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起,杭州的网约车告别4个月过渡期,但是市场反应有些过激,网约车不太好打了。
网约车不好打,原因之一,是在杭州拥有绝对市场占有率的滴滴出行,暂时还没有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据了解,这绝非滴滴主观的意愿。
据悉,滴滴出行未能在过渡期内领到许可证,是因为其工商注册地在天津。按照我国对网约车的相关规定,网约车平台须先取得“线上服务能力认定证明 ”。这份线上证明,需要由公司注册地的交管部门审核颁发。天津的相关部门目前尚未给滴滴出行颁发该证明。
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说,“‘滴滴出行’在杭州的分公司,已向我们提交了相应的资料,等服务能力认定证明颁发下来,我们就开始审核。”
对此,滴滴的态度也十分积极,表示运营许可“正在积极申领中”,同时还称“滴滴已基本完成了杭州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线下服务能力认定部分的资料准备,并提交了网约车经营许可申请。接下来也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加快推进驾驶员和车辆的合规化进程。”
平台运营许可、人证和车证还在路上,有些网约车司机心里不踏实了,觉得万一被抓了,那就麻烦了。
其实,这个背后暗藏玄机。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政府,还是希望网约车司机能多一些,满足大众出行的需求。
打车难重现,这肯定不是政府相关部门愿意看到的现象,也违背了新政制定的初衷。其实,我们能从主管部门给出的答案中,读出一些信号,比如“管理部门的最终目标是引导更多合法合规的平台、车辆、人员为市民进行服务”。
在处罚方面,主管部门的口径是“将结合行政处罚和教育引导办证相结合”,再比如“发现司机、车辆没有合法的证件,擅自从事网约车行业的,如果是已经提交相应的申请手续的,初次将以教育为主,督促尽快完成办证,后期将逐步加大处罚力度。”
这很难说,不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希望大家的出行不再难。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也因为想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也困难重重,需要符合各种各样的严苛条件。
杭州是全国第一个正式落地网约车新政的城市。这一点应该鼓励,但是4个月的过渡期,从目前来看,还是不够的。
在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飞律师看来,第一个吃到螃蟹的杭州,在过渡期的步子迈得还是小了点,“车辆多,人员多,情况复杂,企业有很多工作要准备,政府人手也会是问题。”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宣布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从网约车征求意见稿,到正式稿颁布,几乎每一步都伴随着争议。但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网约车之所以仍受好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对应了绵延不绝的市场需求,全世界的消费者都成了它现实中以及互联网上的支持者。
网约车新政在杭州的落地,是一种试验。从今天看,4个月的时间短了,一方面网约车平台需要加快推进驾驶员和车辆的合规化进程,几条腿一起走路。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过渡期”。现阶段的阵痛期理应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在将网约车纳入监管的同时,也不再让“打车难”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