


行业报告 复合集流体

近日东威科技披露再获10亿元水电镀设备订单,标志着复合集流体的产业趋势已得到广泛认可,下游正加速布局以抢占战略制高点。基材角度看,PET和PP两种材料满足电池使用环境的基本要求,未来或形成两种材料并行竞争的格局。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东威科技、宝明科技、双星新材等。


报告摘要


投资观点


东威科技再获10亿订单,复合集流体产能规划逐步落地。 2022年9月20日,东威科技公告与客户L签订10亿元“双边夹卷式水平镀膜设备”,约定2024年底前完成交货,这是东威自8月末连获7.13亿元批量订单的再下一城,标志着复合集流体的产业趋势已得到广泛认可,下游正加速布局以抢占战略制高点。截至目前,东威科技累计共获17.13亿元水平镀膜设备批量订单,对应设备需求量约170台、电池装机量约57GWh。我们认为,复合铜箔2022Q4之后有望实现初步量产,预计2025年渗透率19.8%、对应电池需求321GWh。


复合铜箔主推安全性,复合铝箔体积能量密度提升更明显。 ①复合铜箔: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随传统铜箔超薄化降本效果不明显。②复合铝箔:体积能量密度提升高于复合铜箔,产业化进度慢于复合铜箔。此外,若钠离子电池渗透率提升,复合铝箔或成为复合集流体的最主要推动方向。


PET与PP或并存竞争,重点关注和电池厂建立紧密合作的复合集流体企业。 PET和PP两种材料满足电池使用环境的基本要求,主要区别在于PP密度更低、热变形温度较高,而PET抗拉强度更好;目前PP复合集流体工艺难点尚未克服,但下游并未放弃这一技术路径,未来或可出现两种材料并存的格局。我们认为,锂电行业也遵循着中国制造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下游和上游通过股权的方式紧密相连,复合集流体属于新技术新工艺,但是如果没有宁德时代的股权背书,金美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也不会被认可。因此,与电芯企业股权层面的合作,可成为判断复合集流体企业是否具备量产条件和决心的重要因素。


投资建议: 复合集流体处于大规模量产前夕,设备需求确定性强,重点关注东威科技;材料端重点关注布局较快的企业,如宝明科技、双星新材、万顺新材、诺德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复合铜箔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原材料和运费成本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报告正文


东威科技再获10亿元订单,复合集流体产能规划逐步落地


东威科技再获10亿元订单,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 2022年9月20日,东威科技公告与客户L签订10亿元“双边夹卷式水平镀膜设备”,约定2024年底前完成交货,这是东威自8月末连获7.13亿元批量订单的再下一城,标志着复合集流体的产业趋势已得到广泛认可,下游正加速布局以抢占战略制高点。截至目前,东威科技累计共获17.13亿元水平镀膜设备批量订单,对应设备需求量约170台、电池装机量约57GWh。我们认为,复合铜箔2022Q4之后有望实现初步量产,预计2025年渗透率19.8%、对应电池需求321GWh。


复合铜箔主推安全性,复合铝箔体积能量密度提升更明显


复合铜箔:主要优势在于安全性,随传统铜箔超薄化降本效果不明显。 锂电复合铜箔的高分子材料在150℃以上高温下会发生熔缩,在电池热失控前切断电流回路,显著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目前传统铜箔以6-8μm为主,随着4.5μm及更薄铜箔的推进,复合铜箔的成本优势不明显。


复合铝箔:体积能量密度提升高于复合铜箔,产业化进度较慢。 传统铝箔厚度范围在10μm左右,而复合铝箔厚度为8μm,体积能量密度提升幅度大于复合铜箔。此外,若钠离子电池渗透率提升,复合铝箔或成为复合集流体的最主要推动方向。复合铝箔的工艺主要包括真空反应镀膜和真空镀铝两步,整个镀覆过程采用真空高温蒸镀增厚,前后进料受温时间不一致易造成基膜穿孔,目前产业化进度慢于复合铜箔。


PET与PP或并存竞争,重点关注和电池厂建立紧密合作的复合集流体企业


PET抗拉强度更高,PP热变形温度较高,未来或呈现两种材料并存竞争格局。 PET和PP两种材料满足电池使用环境的基本要求,主要区别在于PP密度更低、热变形温度较高,而PET抗拉强度更好;复合集流体在电池中的性能为复合材料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应用,具体基膜表现还需要电池厂的测试数据进一步验证。目前PP复合集流体工艺难点尚未克服,但下游并未放弃这一技术路径,未来或可出现两种材料并存的格局。


重点关注和电池厂建立紧密合作的复合集流体企业。 锂电行业也遵循着中国制造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下游和上游通过股权的方式紧密相连。复合集流体属于新技术新工艺,但是如果没有宁德时代的股权背书,金美作为行业龙头的地位也不会被认可。我们认为,与电芯企业股权层面的合作,可成为判断复合集流体企业是否具备量产条件和决心的重要因素。

各路玩家加速布局,复合集流体量产在即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复合铜箔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原材料和运费成本大幅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


中航先进制造 团队介绍


邹润芳:中航证券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先后在天风证券、安信证券等负责管理整个先进制造业多个行业小组的研究,团队在军民融合、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新材料、半导体设备等多个领域有较深的产业资源积淀。并受聘为多家国有大型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外部专家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带领团队曾五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军工)第一名、上证报和金牛奖等也多次第一。践行“资本服务产业”的原则,团队拥有军工、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产业核心资源,曾帮助多个公司导入龙头公司供应链,曾协助多个上市公司完成产业并购和再融资等项目。


卢正羽:先进制造研究员(手机/微信:15517207789)。香港科技大学理学硕士,2020年初加入中航证券研究所。覆盖通用设备、军民融合、计算机板块。


唐保威:先进制造研究员(手机/微信: 18017096787)。浙江大学工学硕士,CPA,2021年4月加入中航证券研究所,覆盖光伏设备、换电行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