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基等人联合陈翠华教授和薛源助理研究员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命名为“独狼沟铋矿”,并获得了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的正式批准。该矿物理想化学式为Bi 6 Te 3 ,产于四川省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床中。文章详细描述了该矿物的结构、产出环境以及与Au的密切关系。
郑石基等人合作发现新矿物,被国际矿物学协会正式批准命名为“独狼沟铋矿”(Dulanggouite)。
独狼沟铋矿的理想化学式为Bi 6 Te 3 ,产于四川省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床中。该矿物属于辉碲铋矿族的一员。
独狼沟铋矿与Au密切共生,研究发现该矿床中Bi/Te比值越高的矿物,与Au产出更加密切,成色越高。
独狼沟铋矿的Bi/Te比值为2,这一比值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Bi-Te矿物的演化与Au的成因联系。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郑石基
与成都理工大学
陈翠华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薛源
助理研究员合作,申报一种自然界新矿物,近日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正式批准,命名为
Dulanggouite
,中文名为“
独狼沟铋矿
”,理想化学式为
Bi
6
Te
3
,编号
IMA2024-067
,矿物缩写为Dlg。
图1
独狼沟铋矿(Bi
6
Te
3
)
的结构(其中Bi3和Te2位置存在着Bi-Te之间相互替代)
前人在不少矿床中报道了未命名的Bi
2
Te成分矿物,但未给出有效的矿物结构,如云南的北衙矽卡岩型矿床、蔡家营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独狼沟石英脉型金矿床等
(Huang et al., 1991; Gu et al., 2001; Cabral and Corrêa Neto, 2015; Zhou et al., 2016; 马天祺等., 2023)
。虽然Bi-Te成分简单,但由于Bi-Te之间存在着类质同像替代,仅从成分判定矿物种类并不可靠,需从矿物结构上厘定。由此,针对独狼沟铋矿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获得该矿物的理想化学式为Bi
6
Te
3
,空间群为
P-
3
m
1
(#162)
,晶胞参数为a =
4.4639(4) Å
, b =
4.4639(4) Å
, c =
17.9040(15) Å
(结构见
图1
)。独狼沟铋矿(Bi
6
Te
3
)属于辉碲铋矿族的一员。由于该矿物产于四川独狼沟金矿床,绝大多数评委专家推荐以产地命名,因而命名为独狼沟铋矿(Dulanggouite)。
图2
独狼沟铋矿及相关矿物的产出(a-d: 反射光图像,BSE为背散射图像)
a.
Bi-Te矿物产于白钨矿、辉钼矿中或边部,白钨矿和辉钼矿被黄铁矿、磁黄铁矿包围;
b.
赫碲铋矿与独狼沟铋矿共生,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区分,需借助扫描电镜(BSE图像);
c.
独狼沟铋矿和自然金产于黄铁矿的边部;
d.
独狼沟铋矿与自然金共生,产于黄铁矿的边部。(Au:自然金,Cpy:黄铜矿,Dlg:独狼沟铋矿(Bi
6
Te
3
),Hed: 赫碲铋矿(Bi
7
Te
3
),Mo:辉钼矿,Pil: 叶碲铋矿(Bi
4
Te
3
), Po:磁黄铁矿,Py:黄铁矿,Sch:白钨矿,Qz:石英)
独狼沟铋矿(
Bi
6
Te
3
)产于四川省丹巴县独狼沟金矿床中,该矿床的
Au
资源量
48
吨,成矿时代为
185 ± 9 Ma
,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Zhao et al., 2019;
凡韬
等
., 2023;
马天祺
等
., 2023)
。该矿床中产出的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少量的黄铜矿和辉钼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黑云母、方解石。此外,在硫化物边部或石英中产出不少
Bi-Te
矿物,类型多样,有辉碲铋矿
(Bi
2
Te
2
S)
、硫楚碲铋矿(
Bi
3
Te
2
S
)、楚碲铋矿(
BiTe
)、叶碲铋矿(
Bi
4
Te
3
)、赫碲铋矿(
Bi
7
Te
3
)、硫碲铋矿
-B
(
Bi
4
Te
2
S
)、
Ehrigite
(
Bi
8
Te
3
)和自然
Bi
。这些
Bi-Te
矿物与
Au
密切共生(图
2
)。研究发现该矿床的中
Bi/Te
比值越高的矿物,与
Au
产出更加密切,相应
Au
的成色越高(
Ma et al., 2024
)。独狼沟铋矿的
Bi/Te
比值为
2
,介于叶碲铋矿
(Bi
4
Te
3
)
和赫碲铋矿
(Bi
7
Te
3
)
之间,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Bi-Te
矿物的演化与
Au
的成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