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圣诞老人神话:对圣诞老人产生怀疑的过程和后果
两项研究检查了人们开始不再相信圣诞老人神话的过程和后果。在第一项研究中,48名年龄在6到15岁之间的儿童回答了关于他们是如何发现圣诞老人不是真实存在的以及这一发现让他们感觉如何的问题,其中44名孩子的父母分享了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是如何推广圣诞老人的。在第二项研究中,383名成年人回顾了他们从相信转向不相信圣诞老人的经历。在这两项研究中,停止相信的平均年龄大约在8岁左右,但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多数参与者报告说,他人的证言促使他们不再相信,一些人报告说由于经验(例如,观察)或逻辑推理而产生了怀疑。大约三分之一的儿童和一半的成年人在发现真相时报告了一些负面情绪。在两项研究中,父母更积极地推广圣诞老人与发现真相时经历一些负面情绪之间存在关联。此外,那些报告仅感受到负面情绪的成年人在发现真相时倾向于年纪更大,更有可能报告他们是突然了解到真相的,以及更有可能通过他人的证言了解到真相。话虽如此,负面情绪的体验通常是短暂的,绝大多数儿童和成人报告他们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庆祝圣诞老人,或者已经在做这件事了。这些发现对于如何处理儿童对圣诞老人怀疑的过渡提出了一些意见,包括时机、父母的角色以及对儿童对父母信任的普遍看法。
Mills, C. M., Goldstein, T. R., Kanumuru, P., Monroe, A. J., & Quintero, N. B. (2024). Debunking the Santa myth: The process and aftermath of becoming skeptical about Sant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16.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62
虽然不太可能但有必要:训练儿童接受不寻常事件的可能性
年幼的儿童倾向于否认违反他们预期的事件的可能性,包括一些仅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件,如制作洋葱味冰淇淋或拥有一只鳄鱼作为宠物。这种倾向能否通过教导儿童更有效的判断可能性的策略来对抗呢?我们通过对4至12岁的儿童(共128名)进行培训来探索这个问题,培训内容是让他们考虑目标事件与实际发生的不寻常事件之间的相似性,或可能导致目标事件发生的因果机制。两种培训都增加了儿童接受不太可能事件的可能性,但仅限于培训期间讨论的事件类型。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可能接受不太可能的事件,得分较高在认知反思测量上的儿童也是如此,但年龄或认知反思都没有改变培训的效果。这些发现表明,儿童可以使用相似性和因果性来评估可能性,但使用这些信息的范围非常有限,进一步展示了儿童如何坚定地将不太可能与不可能混为一谈。
Shtulman, A., Goulding, B., & Friedman, O. (2024). Improbable but possible: Training children to accept the possibility of unusual even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7–27.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70
道德身份目标特征:从早期青少年到老年的年龄相关趋势
这项研究探讨了人们在道德目标上的关注点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一点启发于之前的研究理论(Krettenauer, 2022a),通过对自我道德身份重要性问卷(Aquino & Reed, 2002)进行修改来进行。研究评估了加拿大三个不同年龄组的参与者在不同抽象层次上的内在和外在驱动的道德身份,包括追求成功的动机(促进取向)以及避免失败的动机(预防取向):早期青少年(13-14岁,n=248,119名女性),晚期青少年到早期成年(17-20岁,n=251,160名女性),以及中老年(50-76岁,n=129,76名女性)。研究发现,与具体身份特征相比,抽象道德身份特征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这两种特征之间的关系则减弱了。在内在与外在道德身份动机的比较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趋势。这项研究强调道德身份不仅反映了稳定的个体差异,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构建,为将发展心理学和个性理论整合到对道德身份的理解中开辟了新的、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Lefebvre, J. P., Goddeeris, H., Hamzagic, Z. I., & Krettenauer, T. (2024). Moral identity goal characteristics: Age-related trends from early adolescence to old ag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28–44.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15
成年期感知控制力的跨时变化:全局控制和日常压力源控制的纵向变化
感知到的控制力是人们一生中保持健康和幸福的重要心理社会资源。全球控制(即,总体上感知到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追踪研究的人群中逐渐减少,长达10年之久。然而,跨越生命更广阔阶段的变化还未被检查。此外,对于日常生活的具体方面,如压力源,感知到的控制如何变化还不够清晰。利用来自美国中年国家每日经历研究(NSDE, N = 1,940, 平均年龄 = 56.25岁, 标准差 = 12.20, 57%为女性)的数据,我们检查了20年间全球控制的长期变化以及10年间日常压力控制的变化。全球控制在NSDE的第一波调查中(约1996年)被评估。在约2008年和约2017年进行的后续调查波次中,参与者不仅再次报告了他们的全球控制,还报告了他们在连续8天内经历的压力源上感知到的控制。长期分析显示,20年间的全球控制和10年间的压力控制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ps < .001)。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全球控制有所下降,但对于中年人来说相对稳定。日常压力控制的下降速度比全球控制的下降更陡峭,且不随基线时的年龄而变化。此外,基线时全球控制较高的个体其下降幅度更大。结果表明,日常压力控制是控制信念的一个具体方面,其变化速率与全球控制不同。
Cerino, E. S., Charles, S. T., Mogle, J., Rush, J., Piazza, J. R., Klepacz, L. M., Lachman, M. E., & Almeida, D. M. (2024). Perceived control across the adult lifespan: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global control and daily stressor control.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45–58.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18
测试探索性叙事处理作为大学生涯四年间身份状态过程变化机制的研究
我们通过分析大学期间身份探索和承诺的轨迹,以及这一时期重要事件的叙事处理是否作为身份探索和承诺的机制,来考察成年早期的关键任务——身份发展。我们利用了一个独特且全面的纵向设计,该设计包括在美国西北部和东北部两个不同大学校园收集的、跨越4年的12波数据,既有量化评估也有质性评估(第一波数据,n=639;使用所有波次数据的成长模型,n=251)。本研究的分析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进行了预注册。我们首先通过双循环身份模型检验了探索和承诺的轨迹。其次,我们检验了在特定波次中对未来定义自我记忆的探索性处理是否预测了随后波次中探索和承诺的变化。研究发现,探索和承诺展示了通常被视为常态的轨迹(例如,适应性探索和承诺的增加),尽管在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中,轨迹有所不同,表现为更多的探索和较少的承诺。我们未发现探索性处理预测探索和承诺变化的证据。这些发现的意义包括对身份发展研究中测量和理论方法的区分,对发展中的内容需要有更深入理解才能构建如何发展的理论,以及在不考虑诸如社会阶层这样的结构性约束时,对常态的认识存在限制。
Turner, K., Lilgendahl, J. P., Syed, M., & McLean, K. C. (2024). Testing exploratory narrative processing as a mechanism of change in identity status processes over 4 years in college-going emerging adul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59–74.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65
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老龄化:目的感的结构问题及其对预测生活结果的影响
尽管在老年期拥有目标感非常重要,但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减弱。一些老年人在晚年重新考虑目标的相关性,目标感的测量可能会因年龄而出现差异问题。当前研究探讨了目标感在不同年龄段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并评估在考虑到受年龄影响较小的测量结构时,目标感对心理、身体、认知和财务结果的预测能力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用来自两项全国范围面板研究(健康与退休研究:n = 14,481;美国中年研究:n = 4,030)的数据,当前研究运用局部结构方程模型发现了目的生活亚量表(Ryff, 1989)中正向和负向价值目标项的两个因素,被认为是有目的和无目的因素。这些因素在高龄时的相关性降低。当使用这种双因素结构重现过去的发现时,当前研究发现,有目的和无目的因素按照过去研究所建议的方向预测了这些结果,但对某些结果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讨论集中在这对我们理解整个生命周期内目标感的意义上。
Pfund, G. N., Olaru, G., Allemand, M., & Hill, P. L. (2024). Purposeful and purposeless aging: Structural issues for sense of purpos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ng life outcom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75–93.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33
跨越生命历程的友谊轨迹与健康
朋友是整个生命历程和各个发展阶段中社交关系的重要来源。我们对友谊如何随着时间从童年到成年期间发展的知识有限。此外,现在已经认识到,这种特殊类型的关系以独特的方式影响了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健康。本研究以社会关系护航模型为指导框架,绘制了成年期友谊的多重和独特轨迹,并测试这些轨迹是否通过年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健康。该研究的样本包括553名成人,他们来自纵向社会关系研究。受访者在第一波(1992年)时年龄从13到77岁不等,并且只包括那些在每一波中都报告有一个最好的朋友的人,即第二波(2005年)和第三波(2015年)。大约65%的受访者是女性,24.5%是有色人种。潜在增长曲线分析识别出一个人网络中朋友存在的三种轨迹、正向朋友质量的两种轨迹和负向质量的三种轨迹。最一致的发现与随时间的积极朋友关系有关。性别与友谊质量有关,其中女性报告随时间增长的更多积极朋友关系,而增加的积极朋友关系在23年后预测了更好的健康状况。这些发现表明,持续和增加的积极友谊随着时间带来了健康益处,而朋友的存在和负向质量则没有影响。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促进了我们对社会关系在整个生命历程和生命过程中长期效应的理解。
Ajrouch, K. J., Hu, R. X., Webster, N. J., & Antonucci, T. C. (2024). Friendship trajectories and health across the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94–107.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589
心理健康与教育成就: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发展科学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对人生历程结果的影响可能取决于问题出现的时间。这项研究探讨了心理健康在多大程度上能预测17岁、20岁和25岁时的教育成就,以及性别是否影响心理健康与教育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使用了来自英国1989/1990年出生个体的全国代表性面板调查“Next Steps”(N=15,594,48%为女性,33%为少数族裔)的数据。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差异对教育成就的影响比在青年期更为重要。平均而言,女孩获得的教育水平高于男孩,但性别并未改变心理健康对教育成就作用的程度。
Burger, K., Becker, M., & Schoon, I. (2024). Mental health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ow developmental stage matt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08–123.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34
婴儿对母语使用者的偏好性凝视在不同社会情境中的发展
展示一对一旁的面孔图片是评估婴儿根据社会类别(如性别、种族和语言)的注意偏好的常用方法。然而,看静态面孔并不代表婴儿典型的社交世界体验,这个世界涉及到动作和行为的人。在这里,我们评估了婴儿对母语和外语说话者在两种社交背景下的观察偏好:静态面孔的展示和执行工具性动作的人的展示。此外,我们在婴儿5个月和9个月大时测试了他们的偏好观察,以评估他们的偏好观察模式在发展中是否发生了变化。5个月大婴儿的结果复制并扩展了先前的发现,显示在这个年龄,婴儿通常会更长时间地观察之前说过他们母语的人。就像其他社会类别(如种族和性别)发现的那样,这种基于熟悉性的观察偏好在9个月大时不再明显,当婴儿面对静态面孔时。然而,当面对更具信息性的动态事件时,9个月大的婴儿显示出对母语说话者而非外语说话者的临时对齐偏好。具体来说,婴儿的观察偏好与动作目标的完成时间锁定:当说话者抓住并举起一个玩具时。这些结果表明,在5个月大的婴儿可能有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对母语说话者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随后发展成为一种更具策略性的选择性反应,以服务于寻求信息。
Colomer, M., Hwang, H. G., Burke, N., & Woodward, A. (2024). Development of infants’ preferential looking toward native language speakers across distinct social context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24–134.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69
单语和近似语言双语儿童对说话者嘴部注意力的时间进程
我们向28名西班牙语单语和28名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近亲语言双语的5岁儿童展示了一个讲述者用儿童的母语和一种非母语讲话的视频,并检查了他们对讲述者眼睛和嘴巴的选择性注意力的时间动态。当讲述者用儿童的母语讲话时,单语儿童在整个试验中对眼睛和嘴巴的关注相等,而近亲语言双语儿童则首先更多地关注嘴巴,然后将注意力平均分配到眼睛和嘴巴上。相比之下,当讲述者用一种非母语(英语)讲话时,单语和双语儿童最初更多地关注嘴巴,然后逐渐转变为对眼睛和嘴巴平等关注的模式。这些结果表明,特定的早期语言经验对年幼儿童在听视语言表达初期对讲述者面部区域部署选择性注意力有不同的影响。
Birulés, J., Bosch, L., Lewkowicz, D. J., & Pons, F. (2024). Time course of attention to a talker’s mouth in monolingual and close-language bilingual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35–143.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59
与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幼儿词汇增长相关的儿童层面因素
这项在美国中西部进行的纵向研究检查了哪些儿童层面的因素促进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幼儿(n=47;平均年龄=18.80个月;标准差=0.57)从18个月到30个月大的生产性词汇技能。在每6个月的间隔里,照护者报告了幼儿产出的西班牙语和英语单词以及他们在家的语言接触情况。在孩子18个月大时的视频记录提供了幼儿语言输出(每分钟单词数量)的估计。此外,在孩子18个月大时,照护者报告了幼儿的语言技能(理解)、人口背景(性别、家庭收入)和非语言行为(手势产出)。结果显示,幼儿接触到了英语和西班牙语,并从主要照护者那里接收到了更多的西班牙语;随时间推移,主要照护者输入没有显著差异。增长模型揭示了西班牙语和概念性(西班牙语、英语结合)词汇的线性增长率,以及英语词汇的曲线轨迹。此外,幼儿的西班牙语和概念性词汇与他们使用标记的更高频率、更多的手势产出和更好的理解技能正相关,即使控制了输入之后也是如此。而且,西班牙语和概念性增长率与更高的标记使用频率正相关。就英语而言,幼儿在18个月大时的词汇量与他们的理解技能正相关。幼儿使用更多的手势和标记以及性别(男孩)影响了他们随时间的英语加速率。研究发现表明,双语者的每种语言都存在独特的轨迹,这些轨迹受到儿童层面因素的不同影响,包括他们的语言输出,而不仅仅是语言接触。
Gámez, P. B., Galindo, M., & Jáuregui, C. (2024). Child-leve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toddlers’ productive vocabulary growt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44–158.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51
重新思考家庭规模与儿童语言环境的关系
在过去40年中,生活在大家庭中的美国儿童数量显著增加。这种人口转变需要重新评估家庭规模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密度(HHD),用家中人数与卧室数的比例来衡量,已被显示与儿童的语言能力呈负相关。我们提出,虽然较高的HHD可能导致较差的语言能力,但家中成人相对于儿童数量的增加可能对儿童的语言有正面影响。为了测试这个假设,我们研究了HHD和成人与儿童比例与儿童词汇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母亲教育水平和家庭混乱程度是否解释了这些关联。参与者包括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和种族背景的家庭(N=275;平均年龄=10.85;51%女性;51%西班牙裔;年收入范围从不到$10,000到超过$100,000)。总体来说,较高的HHD与较低的儿童词汇分数相关。相反,较高的成人与儿童比例与较高的儿童词汇分数和较低的家庭混乱程度相关。这些模式主要是西班牙裔家庭中的效应所驱动。我们的结果表明,需要重新评估家庭规模,因为在大家庭中,家中有更多成人可以保护儿童的语言发展,这种效应可能因文化而异。
Poudel, S., Denicola-Prechtl, K., Nelson, J. A., Behboudi, M. H., Benitez-Barrera, C., Castro, S., & Maguire, M. J. (2024). Rethinking household size and children’s languag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59–169.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50
考察从童年到成年社交焦虑与社交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纵向研究的元分析
这个理论上可信的假设是,社交焦虑(SA)和社交关系(SR)可以相互影响。然而,现有的实证证据不一致,导致关于SA和SR之间的交叉滞后关系存在大量不确定性。这项元分析系统地整合了107项纵向研究的数据,包括110个独立样本,涉及从儿童到成人共115,133名参与者。评估了四种类型的SR:与家庭相关、与学校相关、浪漫关系和一般关系。应用了一阶段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来拟合四个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并测试潜在的调节因素。没有发现显著的出版偏差。效应大小分析揭示,之前的SA显著且负面地预测了所有类型SR的质量。与家庭相关和一般关系各自预测了未来的SA症状,但与学校相关和浪漫关系则没有。在与家庭相关和浪漫关系的分析中没有识别出调节因素。然而,出版年份、样本年龄、性别、报告者和时间滞后在与学校相关和一般关系的分析中发挥了调节作用。这些发现表明,SA是破坏SR的关键因素,而功能失调的家庭和一般关系也有助于SA症状的恶化。讨论了这项研究的优点、局限和未来方向。
Chen, B., Sun, X., Huang, X., & Yao, L. (2024). Examining the reciprocal link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spanning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A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70–186.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66
你看到我看到的吗?纵向探索母亲和孩子对孩子焦虑的感知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a)母亲和孩子对孩子焦虑症状的感知在发展过程中的双向关系,(b)母亲对孩子焦虑感知是否作为母亲焦虑和孩子焦虑之间关联的中介,以及(c)敏感/有结构的育儿方式是否调节这些过程。参与者为180对母子(其中96个女孩),他们来自加拿大魁北克,分别在学前、中童年和早青少年时期进行了评估。母亲和孩子完成了关于孩子焦虑的问卷,母亲还完成了一份关于自身焦虑的问卷。通过观察互动任务评估了母亲的敏感性/结构化。演员-伙伴相依模型的结果表明(a)母亲在中童年对孩子焦虑的感知能预测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自我感知,但反之则不成立;(b)母亲在中童年的感知介导了早童年母亲焦虑和青少年孩子自我焦虑感知之间的联系;以及(c)母亲感知的间接效应受到母亲敏感性/结构化的调节,即在中童年时感知到孩子更多焦虑且被观察到表现出较低敏感性/结构化水平的母亲,其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感知到的焦虑更多。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对孩子焦虑的认识可能是一个机制,在敏感度较低的关系特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焦虑风险从父母转移到孩子。
Kirkpatrick, A., Serbin, L. A., & Stack, D. M. (2024). Do you see what I see? Exploring maternal and child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anxiety longitudinall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87–198.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646
相对脑龄与青少年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焦虑/抑郁问题相关
社会经济地位(SES)与脑结构的差异和精神疾病风险在一生中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ES对儿童和青少年脑老化的影响,这是一个脑部快速发展和许多精神障碍高发期的阶段。我们重新分析了健康脑网络的数据,以检查SES组成部分(职业声望、公共援助登记、父母教育和家庭收入对需求比例[INR])对相对脑龄(RBA)的影响。分析包括470名年龄在5到17岁之间的青少年(61.3%为男性),自我识别为白人(55%)、非裔美国人(15%)、西班牙裔(9%)或多种族(17.2%)。家庭收入平均为联邦贫困门槛的3.95倍。RBA通过比较年龄和脑年龄之间的差异,使用形态特征和总体积的共变量来量化。我们还检查了RBA与精神症状(儿童行为清单[CBCL])之间的关联。模型校正了性别、扫描地点和父母的精神疾病诊断。线性回归显示,较低的RBA与较低的父母职业声望(p = .01)、较少的公共援助登记(p = .03)和更多的父母精神疾病诊断(p = .01)相关,但与父母教育或INR无关。较低的父母职业声望(p = .02)和较低的RBA(p = .04)与更高的CBCL焦虑/抑郁评分相关。我们的发现强调了在发展性脑研究中包括SES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延缓的脑老化可能代表了从SES到精神风险的潜在生物途径。
Cohen, J. W., Ramphal, B., DeSerisy, M., Zhao, Y., Pagliaccio, D., Colcombe, S., Milham, M. P., & Margolis, A. E. (2024). Relative brain age is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nxiety/depression problems in yout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0(1), 199–209. https://doi.org/10.1037/dev000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