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文化:你在书中强调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造成了犯罪。马克思主义和阶级理论,以及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你的理论框架有影响吗?
贝兹·卓辛格: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我的理论框架。在乌干达,人们犯罪是因为贫困而非种族,所以重要的是从阶级的角度去理解犯罪行为。而在很多国家,阶级、不平等往往和种族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南非,要研究犯罪原因,首先要探讨的就是种族和阶级问题。在巴西、南非和美国的监狱,囚犯成为劳动力。在这些地方,是资本主义在起作用。
腾讯文化:在你看来,制度问题与个人犯罪的相关性有多大?
贝兹·卓辛格:大多数情况下,社会体系会导致犯罪。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某人在严重不平等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各种机会,他犯罪的可能性高吗?肯定高。成长环境影响了人之后的选择。
腾讯文化:你是否坚信人性的性善论?你如何看待那些“无缘无故的恶”?比如有人因犯罪快感而犯罪。
贝兹·卓辛格:这个问题太难答了。我想,人生下来就有善恶两重性,有做好事的倾向,也有做坏事的倾向。他们的冲动包括破坏性的、好战的。这取决于我们如何通过建构的社会体系来扬善隐恶,让正能量冲动抑制负能量冲动。
《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中文版封面
有些社会推崇善,有些社会推崇自私。自私很容易导致罪恶。在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自私主义盛行,人们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不管整个社区,导致很多负面行为和负面人性,但个人和社区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相信精神病患的存在。(注:贝兹·卓辛格认为因快感而犯罪的人有精神问题)他们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可能是天生的,会让他们做很邪恶的事,并从中获得快感。这些人也的确是危险分子。但我认为,被关在监狱的大部分囚犯不在此列。
腾讯文化:你的书中提及了监狱中的创意写作课、戏剧讲习班,也提及有囚犯接受阅读矫正,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在你看来,监狱中的艺术和文学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何在?
贝兹·卓辛格:艺术可以帮助人们愈合伤害,也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理智,承认错误。通过艺术和文学,人可以重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我。
我们总是在讨论伤害的恶性循环:囚犯在监狱里受到伤害,出狱后继续伤害别人,如此循环。艺术和文学是阻止这种伤害循环的机制,能帮助囚犯康复。
我在监狱里教写作课,也参与牙买加监狱的音乐项目,观察乌干达的创意写作项目。它们都可以影响、改变囚犯——尽管它们不可能改变所有现状,比如监狱的拥挤、腐败。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和文学像是“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