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强调,2017年中国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
环保历来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两会亦不例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关乎民众切身利益,虽不是立马抓得到的利益,但却如影随形。那么,此次两会代表们都提出了哪些关乎塑料行业的环保建议呢?
【聚焦两会】人大代表们所关注的塑料界大事
塑料农膜:规范生产标准 加强回收机制
相对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更具隐秘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近年来,塑料农膜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种植中,废旧农膜对土壤造成的伤害也逐渐显现。
住冀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宣化区常峪口联合党总支书记、元子河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建仁建议,为了有序推进“净土行动”,减少农田白色污染,应规范塑料农膜生产标准,加强塑料农膜的回收机制。
1992年颁布的GB13735-92国标规定,农膜最小厚度为0.008毫米,且允许偏差0.003毫米(一等品、合格品),即在实测厚度中出现0.005毫米也是符合标准的。郭建仁代表告诉记者,为压缩成本,市面上流通的农膜厚度基本上保持在0.005毫米,这0.003毫米的差距直接导致农膜过薄而无法回收。
郭建仁代表建议,职能部门应从源头抓起,强制规范生产厂家生产塑料农膜的产品厚度,严厉整治流通市场,杜绝0.008毫米以下的塑料农膜买卖。为了使农膜更好地回收,政府采购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膜应将制定标准提高到不小于0.012毫米以上,并废除行业标准允许偏差0.003毫米(一等品、合格品)的规定。
另外,郭建仁代表建议,应由政府出面进行农膜回收,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鼓励农民自主回收。塑料农膜生产的厂家必须配套对应产量的塑料农膜回收设备,监管部门建立监督机制,销售多少塑料产品需回收相应废旧产品。而对于回收农膜塑料进行再开发的企业,应给予政策支持,让塑料农膜回收产生效益,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根治白色污染的效果。
微塑料: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建议,全面调查列出个人护理用品使用微塑料作为添加剂及其含量的产品清单,同时,出台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限制直至禁止使用微塑料的法令法规。
化妆品及洗护用品中的微塑料流入江河湖海,几百年都不会降解,并可随食物链进入水生生物或我们的人体中。一项来自我国的海洋鱼类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对于海洋生物而言,微塑料犹如海洋中的PM2.5,日益威胁着它们的生存安全。
目前,美国、英国、欧盟等皆已立法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微塑料污染早已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禁止微塑料在相关产品的使用已刻不容缓。
为此,胡卫提出了五点建议:对个人护理用品作全面的调查,列出使用微塑料作为添加剂及其含量的产品清单;开展对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建立海洋微塑料分析标准和监测方法,开展对微塑料生态风险的评估;在个人护理用品中开展以各种纯天然磨砂颗粒,比如燕麦、玉米、海盐、杏仁或核桃壳等天然物质作为替代物的研发;出台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限制直至禁止使用微塑料的法令法规;加大对微塑料危害性的宣传,市民也可以从我做起,主动拒绝使用含有“微塑料”的个人护理用品。
塑料包装:让快递包裹“轻装上阵”
2016年,全国快递量达313亿件,近十年时间增长了二十几倍,快递年均增长超过50%,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海量快递包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海量包装物主要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普遍存在,以及包装物回收难、循环利用率低的现状,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二是大量使用的不可降解物质,如塑料胶带、空气囊、泡沫垫等,通常具有耐腐蚀、“寿命长”、有些甚至包含有毒有害物质等特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孙步新认为,快递包装亟需“减负”。他建议推进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快递用可降解、可循环包装材料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
“给环保包装物生产企业以适度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以降低环保与非环保包装物的成本差价;同时推动采用鼓励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措施,开展废旧包装物定点回收、上门回收行动等。”孙步新说。
笔者结语:
塑料农膜、微塑料、快递包装等造成的环境危害在社会上引起的共鸣越来越大,早前就有声音传开,此次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的发声将为环境保护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希望通过政策的细化,农膜污染能够从根上得以解决,微塑料的危害能够让更多的人得以知晓,进而逐渐减轻其风险,而快递包装也能够真正轻装上阵。
来源:中国塑料机械网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我们的微博:高分子科学前沿,欢迎和我们互动。
在菜单中回复“交流群”:可加入导师学术群,企业界及一系列技术交流群
投稿 荐稿 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