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学习更有效率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蓝字一药一世界即可!
作者:吴斌(察网专栏作家)
来源:察网时评(ID:qianjunb)
7月6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
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在这里,“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指的是语文教材、历史教材和政治教材。
主 任:刘延东 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黄坤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秘书长:朱之文 教育部副部长
委 员:
(一)部门委员
郑泽光 外交部副部长
王晓涛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 卫 科技部副部长
陈改户 国家民委副主任
黄 明 公安部副部长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
汤 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张德霖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翟 青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董 伟 文化部副部长
王江平 工商总局副局长
吴尚之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房建孟 海洋局副局长
闵宜仁 测绘地信局副局长
甄占民 中央党校副校长
张宏志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吴德刚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季正聚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张 杰 中科院副院长
张 江 社科院副院长
樊代明 工程院副院长
徐延豪 中国科协副主席
(二)专家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 敏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马志明 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马树超 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王 湛 江苏省原副省长
王荣华 教授、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韦建桦 教授、中央编译局原局长
文秋芳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
田心铭 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史宁中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
仲呈祥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刘大为 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原主任
杨 河 教授、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李 烈 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
李 捷 研究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吴岳良 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沈 岩 院士、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
张文显 教授、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
林 岗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林尚立 教授、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房 喻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钟秉枢 教授、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顾海良 教授、教育部原党组成员
葛兆光 教授、复旦大学
董 奇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韩 震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潘云鹤 院士、工程院原副院长
可见,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了先前教材的严重问题。
中国之前教材中的这类极为荒谬的造假、篡改、杜撰,是非常多的,而几乎所有的刻意造假、篡改、杜撰,似乎都是为了崇洋媚外的政治。这是完全无视“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表现。
借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东风,下面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人教社专家们都怎样花式造假、杜撰和篡改,他们做这样的篡改,客观上为了一种怎样的政治?
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的造假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遇上品质较差的小孩,就改用中国人名,遇上品质较好的小孩,就保留白种人名;遇上印第安对白种人的控诉文字,就悉数删去,遇上歌颂白种人的故事,就尽情虚构拔高;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将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才能体会这些造假并不是偶然的,也并不是孤立的。现举例如下。
一、品质较差的小孩人物形象,刻意改用中国人名
通读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主题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偏偏是专门用来贬低中国小孩。
二、虚构也要歌颂外国小孩品质,反衬中国小孩品质差
事实上,人教版语文教材很少虚构中国人名,如上述,《蓝色的树叶》课文中的虚构只是为了贬损中国小孩。但是,教材却虚构了很多外国人名,客观上大量增加了歌颂外国人的课文数量。
人教版语文课文三年级下册2单元,主题是“环保”,其中,第五课《翠鸟》与第六课《燕子专列》形成对比阅读,在《翠鸟》中,中国小孩没有环保意识,想要捉小鸟,结果被老渔翁制止;而在《燕子专列》中,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在冰天雪地下,“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这种对比,不可谓不明显。
关键是,《燕子专列》这篇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违背基本事实的造假。
贴图为敬。首先是《翠鸟》的课文:
然后是《燕子专列》的课文: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年春天,瑞士有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向北方在迁徙,遇到风雪,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为此,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并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这是对外国故事进行无限地美化夸张。
三、违背基本事实,杜撰也要歌颂白人资本家
前些时候,有教师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歌颂美国资本家少年时代崇高品质的《尊严》一文与事实完全不符。
四、灌输白人至上:篡改历史,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洗白西方对印第安民族犯下的罪恶
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4单元,这单元里出现一篇“惊世骇俗”的改编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人教版课文截图如下:
为了做对比,我们看看没有被人教版胡乱改写的原文,下面摘录《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注意与人教版专家们改写的重大区别):
【白人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这点,我知道。
在白人眼里,哪一块地都一样,可以趁夜打劫,各取所需,拿了就走。对白人来说,大地不是他的兄弟,大地是他的仇敌,他要一一征服。
白人可以把父亲的墓地弃之不顾。父亲的安息之地,儿女的出生之地,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大地、母亲、兄弟都可以随意买下、掠夺,或像羊群或串珠一样卖出。他贪得无厌,大口大口吞食土地之后,任由大地成为片片荒漠。
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红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见你们的城市就觉疼痛。白人的城里没有安静,没地方可以听到春天里树叶摊开的声音,听不见昆虫振翅作乐的声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们的双耳。晚间,听不到池塘边青蛙在争论,听不见夜鸟的哀鸣。这种生活,算是活着?
红人珍爱大气:人、兽、树木都有权分享空气,靠它呼吸。白人,似从不注意人要靠空气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别恶臭。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我们珍爱大气,空气养着所有的生命,它的灵力,人人有份。
白人终将随风消失,说不定比其他种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秽了你的床铺,你必然会在自己的污秽中窒息。】
对比原文和人教版改编文可以发现,这已经不仅仅是改编了,而是为了白人殖民主义洗白脱罪。做这样的改编,最令人发指的,是强行用印第安人自己的口去美化白人、洗脱白人的种族屠杀罪和环境破坏罪。我不知道,今天的美国教材,是否还敢做出如此肆意践踏印第安人历史、强奸印第安人感情的事情来。
没关系,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教版编写组做到了。
五、明知造假,却竭力保留歌颂美国父母的鸡汤文
——2004年6月份印刷的课本,课文的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不过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按理学生只在宿舍,但前面却只写教学楼,并没有出现类似宿舍的词语。
六、歌颂朝鲜小孩优秀品质的寓言,被改成日本小孩
人教版不单通过篡改、造假来歌颂西方白人,还会通过篡改歌颂日本,有着奇怪的媚日情节。
如一年级下册7单元《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歌颂小孩诚信,主角原名宋金,却被改成一个日本人名“雄日”,配图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这个朝鲜的寓言故事,在80年代我国的连环画中,文中小孩子的形象是这样的: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意图,到了人教版教材里,小孩子的形象就变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人教版插画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七、体现中国智慧的古代寓言,被改成西方人物形象
八、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彻底放弃语文识字教育原则,强行植入识字
此刻,我已经听到小学生在组词:
朗,朗志万的朗
志,朗志万的志
……
随后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赞美的也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阿切尔的名字和他的国家他的城市,都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尔,阿切尔的尔
英,英国的英
伦,伦敦的伦
敦,伦敦的敦
好吧,后面这三个地名好像靠谱一点,然而也全部脱去了汉字本意,抽离了汉字的中华文化根基。
明眼人都知道,一个人长期侵染在某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之中,他的志趣、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很可能受到其影响。
九、人教版语文教材通过花式造假、篡改,大量增加歌颂白种人优秀品质的课文,全面碾压中国人物形象
笔者对先前人教版语文教材做了一番详细统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最核心的主题,是“品质”和“智慧”教育,这关系到一个中国儿童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育。这两大主题,也是教材篇幅安排最多的两大主题。小学语文教材12册,总共有12个单元涉及“品质”教育,9个单元涉及“智慧”教育。在这整整21个单元里,“西化”问题极为严重。
十、对爱国主义、革命先烈等主题学习,进行删减、空洞化、甚至逆向处理,鼓吹怀念民国,抹黑新中国
我们知道,爱国、革命故事,一直是小学语文的核心主题,但是由于这两大主题的特定内涵,西化处理的操作空间不大。
但是,人教版教材也有办法。
人教版在安排“爱国”主题单元学习时,有三大手法:
第一,简化处理,只安排两个单元;
第二,将一个单元放在识字阶段,即二年级上册,这阶段重点是识字,而不是内容吸收;
第三,另一单元的重点文章安排一篇怀念民国的文章。
第一次爱国主题教育,在二年级上册3单元,4篇文章,分别讲国庆、首都、申奥、两岸同胞。这个阶段,中国儿童还处于识字阶段。
另外一次在六年级上册2单元,这个阶段,中国学生已经到了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刻,而且,六年级的课程,也是初考的重要内容。
于是,编写组安排了两篇精读,一篇《詹天佑》,虽然故事发生在清朝,但文章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临危受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尽管维护的是大清朝的尊严,但主要是对抗帝国主义,有其进步意义。
第二篇精读则是《怀念母亲》,季羡林在留学期间写的,日记白纸黑字注明“1935年”,实际上是对民国时期的无比怀念和美化。试想,国民党如果反攻大陆成功,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不过如此吧。
通观教材整体可以发现,编写组对民国有着明显的歌颂情绪,反倒对新中国有某种恶意。这种怀念与恶意导致了上述爱国主题课文的安排。
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贫穷灰暗,“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母亲在“噪声震耳欲聋”的纺织工厂里像奴隶一般工作。
这篇文章来自5年级上6单元《慈母情深》,正是与上述歌颂美国父母放在一起的。作者梁晓声,1949年生,他找他母亲要钱,显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情景。梁晓声尽可能地将他母亲描写成一个奴隶模样,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插图为敬:
相较于新中国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怎样的?
在五年级下册2单元,有一组专门围绕童年而编写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歌颂民国时期的童年阳光灿烂,一篇歌颂外国人的童年。
所以,相较于上述新中国时期阴暗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这样的:
【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林海音,1918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童年:
“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教师用书语)
【7课,《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1911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时期童年是: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教师用书语)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6课作者林海英在大陆的时候一点名气都没有,要不是跑到台湾,根本不会有人关注她的文学作品。7课作者萧红的作品整体还不错,但是人教版课文选择时,却硬生生断章取义。《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作品《呼兰河传》,全书主要是写民国时代社会黑暗的,童年时代的自由快乐生活恰恰是为了反衬后来的社会黑暗,教材中节选的这一段把的原意给彻底改变了。如果不是为了鼓吹民国,笔者想不出做这样节选的意义。
人教版安排“革命先辈”主题单元学习时,也有三大手法:
第一,简化处理,歌颂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的精读文章仅仅7篇;
第二,部分文章移到识字阶段,前述7篇精读文章,有2篇安排在一年级(识字阶段);
第三,空洞化处理,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专题,精读两篇,一篇是诗歌,一篇是讲开国大典,毛泽东本人的形象十分空洞。该单元另外两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毛泽东形象比较丰满,具体讲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事业牺牲长子的高贵品质与宽阔胸怀,均为略读。
由于篇幅所限,上述只是谈到小学语文教材问题的某些方面。事实上,存在严重西化问题的,还包括中学语文、历史和政治教材。正因为有教材西化的严重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这次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的深层次原因,我们才能理解国家教材委员会主要职责中的这几句话:
【“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教材西化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得不进行重大调整与改变的时刻了。这种改变,不是文章的更换,不是用一批崇洋媚外的文章替换旧一批崇洋媚外的文章,而是教材编写思想的彻底更换。如果编写组成员思想无法更换,执意逆向种族主义,那就必须更换一批编写队伍。
从目前形势看,教材西化的严重问题,如果不由国家牵头的强力机构强势介入干预,恐怕已经到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步。2016年,教材改了新版,但是,新版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台湾的“心灵鸡汤”,比例远远超过了以前各版本教材。甚至逃往台湾的反共作家胡适成为了仅次于鲁迅的“现当代经典作家”。在胡适的作品中,保留了原本用来取代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那篇《我的母亲》。在新版的教材中,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内容全部被删除了,外国文学部分变成了清一色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学。而在这些课文当中,也删去了全部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的内容,只有对于西方国家的肯定。譬如说,新教材虽然选了马克·吐温的一篇文章,但不是批判西方民主制度的传统名篇《竞选州长》,而是歌颂西方国家自然环境优美的《登勃朗峰》。
为了中国孩子的未来,国家教材委员会应运而生。教材西化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2016年更是形成全民参与讨论、反思、批判的舆论高潮。教材的严重西化不仅会毁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青年,使他们从孩提时起就在精神上向西方人下跪、自我矮化,还会让国际媒体频频攻击中国,嘲笑中国教育主权的沦陷。是到了需要清理教材西化问题的时刻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微察,转发本文仅为学习与交流
扫码上车,让医药工作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