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
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主要分为量化和质化两大类
一直以来
关于两种方法,大家是争论不休、相互攻击
“它”被嘲笑“数字哥”
“它”被讽刺“感情姐”
其实争论也未必不好
你好,我也得好
大家好
才是真的好!
纵观近年来的学术界,其实有些重量化轻质化的“赶脚”,无论是论文发表、学术培训等,量化研究可谓百花齐发、丰富多彩,相比之下,质化就有些黯然失色了!所以有些质化研究者为了发论文、评职称,硬着头皮,一把年纪还要再去学习SPSS、MPLUS,甭管自己的研究适不适合,先跑出来好看的图表再说,我只能说,学习精神可嘉,但是这样生搬硬套真的有用吗?难道我们传统的质化研究方法就无用武之地了吗?
学长也经常跟身边的人聊,为什么不用质化研究呢?
很多人觉得做质化研究很容易呀,不就是三部曲嘛:考察考察,记记笔记,提炼提炼
(中心思想)
,其实则不然。首先,质性的资料很多是通过观察、访谈、实物搜集等方法在自然情境下获得的,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文字资料与数字资料相比也更具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也给质化研究的资料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量化研究分析可用的可用的软件非常多,如SPSS、Stata等,相比之下,质化研究可依赖的软件却很少。基本上是靠手分析,效率可想而知!
所以大都人是满怀信心迈进质化大门,一脸受伤转去量化之路。
学长想起来,去年学术中国举办的一次会议上,林小英老师提到,我们在写质化研究文章的时候,怎么称呼自己挺难的,你要说“我们认为”,其实大家都明白,就你一个人。质化研究对于研究者本身的思维能力和建构能力要求非常高,研究者自身就是研究工具。有人跟我开玩笑说,
做质化研究做的我连自己都不会用了,有的时候还跟跟别人学“怎么用我自己”。
为了促进国内质化研究的公共讨论,提升广大研究者的研究意识与能力,学术中国自从2016年起,坚持每年举办一届质化研究大会,它是真正属于质化研究工作者的家庭聚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20位国内顶级质化研究大咖加盟,来自全国上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参与。2018年11月,第三届质化研究发展传播论坛如约而至,不同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本次论坛三大看点如下:
大咖加盟:
本次论坛邀请了
张静、朱志勇、耿曙、冯仕政、周怡、符平、杜运周、孙信茹、王晶莹、巴战龙、刘亚秋11位质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你想见得都在这里!
内容形式丰富:
本次论坛内容涵盖从
研究设计,到研究方法,资料收集,再到资料分析和写作,贯穿质性研究全流程!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深度访谈、连续观察法、微信民族志、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权威期刊编辑交流质性写作
,你想听得都在这里!
现场大礼不断,助阵科研:
本节论坛,学长照旧准备了
kindle
阅读器、手环等着你,但是,可但是,还有一个终极大奖,就是质化研究的“神兵利器”——NVivo。没错,我们现场将赠送NVivo软件
(绝对是正式版哦!)
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咱们质化研究工作者的家庭盛宴,就等你来了!
不过既然都到门口了,学长也不好让你们空手回去,后台回复“
质化研究
”即可获得
质化研究优质论文包+质化软件NVivo试用版下载包和使用手册+质化研究教学精选PPT
(以下是部分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