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ucture Finance Institute
●
专注宏观对冲
首席经济师 江勋 研究员郑东风、牛野/文
2018年7月22日
疫苗事件说明的三个经济问题:
1、 疫苗危机只是医疗行业危机的最小阻力方向,再位高权重,也可能是受害者,且不能明辨是非。而医药行业的危机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宏观经济危机的缩影。这个影像就是:经济重病,看病的医生也病重,最后治病的药也病了。而这似乎又是整个全球经济系统的象征: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这服药已经失灵,而大部分人都是受害者。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来源是垄断与特许经营,而垄断与特许经营的隐忧是普遍的财政危机。
2、 从医保-疫苗,的发生机制来讲,医保相当于是公共部门向家庭的融资,而提供医疗服务,则相当于偿还本息。但是,因为无数的居民部门无法与一个强大的社保部门签订统一的融资协议
(医疗需求各不相同)
,因而必然存在搭便车和公地悲剧现象,从而在时间轴上逐渐产生向后的负外部性,因而很难形成统一集体行动对融资主体
(公共部门)
的有效监督和制裁,从而必然导致负向激励,最终必然导致医保体系崩溃。
这非常类似于让梯若儿在
《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
中所描述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机理,而要避免如此困境,则必须要中央政府成立一个类似的监督制裁的平准基金
(类似于IMF)
。但该平准基金的治理与监督本身却是个大问题,需要新的信用生产机制,区块链可能是一个选择。
回头,假疫苗事件,相当于“劣币驱逐良币”,亦是地方财政危机自救形式之一种;换句话说,日益廉价的公共人权服务,可能将是继房地产受之后的第二台“印钞机”;进一步也可以说,以本次假疫苗事件为标志,
医疗服务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全面启动,其反馈机制可一定程度上参见螺纹钢。
3、 孩子,是我们这个体制的命门。从上世纪50-60年代鼓励大生育,到80年代计划生育,再到2014年的放开二胎,人口再生产率成了这个经济体最大的波动率,这到底说明了什么?是否有其必然性?
敬请知悉
●
MFI认为每一份报告都是系统谬误的一部分,亦必产生新谬误。MFI任何研究结论不作为投资建议。
●
MFI提供个人会员、机构咨询及资产管理合作,欢迎垂询。
●
联系我们:
牛野 Mobile/ WeChat:188 1436 0639
郑东风 Mobile/ WeChat:150 2171 1533
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4028号荣超经贸中心2701-2702,电话:0755-2399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