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换个思路带娃,才发现其实没有胡闹的孩子! ·  2 天前  
新周刊  ·  10年过去了,我最爱看的下饭剧还得是它 ·  4 天前  
真实故事计划  ·  马上入冬了,这1亿人还好吗? ·  5 天前  
新周刊  ·  首次在中国闭店,茑屋这几年在忙什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中年老母亲,与待业在家的儿子“划清界限”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0-30 13:25

正文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冬草

今年的国考公告发布后,我对照儿子的条件,仔细查看了相关岗位。但也仅限自己查看而已,并没有发给儿子看。回家之后,也没有着急和儿子提起这件事。倒是吃饭的时候,儿子主动聊起来,他说:“今年国考的竞争更激烈了,真吓人。”

我装作若无其事地问他:“招考岗位已经发布了吗?可有你想报的......”
之所以这样和儿子“耍心眼”,是因为我一直在心里告诫自己,是否参加这次考试、考什么样的单位,归根结底是儿子自己的事情,得由他自己做决定。即便是他的妈妈,我也不能越界,表现地比他还积极。因为他的人生,只能靠他自己负责。

小欢喜》剧照
儿子今年6月份大学刚毕业,目前仍然待业在家。回家这几个月来,常常过着黑白颠倒的宅男生活,晚睡晚起、玩游戏、吃外卖......若是放在以前,光是因为起床、吃饭这些生活作息问题,母子之间就会闹很多不愉快。我会批评他的生活习惯不健康,希望他能早睡早起、少吃外卖。他则坚持他的作息习惯,对我的劝阻充耳不闻。

今年在他回家之前,一想到我们要在同一屋檐下共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心里就觉得充满了挑战。为了避免因为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家里的鸡飞狗跳,我提前就开始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我和爱人商量,决定尽量不去干涉儿子的生活,不管是日常作息还是今后的工作规划,一概交由他自己负责。归结到底就是四个字:“划清界限”。

儿子毕业回家后,我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以后我不会催你起床吃饭了,如果想起就自己起,如果不起,我也不会去喊你。”儿子听后吃惊地“啊”了一声,显然不大相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也终于相信我这次是言出必行了。

二十不惑》剧照
有天晚上,儿子犹犹豫豫地说,他想第二天起床吃早饭,问我能否喊他一声,因为他觉得闹铃吵不醒自己。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自那以后,他就彻底放弃了为娘喊他起床吃饭的“幻想”。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他突然推门进来了,我惊讶地问:“怎么起来了,我正准备自己吃饭呢。”儿子笑着说:“现在又没人喊我,不起来就没饭吃了。”

对于儿子房间的卫生我也不再“多管闲事”。儿子房间的卫生状况显然不符合我的标准,桌子上随意摆放着书本、零食袋等等杂物,凌乱不堪。去年有一次我忍不住收拾整理了一通,结果后来挨他一顿抱怨,说是什么东西被我收拾不见了,典型的挨累不落好。如今他的房间杂乱依旧,但是我再没像以前那样越俎代庖,主动去替他收拾。我想那是他住的房间,只要他自己不觉得难受,我何必去横加干涉自讨无趣呢。再说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何必斤斤计较。如此一来,母子都能落个轻松自在。而当房间的脏乱差的程度超过儿子的承受度之后,他自己也会主动去收拾一番。

和那些忙于考研和考公的孩子相比,儿子显然是属于“躺平”派。因为他一方面放弃了考研的打算,另一方面也没有急着找工作,似乎他很乐于面对着眼前的这片旷野,不急于寻找属于自己的轨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愿意被各种外力裹挟着前行。有时一些熟悉的朋友同事好奇地问起来,我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家儿子目前还处于迷茫期,正在寻找方向呢。

天才基本法》剧照
说实话,面对儿子目前的状态,有时难免也会有些焦虑。即便如此,我也从未催促和指责他,去给他施加压力。事实证明,即便父母不多说,他也能从身边的同龄人那里感受到就业的压力。比如他动不动会告诉我们,哪个同学去读研了,哪个同学去参军了,哪个同学考上事业单位了......终于,某天他和一个同学聚餐回来后,认真地对我们说,同学转给他一个国企的招聘简章,他打算报名参加应聘考试。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儿子报名后买了学习教材,也开始在网上听课,但是仍会花不少的时间玩游戏,与我预期的“努力学习”的状态有不少差距。但是,我的期望毕竟只是我的想法,他怎么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归根到底,我没法代替他学习和考试。再说,即便我指责他不够努力,除了激发起他的不满和对抗情绪,又能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呢。

除了不干涉他的生活和学习,我现在连和儿子说话都变得“客气”了许多。比如想让他帮忙做家务,我会说:“家里地板看着脏了,下午能把地拖了吗?”“馒头没有了,能不能出去买几个?”若是在微信上就相关事情给他留言,还会加上一些抱拳、握手之类的表情以示感谢......我发现和儿子说话客气了以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完成我需要他做的事情。

以家人之名》剧照
其实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曾像许多父母一样,会忍不住管得过多,走进过度负责的误区。比如小时候担心他上学迟到,会不厌其烦地催促他,结果就是准时上学好像成了我的事情,每次我火急火燎,他却总是不慌不忙甚至磨磨蹭蹭。而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便开始抗议我和他爸的过度干涉,争取他的自主权。在抗争的过程中,家庭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变得紧张。而他的抗议也促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是时候开始放手了。因此从他上大学时候开始,我们就努力尝试从他的“领地”不断后退。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并提出了“课题分离”的概念。如今我主动与儿子“划清界限”,也算是一种课题分离的践行吧。其实不管是划清界限还是课题分离,说到底就是给对方一份应有的尊重。虽然有了这份尊重之后,儿子不一定会按照我的预期前进,但家庭关系却是和睦了许多,我想这就是值得的吧。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