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速递
创意速递为你介绍全球最新创意产品信息,想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官方网站 http://www.fsdpp.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企业风采丨冰雪、科技与艺术交融,这场开幕式到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宏观视野下的沉浸式演艺,未来或面临产业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速递

中国首例人造真肉诞生,培养20天仅获得5克肉!你会吃吗?

创意速递  · 公众号  ·  · 2019-11-26 21:46

正文


据国家肉品中心报道,11月18日上午,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周光宏教授带领团队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成功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


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是该领域内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不过,南京农业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谨慎表示,这块人造培养肉还有待专家的进一步鉴定。等鉴定结果出来,会正式向外界发布。


周光宏教授展示国内第一块培养肉。


培养皿中,国内第一块培养肉。


事实上,今年随着猪肉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国内开始刮起“人造肉”的风潮。


比如,9月,“珍肉”推出人造肉月饼;10月,金字火腿推出人造肉植物肉饼……不过,它们基本上都是“素肉”。


据专家介绍,所谓“人造肉”,目前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植物肉,也就是“素肉”。它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经过挤压等工艺,提高蛋白质含量,再添加植物性风味物质,使其在口感、风味上接近真肉。但由于其不含动物蛋白等成分,并不算是真肉。


比如,早先出现在中国人餐桌上的素鸡、素食餐馆的“仿荤肉”等,它们就是植物肉。而这两年出现的植物肉,在口感上开始接近真肉。目前,植物肉制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国内面世的“人造肉”产品也主要为这一类型。


另一种则是培养肉。它从动物身上提取一块组织或器官,从而获得干细胞,再将干细胞放入培养皿中繁殖,生长出更多肌细胞。换句话说,是用人工方法培养出的真肉。


早在2013年,世界第一块人造培养肉就从荷兰的实验室培育出来。随后,美国、俄罗斯和一些欧洲国家也都具备了这项技术。


如果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中心此次成功研发出人造培养肉,将意味着中国也在这一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周光宏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戴瑞彤分析称,培养肉确实有诸多好处。


首先,和传统养殖业相比,培养肉不占地,不浪费资源,没有污染,更加环保。同时,这样生产的肉可以避免微生物污染和传染性疾病(如非洲猪瘟等),能更好地保障肉品安全。


不过,在戴瑞彤看来,培养肉的应用目前面临两大难题。


“在目前的生物技术下,培养肉都是肉糜状,因为从干细胞生长出来的肌纤维很细小;加上没有血管、筋腱、骨骼等组织,难以培养出大块的肌肉组织。”


戴瑞彤说,目前的培养肉还不能培养出脂肪、结缔组织等,因此,口感上也可能会与天然肉类有很大差别,“它具备动物蛋白,但没有脂肪,类似于我们俗称的瘦肉,口感可能会比较干、柴,香气不足。


肉类的很多风味物质都溶解在脂肪里,哪怕是我们市场上买来的瘦肉,其实在肌肉组织中也沉积着一些脂肪,吃起来口感才比较好。”


此外,目前的技术培养的肉,成本太高,很难商业化。


那国家为什么还要重视“人造肉”这个产业的发展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人造肉”生产消耗更少消耗资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