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58UXD
58同城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58UXD

AI都这么好用了,要不试试用视频形式做年终总结?

58UXD  · 公众号  ·  · 2024-12-26 09:58

正文


1.单纯的PPT形式容易让听众失去兴趣,特别是在多人总结、涉及枯燥知识领域,或演讲者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2.视频是当下主流表达方式,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内容。

3.AI技术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门槛,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探索AI在这方面的潜力。


流程:构思大纲—创作逐字稿—AI配音—制作视频

前两步确认好要演讲的内容,后两步对内容进行加工。

下面以我最近做的一篇项目总结为例,解释这个过程。

我是B端设计师,最近做了一个大型B端项目,功能很复杂,日常看稿时,就要花很多精力才能把需求逻辑跟大家解释清楚。在项目总结限定的20min内,要把背景、需求、问题、分析、方案、结果、总结讲清楚,让大家能听懂,还挺有挑战的。

最初我是以控制时长的出发点,使用的AI配音。这也是我之前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选一种语速与我相似的AI声音,拿一段文本去试配,看实际1min能说多少字,再反推20min我最多能写多少逐字稿。

顺便说一下,之前我做总结,是有了思路和大纲以后,直接上手做PPT。后来发现内容顺畅度和转折度方面都不理想,还经常需要返工。后来改成了先写逐字稿,在写逐字稿时思考PPT页面该怎么呈现,逐字稿搞定后,PPT做起来简直是顺水推舟、一气呵成。这个方法有点笨,但确让我在写逐字稿的过程中专注于内容和表达,避免精力浪费在样式调整上,就一直保留下来了。

继续说,后来我想到可以借助视频的形式,让B端项目的业务逻辑展示的更易理解,就想尝试下视频这种形式,做了下简单的AI工具调研,就开始上手了。


我做的是一个SPM销售激励系统,在交互设计过程中也做了很多突破,比如:

1.这是一款技术驱动的产品,我需要深入到产品和技术的底层逻辑中。

2.大家对于产品最后是什么样没有概念,且初期产品需求很简略,设计过程需要前置在产品方案之前,我在与产品、技术的讨论中不断勾勒出产品的形态,最终使大家达成一致认知。

3.设计了可复用的页面模式,并且联合技术做成了SDK,增加了复用性,缩短了开发周期。

4.设计了多个专利级别的创新控件。

5.引入AI解决了复杂的公式编辑问题等。

我想 以“换个思路做B端设计”为主题 ,选取了第1、3、5点作为主要内容, 讲解思路主要是:B端设计的印象——原因——以SPM项目为例,尝试给出解决办法。

我借助 NotionAI ,梳理出了大纲。

NotionAI支持在文档中随时调出AI对话框,对文档内容进行增改。注意它不同于一般对话式的产品,有一个对话界面,而是可以在文本中间,随时调出AI,发出续写、改写等命令,也可以向AI提问,生成的内容可以直接插入文本之中。实现在不切换工具的情况下,沉浸式地进行思考和创作。


类似的产品还有 腾讯文档、钉钉文档 。当然也可以使用 ChatGPT、kimi 等对话式产品。

这个环节的 建议

  • 大纲要围绕核心主题展开,避免主题过于发散。可以先列出所有想讲的点,再筛选出最重要、最能支撑主题的内容。

  • 利用AI工具时要注意引导方向,给出明确的上下文和要求,这样生成的内容会更加贴合需求。

  • 完成大纲后,可以找人讨论一下,看看逻辑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这一步需要思考每个章节/模块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思考后面环节中视频页面划分与元素。

这个环节我同样使用 Notion AI

主要在三种场景下使用:

续写 :先根据大纲填入一些基本信息,如果写着写着卡壳了,就让AI进行续写,激发一些思路。

扩展 :基本信息写完后,让AI进行扩展,丰富语言,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调整。

改写 :对内容进行改写,比如调整表达、不重要的地方进行缩写、设置语言风格等。

NotionAI可以跨文档使用,比如我让它按照之前一篇文档的语言风格对文章进行改写。

这个环节的 建议

  • 写逐字稿和写文章一样,要 注意起承转合 ,可以结合 讲故事、举例子、卖关子 等多种方法,提高内容的吸引力。比如我总结的重头戏是在SPM的解决方案那一块儿。为了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我使用了很大篇幅介绍了项目背景,并以”为张亮计算销售提成“为例,引出我们面临的问题,再通过与张亮销售工作相关的表格数据,解释了数据源、抽取表、数据集表、模板、报表这些专有名词以及他们的关系,让抽象的技术问题具象化,层层分解,得出设计的解决方案以及优势。

  • 逐字稿口语化 一些,避免过于书面,要注意转折和过渡。而 视频画面中要提取出核心观点、重要数据 ,简明扼要,方便听众记忆。

  • 一般音速是300字/分。考虑到停顿, 可以 按照280字/分来估测逐字稿字数 。另外需要预留一些机动时间,视频制作时可能会临时调整内容,或者加长停顿等。

  • 写逐字稿的同时,可以开始起草PPT,把页面分割好、对应的关键词放在对应页面上,还可以顺手标注一些需要配合的视觉元素(如图片、视频、数字人等),方便后期制作。


逐字稿生成后就可以转语音了。

看起来这一步是挺机械的工作——如果你只想草草弄一个配音的话。事实上想把声音配好,是挺有难度和非常需要耐心的。

市面上配音工具有很多。我之前使用剪映的图文成片,直接把逐字稿丢给它,选择音色,生成视频。

但断句、多音字、停顿时长、字幕显示效果不太理想,而且不易微调。

后面我选择了 魔音工坊 ,它的功能很齐全,不但能解决我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还支持重音、连读、数学符号、英文音标、局部变速和多人配音等功能。

音色也是非常丰富,还可以调整情绪、语速和语调。完全能满足我的需求。

在输出方面,可以输出音频、视频(无字幕/含字幕)、字幕文件。我直接输出了含字幕的视频文件,背景是绿幕,可以直接在剪映里P掉。

这个环节的 建议

  • 建议在配音时设置一些停顿,特别是在页面切换的地方,这样后期制作视频时会更容易对齐音轨。但无需尽善尽美,到视频环节可以再调。

  • 耐心调试,仔细试听,同时想象视频的画面。可以反复调整逐字稿和配音,输出最满意的一版。

  • 如有兴趣,也可以克隆生成自己的AI音频使用。魔音工坊也有此项付费服务。

  • 如果后续需要数字人演示,可以导出音频,再去生成数字人视频。


这一步可能是最耗时的一步。我选择剪映专业版来制作视频。它的功能非常强大,也很容易上手。

首先,把配音和字幕导入。

这里导入字幕是便于快速锁定位置,插入视觉画面。


然后,根据需要插入合适的视觉元素。

我主要用到了四种视觉元素。

  • PPT页面 :对于结构页(目录、章节首页)、观点、图、数据和需要强调的部分,我使用PPT制作静态页面。

  • 视频素材 :有一些操作流程或者界面变化,用静态页面不好呈现,我们可以录制一段视频,便于听众理解。另外还有些叙事、场景化、转折过渡、需要烘托气氛的部分,也适合使用视频素材。试想下,如果按照常规我们直接讲述PPT的方式,这部分可能就没有配套的PPT画面/动作,只能”干讲“,缺少了视觉的加持,听众可能就会难以聚焦。这部分素材可以去视频网站上找,如果能自己拍摄,效果可能更高。

  • 图片素材 :图片素材比视频素材更易获取,可以作为视频素材的补充。比如操作流程或界面变化,可以用多张连续的图片实现。想做场景化的视频,可以为图片设置简单的动画来替代。

  • 数字人 :在一些重点部分,可以插入数字人。结合数字人的表情和手势来强调关键信息,增强真人感和代入感。

我使用 即创 来做的数字人。上传之前导出配音音频,选择合适的形象、绿色背景、不加字幕,生成数字人视频。

以这个项目为例,我以一小段动画开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后数字人出现,自我介绍,点出总结的标题。
紧接着是B端设计的固有印象和原因,是我们的引子,也是后面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是要反复呼应的,所以使用PPT呈现,将精简后的关键句显示出来。
交代SPM的项目背景时,提到销售的工作、重要性、痛点,用了很多销售场景的图片/视频;提到系统的运作流程,则使用了PPT画面展示政策、任务、业绩、提成的关系图。
在模块的切换和内容强调时,我反复使用PPT大字画面+数字人的形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提示听众这是重点,是我给的答案,是新模块的开始。
另外在展示设计思路时,也制作了很多PPT页面或者操作流程视频,来降低理解成本。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成品视频(节选)。

接着,调整画面和配音,必要时可以加入背景音乐。
根据配音节奏,精细调整画面/动作出现的时间、时长,画面之间的停顿和过渡。
注意有些内容需要停顿一下,给听众一些理解和思考的时间。比如我在讲如何把两张数据表关联起来时,对于不了解业务的听众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即使我用了具体的例子,也需要停下来让他们理解一下。
我们在配音时插入了很多停顿,这时就可以把音轨高度调高,就能看到波形,找到空白处剪断,移动位置,留出你认为合理的停顿。
这一步需要反复调试,也可能需要调整部分文字和配音,这些都是正常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