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财经、体育、突发等新闻信息以及天气、路况、视频直播等服务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CT、磁共振、X光等收费将执行新规 ·  昨天  
人民日报  ·  国家烟草专卖局一原副局长被“双开”!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99年女飞行员火遍全网,实力到底有多强? ·  6 天前  
新华社  ·  回升明显!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来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新闻

疯狂 | 为在中考体育拿高分 家长让孩子吃兴奋剂!谁该“吃药”?

央视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3 20:49

正文

本文来源:半月谈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

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当体育被异化成一种应试,学生又能从中收获多少健康、快乐?

△考生在参加体育中考的立定跳远考试。

为拼高分 家长让孩子中考体测时服用兴奋剂 

“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

张女士的儿子小伟(化名)就读于北方某省重点初中。该省中考体育总分50分,计入初中学业考试总分。

平时他的水平就是39分,周围50分的孩子很多,大部分都在46分以上,仅体育一门就差别人10分,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张女士用上了非常手段:经多方打探,她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

麻黄碱能起到兴奋作用,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

最终,小伟取得了46分的成绩。可能考试时拼尽了全力,也可能是吃药、喝饮料起了作用吧。能考到这个成绩我很高兴。小伟说。至于药物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是否违反相关考试规定,小伟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

“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在另一所中学就读的小超(化名)则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服用了另一种含兴奋剂药物,最终取得了47分的成绩。刘女士说:如果不想点办法,他比别人能差10多分,对孩子影响太大。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2017年5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学生正在参加中考体育测试。(资料图)

兴奋剂并非万能 不对症服用等同毒药

一位国家级反兴奋剂教育讲师告诉记者:兴奋剂不是万能的,它必须配合长期的训练才能发挥效力,许多家长根本不懂这些,只是在盲目跟风,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事实上,服用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危害。如麻黄,属于刺激剂,可能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

北京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呼吸科医生田慧介绍,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含兴奋剂的处方类制剂或治疗目的性较强的药物。如果不对症的话基本等同毒药,容易诱发身体原有的基础病。

从法律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和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中都规定,严格禁止任何体育运动参加者使用兴奋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7年兴奋剂目录中,前述两种药物都赫然在列。

中学体育异化为“应试” 能否培养学生兴趣?

除了服食含兴奋剂类药物,近年来,为了在中考体育中多拿几分,走后门、拉关系、弄虚作假、替考等现象时有发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只是临时突击,或采取作弊方式应对,这都是体育应试化倾向造成的

北方某省中考招生考试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中考体育经历了曲折的改革道路,但初衷从来没变,目的就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通过中考体育来提高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这种重视主要表现在初三学生身上,有的学生上了高中后立马停止了锻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思想层面上,中考体育也未能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多数孩子并没有喜欢上体育运动,而是把锻炼当成应试手段,甚至因此对体育产生反感情绪。熊丙奇则指出,一些学校会组织学生专攻测试项目,这就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体质。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编辑/郭爽

©央视新





培养体育锻炼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