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星新闻  ·  大S将树葬,小S:正在申请 ·  9 小时前  
红星新闻  ·  大S将树葬,小S:正在申请 ·  9 小时前  
人民网  ·  《哪吒2》,又登顶了! ·  9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你借他们钱,他们会抢走你的房!法院太给力:这3人要坐穿牢底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11-25 19:33

正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无抵押贷款”为诱饵,以“违约金”、“行业操作惯例”等名义诱骗你签订虚高借款借条。如果你要提前还钱,还以 “还款时间过早”为借口,设法让你违约;“利滚利”后无法偿还,还用 威胁、恐吓、上门骚扰等手段催收……这些人用尽“套路”,只为把你的车子、房子搞到手。


11月23日,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 “套路贷”系列诈骗案进行了集中 公开开庭宣判, 有三名被告人被判 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也是上海法院首例因实施“套路贷”诈骗犯罪而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的案件。


3主犯被判无期

专挑“优质客户”下手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初起,黄某、谢某及张某等人从事个人借贷业务,后通过注册成立天甘公司和控制怡智公司,分设业务部、后勤部、网签部、催债组等部门,由张某、黄某、谢某等人伙同其他多名被告人,以“无抵押贷款”等民间借贷为诱饵,以“违约金”“行业操作惯例”等名义诱骗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金额的借条,并带被害人至银行转账,制造被害人已取得全部虚高借款金额的假象,再以各种借口单方面认定被害人违约, 与被害人签订空白房屋租赁合同,网签被害人房产限制其交易, 使用言语或身体威胁、恐吓、上门骚扰等手段,或迫使被害人按照虚高金额还款,或带至其他犯罪团伙平账,或向法院提起虚假诉讼等方式骗取被害人钱财。


至案发,以被告人黄某、谢某等人为首的犯罪集团骗取查某、张某等 33名被害人约1400万元 ;以张某等人为首的犯罪集团骗取被害人周某、王某、卜某等 39名被害人1800余万元。


11月23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当庭以 诈骗罪 分别判处黄某、谢某、张某3名主犯无期徒刑。


据东方网报道,负责本次庭审的法官张英姿告诉记者,该诈骗集团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在这两个案件中,受害人多为上海人,其中受害人大多数有三个特征: 有房、单身、信用较差。 这类人通常会被该诈骗团伙称为“优质客户”:


这样的人一来有房抵债,单身的话,房产抵押更容易。第二方面,这类人一般在亲戚朋友中也借不到现金。在急于用钱的情况下,他们便会选择民间借贷。


案例:借款3万,滚成800万


近年来,“套路贷”通过各种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呈现愈发严峻的趋势。


“套路贷”案件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看了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做的这个视频,你就能对 “套路贷”有大致了解,避免自己被套路。


视频来源:NBD视频


接下来,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介绍几个典型案例。


女子借款45万,200多万房产遭偷偷过户


这是央视财经今年8月份报道的案件。2017年中,在福州做服装生意的林女士因生意周转急需用钱。一天,她接到了一个介绍贷款的电话。


由于着急用钱,林女士跟着这个人去了一家借贷公司办手续,签了许多协议, 其中还包括房屋买卖委托公证书。 林女士本想周转完赶紧还钱,但她没想到的是,之前借到的45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借贷公司就通过伪造银行流水,将她的债务垒高到100多万。


受害人林女士(化名):


他中间说我违约,他说我去别的公司去借钱,向别的高利贷又去借钱,我说我没借,他说有,非要说我有,然后非逼我(给违约金),如果我不给就冲到我家里来,我就又得要打钱给他。


更让林女士没想到的是,借贷公司竟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市值200多万的房子偷偷过了户。


图片来源:东方IC


女老板借款3万 一年后变800万


今年4月,杭州网还报道了一起“借款3万滚成800万”的夸张案例。整个过程和上面的案例如出一辙。


40岁左右的何华 (化名) 在杭州做服装生意。2016年8月,何华需要资金周转,经过中介介绍,认识了某“寄卖行”老板朱某、吴某,虽然对方说借款3万元,10天的利息要8000元。爽快答应后,何华就一步步走入圈套。


第一步:对方让她签了个合同,合同金额8万,约定每天违约金20%,但何华实际到手只有3万元。另外 5万分别中介费、保证金、家访费(就是中介上门查看是否真的有还款能力的交通费)等。


第二步:何华违约。 由于晚了几天没有归还8万元欠款,按照每天20%的“违约金”约定, 何华 她需要还好几万的违约金,加上本金,她欠的钱一下子增加到了十几万。


第三步:重叠借款。 同年9月,为了偿还之前的“违约金”,她在中介的介绍下,又先后向朱某等人借款,这样她欠朱某的钱越来越多,到最后, 每天要还1万元。


面对催收,她只好变卖了自己的营业房、转卖安置房号用来还债,共得款300余万元用于偿还部分欠款。 即便如此,还有近500万元的欠款无论如何无法偿还。


“套路贷”也涉黑


8月11日,最高法院下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应加大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 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 ,严守法定利率的司法红线。 这一通知对“套路贷”诈骗等新型犯罪行为提出了审理思路: 应予以刑事打击。



此外,“套路贷”往往和 黑社会性质组织联系在一起。


今年, 9月26日,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穆嘉等32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该案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国首例开庭审理的“套路贷”涉黑案。


该组织在审查借款资格时,就为暴力催收做准备,提前了解被害人的资产状况和家庭情况。在催收时,采用拘禁、殴打、挟持、威胁、体罚、侮辱被害人或者滋扰、威胁其亲属等手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