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dsy1230
明德书院以传统文化、圣贤思想启迪成长智慧,帮助孩子寻求安身立命之根本,先养道德、后学文化、再立志向,以创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13 小时前  
青海教育  ·  AI时代,如何做不可替代的智慧教师? ·  1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mdsy1230

您好,孔子!全国首届青少年【重走孔子路】研学游

mdsy1230  · 公众号  ·  · 2019-05-13 11:15

正文

2019年7月10日-20日

咨询热线:0537-2342277

高老师 (微信号)13082636555

陈老师 (微信号)15864107005

重走孔子路精品研学游设计方案

跟着孔子去旅行



1.提前一日报到,地点: 明德书院曲阜基地

2.报道日进行本次研学开营仪式

3.精心挑选五省十六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典故出处及景点,全程都有专家讲述孔子的生平故事和论语景点。

4.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统一着装

5.坐大巴车研学,为了体验孔子游学行教的艰辛,还要精选路段徒步行走。

6.旅行开始、中途、结束时,会安排多次座谈会,体验课程。

7.旅行车上由朗诵专家诵读国学经典或孔子名言。

8.本研学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需由家长陪同,共同参与活动。


参加“重走孔子路” 的收获

一、【心向圣贤】

人生第一等事~成圣成贤

让孔子活在孩子心里,让“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随着孩子的成长,开花结果。


二、【修身~自我成长】

让孩子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要求,自我发现,挖掘自身潜能,最终实现自我突破,拥有自信、勇敢、担当、负责任的卓越成功品质!


三、【爱众~关系处理】

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孩子的情商、逆商、爱商、智商,让家庭、学校环境都有助于己,成为一个幸福、快乐、富足、有正能量的阳光少年。


四、【致远~拥抱未来】

让孩子拥有人生目标,立足现在,赢在未来,学会学习,学会规划,学会创新创造,敢于要求,拥有学习动力,实现自动自发,成为一名优秀的知书达礼、德才兼备的人。



您的选择,将会改变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辉煌一个家族……


孩子是未来,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今天,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成就幸福美好的未来?


追寻圣人足迹,熔铸民族之魂


中小学校青少年开展研学旅行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孩子们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学识、锤炼了意志,这也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祖国壮丽河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研学旅行的意义:

优秀是一个不断累积品质的过程



人的一生要读两种书:一种“有字书”,一种“无字书”。研学旅行就是让学生在社会这本“无字书”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开展研学旅行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做合一,同时,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关注了跨学科知识整合问题,建设以主题呈现的研学旅行课程,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学习自然发生。



【一】研学意义:国学施教 德才大道

研学旅行要联系实际,对青少年因人施教,从情感投资到以理服人,使他们将自己的道德目标追求变成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比德”的道德践履思想贯穿研学旅行的全过程,在考察名山大川,体验风俗人情中,注重从生活细节做起,强化日常教化。活动中重视人的自觉性,强调知与行并重,让学生在实践中转变思想,明实理,做实事。让学生在游学体验中学习文化,培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自理自立、互勉互助、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文明礼貌等优良素质,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研学路线

精心挑选五省十六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典故出处及景点,都有专家讲述孔子的生平故事和论语景点。




经典讲解:倾听师长开示精义,深入领会圣贤之教,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形成研学旅行求知环境,促进学生精思善疑。孔子在游学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弟子精思善疑,引导弟子善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圣贤,唯是是从。倡导“精思善疑”、“求之于心”,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

静定训练:培养孩子专注力及思考能力,学会管理自己的能量,扎下慧根;

1

2

3

4

5

6

静能生慧

形成研学旅行求知环境,促进学生精思善疑。孔子在游学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弟子精思善疑,引导弟子善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圣贤,唯是是从。倡导“精思善疑”、“求之于心”,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

心性引导:根据儒家心性之学提升孩子的自省、自我管理等能力。


培德励志:支持孩子确立志向,激发出昂扬不息的生命动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成就“少年领袖”;

仁爱贵和,教孩子在研学旅行中体验并妥善处理人群之间的关系。孔子的伦理思想,其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在家爱父母为“孝”;爱兄弟姐妹为“悌”;在学校爱老师为“敬”;在社会上爱朋友为“信”,再扩大开来,爱民族、爱国家为“忠”。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和”的意思是把两种以上的事物辩证地统一起来,使对立的两方面相辅相成,不致对抗与冲突。在行事处世中,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中庸之道”,“允执厥中”。当然,这种“和”不是简单地调和矛盾,而是事物的辩证统一。

2019年|夏

懂得 感恩

通过学习和训练,让孩子懂得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懂得承担起家庭、家族的责任,家庭、父母才是孩子学习成长最大的动力源泉。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而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