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气,挥杆,击球……
身穿银白相间夹克的张小龙攥紧手中的球杆,在空中稍作停顿,然后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稳稳地击中地上的高尔夫球。接着,他小步跑向前方的小坡,和一旁鼓掌的人一样振臂欢呼。
2018年10月7日,圣安德鲁斯,这个600余年历史的苏格兰球场突然间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人的目光:由李昊桐和张小龙在这里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球的历史——他们获得了登喜路林克斯锦标赛的团队冠军,成为第一对赢得世界顶级职业-业余配对赛的中国组合。颁奖典礼上,张小龙和搭档李昊桐举着巨大的“奖盘”,露出灿烂笑容。
这已不是张小龙的第一次“游戏生涯”了。
2018年初,微信公开课pro开场前,全场四千人正在认真地玩一款叫做“跳一跳”的小游戏。这时,大屏幕上突然显示出张小龙打游戏的画面,分数达到967分。演讲的开始,张小龙问大家:“刚刚是不是我在打游戏的画面被大家看到了?”
台下传来一片笑声。
张小龙理了理麦克风,说道:“那个不是我最好的水平,因为有点紧张。我最高分打到了6000多分……”而这个成绩,也让他在游戏中获得了“立地成佛”的称号。
“一不小心,也变成佛系了”...张小龙自我调侃道。
然而,“微信之父”的正经事业——微信,则一点儿都不佛系。2011年创始至今,它一路高歌猛进,全球用户累计已突破10亿。就如它的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一样,这款产品已经深入几乎每个人的生活,数千万的从业者都寄生于这个生态中,微信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得到一片片紧张的关注。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作为一个庞大的媒体平台,超过2000多万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这个平台找到自己新的人生。这个平台的体量之大,以至于每一次重大改版,都伴随着一场内容市场的地震,深深撼动着千万公号背后瑟瑟发抖的小编们。就在近日,求生欲迫使他们正焦头烂额的想着如何让用户给自己加上星标,毕竟这才是当下最首要的问题。
小腾老师也是万千瑟瑟发抖的小编中的一员
再看去年上线后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的小程序,更是吸引了极大关注。根据2018年7月微信公开课第七季公布的数据,
目前已发布的小程序有100万+,开发人员有150万+,第三方平台有5000+。
如何不错过
小程序逐渐凸显的红利,在正确时刻占到互联网的重要风口上,成为互联网从业者们普遍焦虑的问题。
互联网的战场上没有硝烟,也没有安宁,每个从业者似乎都在争夺自己的立足之地。未来是变化的,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明天的股票涨跌,和下一个对手的来头;未来又是不变的,总有一条基础的准则,能够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而关于微信的基础准则,则需要细细品读难得公开露面的张小龙在3次微信公开课PRO上的演讲,或许答案都预藏在了他的分享中。
小腾老师帮你提炼整理如下:
2016微信公开课 PRO
这是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观众的热情超乎了他的想象。在大会上,张小龙提出了微信的四个价值观,它们奠定了微信的基调,也贯穿在微信的发展脉络中。
腾讯里面一直强调的价值观,就是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看起来像老生常谈,但是我要说的是,其实这句话让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坏的产品拉开了差距,大家都明白用户很重要,但真正把用户价值第一做到产品里面去的不多,大部分只是把这个作为一句口头禅在说。但是在微信和微信的平台里面,我们把这个作为第一要事,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公众平台到底想要变成什么?公众平台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目标是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出它的价值。
在非互联网时代,有价值的人或者团队,即使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事情,也很难去触达用户。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出现在目前这个时代。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利用这个平台去触达他的用户。
我们希望让这个平台里涌现出更多的有创造力的事情出来,如果只是做一个流量的导流,那不是平台所愿意看到的。不管平台的规则怎么样变化,只有有创造性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微信所倡导的,不管平台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不用担心我做的事情会不会被平台封杀。
我们发现很多人比我们更着急微信的商业化,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们确实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商业化和用户的价值、用户的体验并不矛盾。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
▼▼点击视频观看2016微信公开课pro▼▼
2017微信公开课 PRO
在这次公开课上,张小龙提出了“应用号”的设想。一年以后,“小程序”孕育而出,脱胎于微信土壤的小程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特性: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它不仅为微信开启了新的动力,也造就了互联网下半场的点睛之作。于此同时,微信的定义,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在同事们的心目中,微信并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大家认为微信是一个平台。但我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我并不认为一个工具是一个很低层面的东西,但是工具有好坏之分,能够做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要做一个平台,我会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
这个理念其实贯穿在我们的产品的每一个点里,很多人认为我们在微信产品里很克制,但其实我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面出现过,如果说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话,那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
相反的,合理性才是这里面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会舍弃掉很多很多本来想要做,后来发现做不好的东西,这种舍弃并不是因为说我们很克制,所以我们少做一点,而是说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或者说有很多决定它一开头是错的,或者说很多的想法,最后验证可能是行不通的,那我们如果硬要去做这些事情是不合理的,我们会把它舍弃掉,而不是说我们要克制。我们必须要做很多的取舍,而我们希望更多遵从我们自己的产品理念来做这样的取舍。
▼▼点击视频观看2017微信公开课pro▼▼
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
当微信用户猛增至10亿用户时,小游戏的爆发,终于让小程序的形态有了新的进阶。全民“跳一跳”的浪潮中,张小龙也没闲着,忙着四处封锁外挂,打造诚信友善和谐共赢的游戏体验。毕竟口号上不写着嘛——“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正经事”容不得掺假,也容不得怠慢。
我之前说过微信是一个工具,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微信就是一个工具。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而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对微信来说,我觉得除了要有最专业的能力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在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我们考虑的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不是说它是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
我们如果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可能会让我们的产品越走越偏,变成它里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这样我认为会失去产品更本质的东西。
我觉得做好这样一个产品,可能我们需要很多专业的能力,以及对于一个事情的判断有很多,但是在产品之外,我觉得对微信来说,有一个价值点是我们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户,尊重个人。
举个例子,我们在很多产品里面都会看到“您”这个字,但是在微信我们说不能对用户称“您”,而是“你”。我们并不需要用一个很尊敬的态度称呼用户,而是应该当朋友一样称呼,所以应该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我们一旦对用户过于尊敬,那说明我们可能怀有目的,可能需要骗一点什么东西过来。
所以我们说尊重用户和尊重每一个个人,意味着我们可能把用户当做朋友,意味着我们必须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从微信第一个版本的时候,它的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