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校人才网
第一时间为求职者提供全国各地的高校、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中小学校、知名企业、卫生系统人才招聘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kedIn  ·  新的一年,爱上工作 ·  昨天  
51HR派  ·  好巧,我也因为上班得病了 | TIPS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内容 ...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爱奇艺:微短剧主编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高级/资深校园招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校人才网

央媒调研各地人才拼抢:有地方批个手续半年,选好的人走了

高校人才网  · 公众号  · 求职  · 2018-01-18 12:14

正文

来源: 澎湃新闻 (上海)


(原标题:央媒调研各地人才拼抢:有地方批个手续半年,选好的人走了)


核心阅读

上门去招人、租房有补贴、落户开绿灯、创业有支持,随着新年和求职旺季的到来,各个城市纷纷推出诱惑力十足的招才计划,“抢才大战”渐入白热化。近日,记者赴多地调研发现,很多城市能够在招才的同时,做好人才规划和配套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但仍有个别省份因规划难以落实、工作力度不够,陷入了“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


招才

点赞:设招才局、做专项计划,多地抢才构筑金字塔

反思:体制不活、批手续拖半年,个别地区引才不力


“2017 年前三个季度,留汉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 20.5 万人,是去年的两倍;落户人数 13 万人,较 2016 年增长了 6 倍! 拿到统计数据,湖北武汉市招才局协调推进部部长石柏林长舒了一口气,去年 18 万大学生留汉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大学生留汉是武汉人才战略的一部分。 2017 4 月,武汉成立招才局,实行 虚拟机构、实体运行 ,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将招才引智作为 一把手工程 推进,创造性地提出 大学 +” 发展模式,强势加入全国各大城市的 抢才大战 我们把全市的人才项目、人才资金、人才政策都整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之家。 武汉市招才局招才引智工作部部长王凤介绍。


在武汉构筑的人才 金字塔 中,百万大学生是 塔基 部分,同属 塔基 的还有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工匠。三项资智聚汉工程则强化 塔身 ,力争每年引进 200 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举办各个高校校友资智回汉专场会。为做高做精 塔尖 ,武汉推出 城市合伙人 计划,力争每年至少引进两名诺贝尔奖得主、 20 名外籍外地院士和一批商界领袖。


福建厦门市也推出重磅纳贤计划。近年来,先后实施 双百计划 ”“ 海纳百川 人才政策体系等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超过 6000 人。 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领军型人才有了,我们更加重视底部支撑人才。 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卢寿荣介绍。 2017 年下半年以来,厦门市组织、人社等部门分别组织生物医药、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等企业前往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城市 招贤纳士 ,累计达成就业意向近 2000 人次。

与东部和中部不同,日前,记者从西北某省一次会议上获悉,当地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 15.7 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十年流出的高级职称人才超千人,而引进却不足百人。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体制机制不活和流动不畅阻碍了人才的引进,有的主管部门下个计划、批个手续一拖就是半年,用人单位选好的人因为 拖不起 ”“ 等不及 ”“ 耗不住 而没有引进来。


用才

点赞:吸引智力、资本等要素集聚,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

反思:优惠政策 只接天线、不接地气 ,落实不力


2017 年初武汉提出 校友经济 以来,已有 5000 多名校友重回武汉,带来巨量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培育了 300 多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武汉发展的金矿。 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 2017 7 月,武汉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局,邀请首批 12 名院士组成专家顾问团,助力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让院士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顾问团,把院士才富变成武汉财富,把院士科技成果变成武汉发展成果。 陈一新提出,今后两到三年内,武汉要力争汇集创投基金 5000 亿元以上,实现 80% 的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看来,目前武汉集聚了人才、资本、智力、管理等各种优势要素,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


厦门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刚到那会曾经犹豫过。 而经过实地考察、体验后,厦门生物医药港艾德生物公司的冯凡逐渐打消了顾虑, 公司的发展平台和企业文化,厦门对人才的重视,让我最终下定决心扎根下来。 该企业所在的厦门生物医药港是厦门市重点打造的人才聚集示范区,短短几年汇聚了 3000 余名生物医药类人才,去年获批的国家 3 类医疗器械产品占全国新获批总数的 8.93%


光有好政策也不行,衔接不够、落实不力都会成为发展的掣肘。 2010 年以来,西北某省下发相关文件近 20 个,省直部门文件 30 多个,一些政策措施由于 只接天线,不接地气 ,缺乏操作性甚至相互掣肘。受 条条管理 影响,还出现了部门制定的政策有人督促落实、个别省上出台的政策反而落不实的情况。一些企事业单位反映,被称为 黄金三十条 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意见落实得很不好,还不如 生铁一块


留才

点赞:住房、落户等多项优惠政策,减少人才后顾之忧

反思:高层次人才频频被挖,个别领导却不当回事


坐拥 89 所高校、 95 家科研院所,近 106 万在校大学生,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然而近年来 孔雀东南飞 成为武汉的心病,每年 30 多万大学毕业生中,超过 2/3 流向外地。据武汉市人社局的统计,同是教育大省的广东和浙江, 2015 年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别高达 85% 80% ;而武汉还不足五成。


去年 10 月,武汉市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提出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 40 周岁,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随后,武汉又出台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提出未来五年将建设和筹集 250 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争取让更多留汉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 20 %的价格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 20 %的价格租到租赁房。


统计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平均每天有 2000 多名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 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 是人才战略,更是人口战略。陈一新说: “100 万是什么概念?武汉目前人口 1076 万,也就是说,武汉五年内人口优化 10 %。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为此,厦门市围绕落户、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 7 月,厦门市出台人才新政 45 条,针对新引进落户的毕业生,按硕士每人 3 万元、博士每人 5 万元给予生活补贴,目前已全面接受受理,全程网办,直接发至个人账户。


出台政策并不难,难的是落实到位。西北某省早在 2014 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 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中,要加大人才工作考核权重 。但没有后续监督保障机制,难以付诸实施。据介绍,当地某知名大学一名副校长被东部高校挖走后,省委组织部同志打电话询问原因,没想到人家直言不讳地说 很愿意走 ;其原单位领导不仅不惋惜,还很高兴终于 挤走 了一个人。当地一位专家建议,要真正落实人才政策,必须提高各类人才待遇,做好各项服务,让人才感到生活待遇放心、工作环境舒心、干事平台顺心。


(原题为《拼抢人才,靠啥胜出》)


来源:澎湃新闻(上海)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回复数字001~137即可查看):

002: 毕业生找工作,有这 5 个网站就够了!!

138: 快毕业了,很多研究生最牵挂的不是找工作,而是…

139: 博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论文才能毕业 致注水抄袭泛滥

140: 真相残酷啊?HR拒绝非名校研究生的理由原来如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