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万泉藏品
主要经营业务: 金币、银币、各种流通纪念币、纪念钞,外国货币,纪念金条,黄金投资,定制开发各种金、银、铜质纪念章、各种纪念品、工艺品、个性礼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打卡 | 蛇年元宵节何时月最圆? ·  昨天  
半月谈  ·  东部战区发声!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我国将为这一群体增开旅游列车! ·  2 天前  
学习大国  ·  “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人民日报发声 ·  3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造谣者宋某杰,被行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万泉藏品

那些年收过的压岁钱,留到现在就是财富!

万泉藏品  · 公众号  ·  · 2020-02-13 22:32

正文

点击万泉藏品 关注我哟

压岁钱是我国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晚辈收到压岁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 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再到民国时期,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取“长命百岁”的寓意。 后来,货币改为纸币后,连号的新钱很受青睐,寓意着连连好运!

您还记得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吗?


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家里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都不多。 当时,大多家庭是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父母和孩子也都感觉很甜蜜。


到了六七十年代,“压岁钱”真正地是“钱”了——



“60后”的孩子们,压岁钱大约是几毛钱到一元钱,那个时候的一元钱可以买很多鞭炮,足够玩到年后。


还记得吗,70年代中期,那张 “大团结”可让一家人生活很久; 80年代,一张“车工”换来的结婚证可以见证白头偕老的誓言……


而80、90后们更加熟悉的压岁钱是这样的——



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我们最熟悉的“老朋友”,属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那个时候,我们的压岁钱从10块钱,渐渐地“涨”到了50、100元,对于童年的我们,那可是一笔“巨款”啦!


当初的压岁钱您还留着吗? 不妨去翻一翻找一找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