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事”,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时候喝点酒可以促进感情,聊聊八卦、吐吐槽…
但喝酒不注意,和一些药物同时服用,就容易出大问题。
吃药后喝酒引起的反应称之为双硫仑反应。
此时会出现:
面部潮红、头痛、头晕
、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幻觉、嗜睡。
比较严重的表现有:胸闷、气促、心肌梗塞、急性心衰、
呼吸困难、
急性肝损伤,
惊厥及死亡
等。
基本上,
严重程度
与跟我们喝了多少酒、吃了多少药的剂量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喝/吃的越多,反应越严重。
那么,饮酒和吃药,到底间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
如果是先吃了头孢,建议用药6至7天之后才喝酒,保证体内药物全部代谢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先喝过酒了,那么3天后吃头孢比较合适,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酒精在3天后几乎都代谢完了。
在此期间,如果使用含乙醇的药物或食物 (例如
酒心巧克力、含乙醇的饮料、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藿香正气水甚至使用酒精擦拭皮肤
) 也可能会出现双硫仑反应。
提醒:拿好小本本,如果家里有以下药物,一定要避免和酒同服!
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钠 (先锋Ⅴ号) 、头孢氨苄 (先锋Ⅳ号) 、头孢替安、头孢噻肟钠、头孢甲肟
其中以
头孢哌酮
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
硝咪唑类药物: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特别是
甲硝唑,
是最早用于临床的硝咪唑类药物,其所致双硫仑样反应国内也有较多报道。
其他抗菌药:
呋喃唑酮、酮康唑、红霉素、灰黄霉素
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与乙醇合用可致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类降糖类药物: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氢化可的松等)
氢化可的松含有50%的乙醇,与头孢哌酮配伍入血后,会产生双硫仑反应。
镇静催眠类药物:
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安定、利眠宁
安眠药和酒精均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会互相增强毒性,饮酒后服用安眠药容易
使大脑皮层细胞很快转入抑制状态
,可使人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除此以外,安眠药会导致肌肉松弛的不良反应,作用于全身肌肉。而酒精会加重安眠药的镇静效果,引起
严重的困倦和眩晕
。如果服用者在活动状态下,还会
增加跌倒、受伤和出车祸的风险。
解热镇痛剂类: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这类药本身可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易引起胃粘膜病变或使溃疡复发,导致胃肠道出血,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造成症状更严重。且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故一旦出血往往不易控制。
降压药:
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
这些降压药与葡萄酒同饮,可能引起血管舒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因为葡萄酒里含有酪胺。正常饮用时,其中的酪胺可被人体自然破坏,但若服下此类药后,人体却无法成功破坏酪胺。若大量积蓄,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