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会议非常激情,吴主席说: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
我觉得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对于商业保险资金,从2025年开始,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就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
我估计收益最大的两类指数:
一类是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比如510300,目前沪深300股股息率达到3.36%
,远高于国债。从中央汇金的持仓看,截止2024年12月31日止,一股也没有卖,一直在持有,算是长期资金。
另一类则更为亮眼,24年火爆的红利类基金,
以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512890)为例,目前股息率高达6.2%,市盈率仅7.2
,充沛的现金流和保险的长期基金属性完美契合,事实上在2024年个人养老金的Y份额规模出炉,我们也发现红利低波类基金的规模排第一。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大陆的保险业总保费收入为53580亿元,同比增长11.83%。其中,人身险收入为40481亿元,财产险收入为13098亿元。显然吴主席讲的30%,不是总保费,原文说“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的长期资金”倒退应该是2025年对2024年保费的增量部分。
2023年保费收入5.12万亿,同比增长9.13%,结合24年的增速,判断25年的增速应该能在8%左右,大概是1400亿左右。
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看,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9%,合计21%左右,这个比例显然是偏低的。
利率下行期间,美国寿险股票配置比例由 1980 年左右的 9.9%快速上升至 2021 年的 30.8%,成为占比仅次于债券的第二大资产配置类别。
需要明确的是,保险的股权配置比例和保险的类别有关系,美国寿险权益资产大部分集中于不承担利差损风险的独立账户(类似于投连险),一般账户中股票配置比例并未超过 5%。
我们再看香港的保险结构,下面是部分富通产品根据不同产品性质而进行不同比例的固定收入类别和股权类资产投资
再看看保诚的资产结构,根据保诚保险202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
分红业务总资产1065.69亿美元,其中配置债券627.02亿美元,占比分红业务总资产59%。股票与基金配置400.22亿美元,占比分红业务总资产37.5%。
我们再看万通的富饶传承储蓄计划3,资产结构如下:
这才是香港分红险预期收益较高的根本原因,大量资产配置了股权资产,而提高股权资产占比正是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最好做法。
红利策略和保险的资金属性完美匹配,伴随着2025年利率的继续下行,相信保险公司会拿出更多的资金进场,实现三赢。
除了保险资金,公募基金和社保是另一个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公募基金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33万亿元。
其中,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3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权益类ETF突破3万亿元。
此次证监会首次透露改革方案,吴清的发言给出多个维度的改革指标:
一是持续推动降费,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这样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的费用;
二是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公募基金改革助力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三是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
四是股票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五是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当中的权重;
六是引导自购。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