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广告协会
为协会会员以及行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etterRead  ·  瞧,这个人讲信仰 ·  13 小时前  
BetterRead  ·  怎样用AI做规划? ·  昨天  
每日英语  ·  中国文化 | 打树花(Dashuhua)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广告协会

四十不惑 扬帆远航!中国广告发展四十年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广告协会  · 公众号  ·  · 2019-07-15 21:58

正文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那么,中国广告业则是一股澎湃不息的劲流。


7月11日,由中国广告协会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广告发展四十年学术论坛暨2019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盛大举行。 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广告公司、营销机构、媒体平台等领域,从事广告教教育、广告研究、广告实务等工作的150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国际广告协会会长SRINIVASAN KRISHNASWAMY先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广告学会会长(2016)的Jisu Huh女士等海外嘉宾也专程前来参加这次学术盛典。


作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每年一度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今年的场面与往届不同,意义非凡,影响也更深远。 其一是,交流的宽度。 这是中外学者的跨境交流,是东西方文化、思想和认知的碰撞; 其二是,思维的高度。 这是广告行业外延和内涵的交织,是眼界和格局的立体化重塑; 其三是,学术的深度。 不仅是对中国广告四十年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是对全球广告变化的探知和求索。


此次论坛得到了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巨量引擎的大力协助,以及北京大学宝成海峡两岸青年发展基金会的特别支持,活动由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网赢天下网联合承办。


中国广告协会秘书长王英偶代表中国广告协会欢迎中外学者专家来到北京,她在致辞中表示,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广告业经过40年不懈努力,由小到大逐渐繁荣,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广告人正以专业的学识和自信的心态,与国际交流、与世界对话。 希望大家携手探索全球产业的发展,把握市场风向脉搏,共谋和书写中国和世界广告产业的美好未来。


国际广告协会会长SRINIVASAN KRISHNASWAMY在致辞中感慨中国广告在过去20-25年间取得的惊人成就,并表示技术使中国成为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领导者。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剖析了“四十不惑”的含义,他指出,广告学术的责任是要把不惑表达出来,对发展进行系统总结,梳理提炼发展的规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广告学会会长(2016)的Jisu Huh认为,广告学术的使命是生产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提供基础,并培养未来的广告从业人员,帮助实现更有效、更高效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广告。



聚焦行业热点

洞悉前沿趋势


研讨会主论坛荟萃了广告业各方面的领军人物,演讲嘉宾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总结四十年发展的经验,分享对广告业未来的思考,场内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央视广告四十年见证了中国广告业的成长和进步,更推动中国品牌的成长和崛起。他说,“谈广告就离不开说品牌,通过梳理、总结新中国广告40年暨中国企业品牌传播方式和成长规律,我发现很多中国企业的品牌传播都离不开1+N模式:选择一种强势媒体作为支撑平台,并搭配N种其它媒体作为补充。央视广告核心竞争优势就是牢牢守住模式中的1。”


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发表了《壮哉,40年!——中国开放改革40年广告社会史》的专题演讲,他认为,在中国广告40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的强烈需求对接消费者的蓬勃消费欲望,媒介的技术变革呼应广告公司的转型突破,消费市场代表一切广告的本源和终点。四个角色于相互碰撞中交相配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40年中国广告发展的长轴画卷。


奥美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WPP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先生见证了大陆广告业的飞速发展,面对数字化的变革,他指出:“中国大陆广告发展的第四个十年是一个媒介环境完全不同的时代,媒介碎片化、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让广告市场内部环境更加复杂。我们要掌握客户媒介环境变化,并应对广告行业在技术人员创作、数据平台合作、内容产出方面的改变。”


作为生活圈数字媒体领军企业的代表,分众传媒集团副总裁郭嘉分享了关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他认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四大目标是:精准化、多维化、自动化、实效化。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数据打通,结合专业研究,形成营销全链路转向的归因分析。


蓝色光标是中国最大的广告企业之一,董事长兼CEO赵文权在发言中指出,营销传播行业正面临技术、竞争环境、客户追求效果导向与利润空间压缩、行业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但“纵然道路曲折,广告人依然充满信心,并坚定向前”。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李海容教授分享了对数字广告未来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广告一定会向智能化转化。智能广告是消费者为中心、数据驱动、算法协导的品牌传播,具有个性化推荐、保护数据隐私、主动观看、广告消费体验以及长期品牌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优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益处,也让广告成为更加重要的经济和市场力量。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在演讲中谈到,广告学术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广告产业的发展始终同理论和学术相关,这样的互动才是良性的发展。发展广告学是在对中国广告业四十年发展演讲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建构。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生产出更多高质量、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才能为中国甚至全球广告业贡献更多的新思维、新方法。



梳理广告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在中国广告发展的四十年中,无数专业人士用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整个行业贡献了智慧和经验,在广告这条大河中激起朵朵浪花。


由中广融信媒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涛主持,中国广告博物馆发起人姜弘、《国际广告》原主编唐忠朴、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北京捷成先境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平成文旅创意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倪宁共同参与的圆桌论坛,围绕广告四十年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唐忠朴先生谈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广告业送来了春风,1980年国家工商局召开了全国广告工作会议,决定了4件大事: 讨论广告管理暂行条例; 筹组中国广告协会; 联合广告经营单位,筹建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 创办《中国广告》杂志。 中国广告发展的40年走过了充满荆棘和欢乐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我今年91岁,看到今天的广告业的成就,我很激动!



姜弘先生也经历了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整个四十年,他强调,中国广告发展有三个关注点:第一,发展受广告制度影响;第二,复苏并非从零做起,而是从负数开始;第三,1980年marketing理论的引入带来了本质变化,解决了广告对谁说的根本问题。希望广告研究应当注意高度和宽度,开展更全面和更有深度的研究。



陈培爱教授在互动中表示,四十年峥嵘岁月中,我们一直在为三个“正名”不懈努力:为广告正名,为广告人正名,为广告价值正名!40年后,广告人还应继续为这三个“正名”而努力。他相信,有了这40年坎坷光荣的历程,中国广告未来之路一定会走得更好。




倪宁教授从广告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提出了期望,他指出,中国广告业仍需正名和提纯!尽管目前队伍很庞大,但声音很弱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