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住在上海
上海房地产及时播报与独家分析。关注后回复“大虹桥”、“青浦”、“新江湾”、“大宁”、“仁恒滨江园”等板块和楼盘关键词,收看往期魔都板块与小区点评。原创的上海地产评论有温度、有营养,上海购房者必看的专业地产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住在上海

聊聊我们家这20年的买房体会|“总是第一套最艰难。”

住在上海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5-07 16:42

正文

1998年

27万购入徐汇93平单位自建房


本人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妈妈是医生,爸爸是老师。


1997年,我毕业踏入了工作岗位,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拿了半个月的薪水是400元,当时喜滋滋地觉得自己终于挣钱了。1998年,单位内部有自建房买,位置就在徐汇区中山西路宜山路口,一个不大的小区一共有四栋高层。由于地皮是单位的,所以当时就卖2900元一个平方,这个价格在同类地段绝对属于高性价比。


后来据传是资金链出问题了,房子在主体结构完成后,没钱继续造下去了,于是期房开卖。要求首付成数高,具体几成由于时间久远,我实在是记不得了。只记得首付11万,我妈用一个小书包装了满满一书包人民币去交首付,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现金,至今印象深刻。


93平方的两房两厅总价27万。从此开启了我们家的买房之旅,搭上了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的顺风车。 记得当初父母还曾犹豫过,因为父亲刚刚享受到最后一班福利分房,在徐汇区桂平路分到了一套两室一厅,装修完毕搬进新家。家里住房条件比较宽裕,再加上我又是女儿,觉得这房子可买可不买。当时买房置业的理念还不曾像现在这样方兴未艾,很多普通人对买房根本没有概念,更没有投资意识。正在犹疑之时,我母亲单位的一位朋友给了她一个正确的建议,使家里决定买下这个房子。


那个朋友的老公是土地局的一位领导,由于工作关系,很早就洞悉了国家要大力发展房地产的政策意图,当时劝我母亲,这个地段虽然不是徐汇的核心地段,但因靠近内环,离徐家汇仅十多分钟车程,有能力为什么不买?在她的劝说下,我向单位提出了申请。由于自己单位在上海的东北角,单位同事对徐汇这一区域都不太熟悉,而我恰好是住在徐汇的,对徐家汇尤其熟悉。最喜欢的就是下班坐一号线到徐家汇,逛逛太平洋、东方商厦,从徐家汇地铁商城的小吃街东头吃到西头,因此对这一区域我是喜欢而熟悉的。后来,我们单位买了这房子的只有三个人。正是因为母亲朋友的力荐,再加上单位其他人对地段不熟悉都不买以及单位一位大姐的帮忙,才使我这么一个刚刚进单位的新人有机会买到。


同样记得我们单位的一位领导为了打消老婆买房念头,还特邀了自己一位下属担任开发商老总的老公来细述买房风险及开发商的罪恶嘴脸,最终导致自己家十多年没有买房,错过了国家给予的大好机会。 其中,这“神助攻”及“猪队友”的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很多事,我觉得既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是福报,因此人应该多与人为善,多种善因才能结善果,而我们家也一直很感谢我母亲的这位朋友,很多年来一直保持了情谊。因为多亏了她的点拨,使我们家第一次尝到了买房的福利。



2001年

44万买186平九亭半岛花园别墅


时间匆匆白驹过隙,我们家的第二次买房发生在2001年,那一年我和我老公通过相亲认识,记得第一次约会见面安排在虹口公园,父母把我送到虹口公园门口,当天下午匆匆赶到松江九亭看房子。而这一次买房,源于家里的一个亲戚在闲聊中说,现在松江九亭在开发,有很多房子卖,一个别墅只有两、三千的单价。而且,九亭离闵行七宝只有三公里,当中只隔了一座沪松公路桥,是离市区最近的郊区。我父母当时看中的一个楼盘叫 半岛花园,是五户一排的联体别墅,186平方总价44万,还送一个室内车库和保姆房,实际面积达200多平方。


父母一看就喜欢得不得了。但当时44万对我们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简直就是天文数字,22万的商贷贷23年再加上9万的公积金,月还款就要3200元,这无疑是天大的负担。妈妈一时间退缩了想打退堂鼓,爸爸却坚持要买,还对我妈说:“你不是一直梦想要住别墅吗?这次机会也许是我们家最后一次住别墅的机会。”也许是这句话打动了我母亲,于是乎举家倾囊而出,我也把工作以来所攒下的不多的钱投了进去,算是自己成年后第一次为家庭做了贡献。


原本以为每个月3200元的贷款要全家不吃不喝不生病、勒紧裤腰带还上23年,但事实往往比我们预想的要好,生活也往往总会善待眷顾我们这些普通人。


2002年,我结婚了。因为我们家有房子,老公家也没有去买婚房,他当时拿出了15万和父母拼在一起装修了别墅,我们一家都搬进了别墅,宜山路的房子就开始出租。后来,他还一直开玩笑说,说他的作用就好像是孙宏斌对乐视,不仅帮我家装修了房子,更为我们家盘活了资产。房租从最开始的3000元到现在的8000元,有了房租收益,贷款也得以提前还完,积累了家庭财富的第一桶金。



2003年

又在九亭买了3套房


说了这么多收获,也聊聊些许遗憾的。从2001年起,九亭的开发轰轰烈烈,记得第一次踏入九亭,满目是宽阔的街道,崭新的房子,蓝天白云……从沪松公路左转到涞亭北路,一路上每1000米左右就有一个新楼盘,漂亮气派的售楼处、花团锦簇、骏马华服的售楼人员,到处涌动着兴高采烈的买房人。一派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气氛。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还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九亭热土”。


然而,松江区却没能很好地打造九亭这扇门户。之前《住在上海》一文 老业主全方位解读九亭N个知名小区 提到过:“每一年九亭的税收和卖地收入都被拿去建设新城,在松江新城飞速发展的10年,却是九亭基础设施欠账的10年。”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使九亭的发展在很长时间一直滞后,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大量外地人口的导入,再加上管理的混乱、规划上的无序,基础设施的欠缺,不仅使九亭背上“脏、乱、差”的帽子,更使房价一直滞后。


而更悲催的是我们家在2003年又在九亭买了3套房子。因为看到父母在投资房产上的斩获,自己结婚后也跃跃欲试,正巧老公被公司外派到德国做项目,攒了一点钱。当时,我就决定要买房,并且一下子就在九亭买了两套, 2003年的3月,买了知雅汇,4600的单价,总价38万,首付8万,30万纯商贷。 记得开盘售楼处设在在徐家汇南丹东路漕溪北路的亚都国际名园的底商,当时,楼市已经非常火爆,买房靠抢,订房靠通宵达旦排队。当时,我记得我找了老公家小区的一个收废品的大叔,自己排上半夜,大叔排下半夜。当天晚上,老公和我在徐家汇吃完晚饭就送我去排队,而他第二天竟然还和同事去阳澄湖吃大螃蟹,对此当时我老大不乐意。


由于我们彻夜排队,喧闹声惊扰了上面亚都国际的业主,他们竟然在半夜里浇了一大盆水下来,排在前面的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我还算幸运,既没有淋成落汤鸡,也买到了房子。而且,就在我买好房子后的一周,我知道自己怀孕了,回想当时买房子排队时女儿已经在肚子里了。我女儿恐怕是史上最小的炒房客了吧……


九亭的第二套房子是美丽新城, 当时我父母是把桂平路的一套售后公房卖掉,还了别墅的贷款,余下的钱就在房展会上订了美丽新城,我则是七拼八凑,开盘前一天是我的大喜之日,记得当天晚上我们把所有的礼金拆了红包,又凑了8万现金加在首付里。新婚之夜,没有洞房花烛也没有花前月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拆红包数票子,第二天准备起大早抢房子。


当时, 美丽新城房价一共是42万,28万的首付14万的贷款(公积金+商贷)。 记得老公找到了他的一个高中同学正好在那家开发商做副总,这回我们没有通宵达旦排队,开盘当天售楼处布置了许多铁架子的围栏,排成了弯弯曲曲的蛇形通道,一开盘人们像潮水一样涌入,不一会我妈和我爸就淹没在人海中,我则和老公当即立断选定了心仪的房子。2003年,我们家在九亭有了三套房子,现在看来买房的大决策是对了,节奏也不错,但错在没选对地方,九亭因为诸多原因,房价一直滞涨,我们虽然也享受到了房价上涨的好处,但明显是没有选到牛股, 而且在长期阴跌后,我们也没有果断地调仓换股。



2007年

160万入杨浦文化花园130平


时间到了2007年,为了解决我上班路途遥远,我又决定要换房,首选是单位附近。当时,看了杨浦、虹口、宝山的多个楼盘,而房价在多次调控下还是蹭蹭往上涨。当时,先是把重点放在一手房上,但彼时的房价已经从2003年的四五千上涨到一万多,我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再看过几个一手楼盘后,我隐约地嗅到了房价上涨的味道。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二手房。在看了多套二手房后,我一直没有选到心仪的房子,不是房型不好,就是价格太高。


一天,一个21世纪的中介(这家中介在当时市场占有率很高,但现在明显拼不过链家,门店也不多了)陪着我去看一套房子,看完后我两个人就走到路边一家小中介(类似夫妻老婆店)的门口。店家出来招揽生意,说手头有一套好的房源,问我有没有兴趣看。我当时因为也没挑到满意的房子,想看就看看吧。于是,那个店家就陪着我和那个21世纪的中介,三个人一起去看。


那个房子在杨浦区的文化花园,一套130平方的三房两厅两卫总价160万, 房型非常齐整,采光也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六楼的顶楼,没有电梯。我看后可谓一见钟情,但出来后那个小中介说这套房子房东是温州人,本人已经离开上海,因此价格不高,但要求100万的首付。我听了立马就犹豫了,一来首付太多,二来这家中介又是小中介,当时听到太多什么房东联合中介诈骗,席卷房款逃走了等的“案件聚焦”,心里着实有点怕,也就不置可否。但在回去的路上,我向21世纪的中介说出了想买这套房子但又怕资金不安全的顾虑,但因为他也不掌握房源因此也爱莫能助。没想到第二天我接到了21世纪中介的电话告诉我他找到了房东,原来当天他拿了自己的名片又去找了那个住在里面的租客,告诉他我诚意想买并成功要到了房东的电话。后来,为了打消我的疑虑还帮我去房地产交易中心做了产权调查,又联系房东拿到了产证和房东身份证复印件,在确认产权清晰,房东确实的情况下,当初的疑虑好像都消除了,100万的首付也能够满足,障碍一点一点清除了。


于是,很快联系到房东准备签约。房东离沪已经两年了,因此房子的单价要比市场价低很多,为了防止房东跳价,21世纪的中介特意把签约日定在人比较少的周日,最重要的是当时由于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现在像X家、X博士等……那么多的APP,可以实时查到房源、价格信息。21世纪的中介还撤换了所有贴在橱窗上其他房子的广告,并且在合同中大幅地提高了违约金。感谢那个21世纪中介小哥的锲而不舍,以及娴熟的业务能力,2007年10月,我们如愿买下了那套房子。



2008年

64万卖掉知雅汇


2008年国家先是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收紧了货币,接下来又爆发了金融危机,屋漏偏逢连夜雨楼市一下子就跌到了冰点。由于文化花园是自住的,一时间的涨跌倒也无所谓,但我明显感到了楼市的寒意以及房价下跌的预期。当时,为了保存胜利成果,我们一致决定将知雅汇抛掉。也由于我超强的执行力, 在房价大幅下跌前以64万的价格卖掉了知雅汇,当时觉得五年近一倍的涨幅已经非常满足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套38万的房子已经涨到了不可思议的406万。 还有一个失策就是我们在后来的几年中也没有再关注房市,将房款还了贷款远离了楼市。


2009年

275万入手三湘一期141平

100万卖九亭美丽新城


我们小夫妻买了文化花园后,为了照顾孩子,父母就从九亭搬了出来,九亭的三套房全部出租,一直到2009年我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无法照顾自己了,父母就想在我附近买一套大的电梯房,把外公外婆接到身边照顾。于是,在妈妈的一声号令下我又开始四处看房。在看了将近一个多月后,在中原地产的介绍下看中了 三湘一期的一套141平方的房子,总价是275万,高层有电梯。 房东准备移民美国投靠儿子,但因为产证上有儿子的名字,需要到大使馆委托公证比较麻烦,最后房东的儿子还是通情达理地买了机票,全家回国签了合同。因为当时我父母已经退休无法办理贷款,于是他们把九亭的美丽新城以100万的价格卖掉了,把股票全部清仓了,我则是抛掉了部分的股票,外公外婆也赞助了一些,大家七拼八凑凑足了全款买下了三湘。只可惜我外婆在新房子里只生活了10天就过世了。 但后来房价飞涨,在我妈买下的一个月后就狂涨了100万。

2014年

入杭州酒店式公寓


2011年1月28日,上海推出了房产税及各种严格的限购政策。我们一家在上海彻底失去了房票。房价的高昂、政策的限制使我想置换一个小区环境好一点,有电梯的房子的想法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这时候,我父母因为多年租金收入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储蓄。2014年国家再次发布去产能、去库存,并在部分城市放开了限购。就在得知杭州放开限购后,我妈就决定要在杭州买房。


一是杭州离上海比较近, 杭州的美丽的自然历史风光以及便捷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二是杭州是互联网的产业的起源地, 阿里、网易、腾讯都在杭州落户,杭州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杭州有着不低的人均GDP和薪资水平。 三是在综合比较江浙附近的一些城市,南京和苏州的房价远高于杭州。 择城后就是选地,我妈充分通过互联网查询了最近几年杭州发展的城市规划, 了解到今后杭州主要发展钱塘江南岸, 而且在2020年杭州将建成十条地铁。 我一直认为地铁是城市的骨架,如果有地铁,不但利于人们的生活迁徙,更利于房价的长期上涨。


于是,我妈看中了海威钱塘之星这个6号线地铁上盖的酒店式公寓楼盘。买一层送一层,精装交付,65平方,三房两厅两卫,层高7.9米。认同这个逻辑,我也说服老公买了一套两房的52平方的酒店式公寓。



2016年杭州限购前

买杭州餐饮商铺、

碧桂园珑悦140平住宅


在涉足杭州后,为了为今后置换积累资金,同时抵御通胀的风险, 我们于2016年又在杭州买了一个可以做餐饮商铺,来分散投资。在钱江世纪城的奥体板块的碧桂园珑悦购买了一套140平方四房两厅两卫的住宅。 期间,杭州在召开G20峰会后,楼市迅速升温,大量投资客涌进,随即引发再一次的限购。而我们也赶在政策之门关闭前,布局好了所有的房产投资。


回顾从1998年到2017年这近20年间,在房产投资上我认为自己不能算成功,但也有很多的感悟和体会:


1. 买房总是第一套最艰难,因为你要克服很多的彷徨和恐惧,但跨出艰难的第一步后,但对以后的操作一定有帮助。


2. 买房,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永远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好的区块、如果将来发展理想,特别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延伸一定会抹平市中心和近郊的差距。但前提是规划合理,配套的不断完善。 在选房时,这块区块将来的发展前景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用房型、价格作为当下选择的标尺,如果钱不够房子可以买小一点,但不能买错区域。


3. 如果不幸选错了区域,一定要调仓换股,必要时斩仓出局,重新布局。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心得不一定正确,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为正文部分, 感谢《住在上海》粉丝业主投稿!欢迎更多上海购房者和业主投稿分享经验心得!有稿费,详戳👉 投稿说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