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DA食安云
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标准)解读、答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光明日报  ·  王楚钦亚洲杯夺冠,赛后庆祝动作上热搜 ·  昨天  
光明日报  ·  王楚钦亚洲杯夺冠,赛后庆祝动作上热搜 ·  昨天  
安徽商报  ·  王曼昱4:0孙颖莎 ·  2 天前  
安徽商报  ·  王曼昱4:0孙颖莎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8秒16!吴艳妮夺冠 ·  2 天前  
惠济发布  ·  “冰雪”活动,开赛启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DA食安云

《新闻1+1》“知假买假”,最高法的“变与不变”

FDA食安云  · 公众号  ·  · 2024-08-25 06:00

正文


央视网消息: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8月22日,一份与此有关的司法解释正式开始落地执行,知假买假索赔是否受支持?如何兼顾保护食品安全与小作坊、食品摊贩的合法权益?怎样平衡好各种关系和利益?一起关注: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政策的“变与不变”!


当“假一赔十”遇上“知假买假”,怎么判?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谢勇:关于“知假买假”问题的争议确实很大。一方面,普通消费者的维权意愿低,维权成本高,如果说完全不支持“知假买假”,惩罚性赔偿制度可能就会沦为“抽屉条款”;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支持“知假买假”,也可能会产生恶意高额索赔这样的副作用。这次司法解释中明确坚持的是“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依法支持其惩罚性赔偿请求”。人民法院在认定合理消费需要时,也“可以综合保质期、普通消费者通常消费习惯等因素”。

我们期待这样的规定,让一些违法生产经营者适当地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进而纠正他们的违法行为。惩罚性赔偿制度中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只要这些生产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后,纠正了违法行为,制度目的就实现了。

小作坊制售散装食品引纠纷 小案件为何会成为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谢勇: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食品摊比较特殊,涉及千千万万老百姓就业,也涉及千千万万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两方面都涉及民生。法律方面,对于他们的管理也是有着特殊的规定。公布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也体现了两个规则。


● 一方面,小作坊如果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也是需要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这是为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 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当的加重小作坊的责任。小作坊往往主要生产的是散装食品,散装食品实际上是不适用预包装食品的标签通则的,所以说小作坊食品主要考虑是不是安全无害。


对于其他的一些我们认为不规范,但本身没有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就不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也要保障这些小作坊合法的经营。


司法解释正式实施,如何在具体案件审理中更好发挥指引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谢勇:我想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对于各级法院来说,一是要“把握一条主线”。普通消费者本身购买数额数量就不大,原则上要以其实际支付价款作为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对于“知假买假”则要“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依法支持其惩罚性赔偿请求”。第二就是要有系统思维。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将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如果发现食品药品安全中的典型问题,就可以发出司法建议,从根源上去保护食品药品安全,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一方面我们希望消费者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和维权意识。这既是在保护自己的权利,也是在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同时,也要依法维权,诚信维权,千万不能违法去索取一些非法利益,不要从维权人变成侵权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