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上个公厕,夫妻接连感染此病毒!紧急提醒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明起预约!这笔钱别忘了领 ·  3 天前  
湖北经视  ·  刘诗诗、吴奇隆,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存款保卫战。。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4-06-23 20:50

正文

这两天银行的降息潮依然在继续,不少中小银行又加入了下调存款利率的行列。

其实上个月就有小伙伴对我说,过完五一假期之后,就有银行开始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大额存单产品了。

去网上查了下,上次收紧大额存单额度的是民生银行。它们家会从5月7日开始,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产品。

在民生银行收紧大额存单额度不久之后,各家银行都收紧了大额存单额度,多家中小银行也下调了存款利率。

其实前段时间“消失的大额存单”这个话题,就曾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你去各家银行的APP查询一下,会发现目前新发5年期大额存单的银行,已经变得非常少见。

来源:交通银行App

如果是现在你去各大银行网点和APP上查询的话,会发现5年期大额存单基本上没有了。

甚至不单单是5年期,不少银行连2年期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也逐步开始下架了。

大部分银行都在收紧大额存单的额度,原因也非常简单。现在银行净息差水平比较低,银行需要压低负债成本。

之前我们在《 银行的风险开始变大 》里面,也曾经详细的讲过这个事情。

储户存进银行的钱是负债,也是银行的生产资料,这部分负债和生产资料,银行要给储户利息。

银行贷给客户的钱是资产,也是利润来源,这部分银行贷出去的钱,贷款客户要给银行利息。

而银行的收入主要是净息差,也就是资产端银行收到的利率减去负债端支出的利率。

现在银行压缩和调整大额存单的额度和利率,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负债成本和净息差。

以前银行贷款需求旺盛的时候,银行为了吸引大家存款获得更多的会发行大额存单,给你更高的利率。

现在贷款需求没那么旺盛了,银行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存款了,存款多了贷不出去还要给更多的利息,自然也就没动力高息吸储了。

所以我们才看到银行除了收紧大额存单的额度,相比较定期产品不少银行的利率也没啥优势了。

比如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App显示大额存单20万元起存,最长期限3年,最高年利率2.35%,与该行整存整取定存最高年利率一致。

其实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已经看到存款利率多次下调了。不过伴随着老百姓风险偏好持续降低,存款定期化趋势持续在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减少了投资和消费,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大家贷款少了存款多了。

而且很大一部分人还选择把钱存成银行定期,这导致银行的存款成本不断上升。

现在这个情况并没有啥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持续降低风险偏好,所以2024年商业银行大概率还会继续下调存款利率。

未来大概率所有的高成本存款,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都会被压降。

这样才能降低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银行也才能有更多的转圜余地。

以前我们总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全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尺子,超出这东西太多就要考虑血本无归的风险。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存款利率扣除通胀之后也可以看做是衡量无风险收益率的标准。

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本质上就是全社会赚钱越来越难,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了。

因为存款利率这东西体现的是全社会投资收益的水平,这点应该是很容易 理解的。

全社会投资收益水平高的时候,人们风险偏好比较高,更愿意用高利率贷款做生意,在银行息差一定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也会变高。

社会上机会少了之后,人们风险偏好降低导致贷款意愿会越来越低,更别说用高利率贷款做生意赚钱了。

这时候贷款利率就要往下降,在银行息差一定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就要跟着往下降。

简单说就是: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支出存款利息),贷款是银行的资产(赚贷款利息)。

社会上机会减少人们风险偏好下降,贷款减少赚的利息就少了。银行赚的存贷利息差入不敷出,所以降存款利率和取消大额存单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为啥银行息差就要保持一定,这个息差就不能压缩么。

因为银行经营是有成本和风险的,息差当然可以压缩,但是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压缩不下去了。

毕竟银行有各种成本和坏账的压力在,持续压缩息差以后,后续经营就难以为继了,甚至还可能会有倒闭的风险。

除了全社会投资收益率这种内因,还有个外因是美元这种世界货币加息降息带来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3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在2.38%,如果未来美元开启降息通道,人民币存款(三年期)降到1%以下,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这个预期成立的话,后续所有的高分红类型的红利资产,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都会被持续追捧。

因为只要这类资产的收益率比无风险利率高,也就是比定期存款或者十年前国债利率高就是有性价比的。

很典型的就是最近一年,我们看到很多资金在追捧公用事业公司,在追捧火电水电公司, 还有就是跑去买锁定利率的年金和终身寿。

以及还有很多资金在追捧红利类ETF,其实从底层逻辑上都是这个道理。

因为只要你买入这类资产的长期回报率算下来,预期要比当时定期存款或者十年前国债利率高,拉长时间看就是有性价比的。

其实如果用这个标准作为尺子来衡量房产,基本也是类似的道理。

比如现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2.3%,你目前去买房手上房子扣费扣空窗期后的实际租金回报率高于3%,就值得中期持有了。

不过拉长时间看的话,因为利率水平大概率是不断会走低的,所以这里我们也可以讲个衡量标准。

如果说三年期大额存单(或国债)利率降到1%,房子租售比达到2%。出租旺盛大城市的房价大概率就不会再跌了。

那些没有产业聚集和人口流入,租也租不掉,住也没人住的小城市,未来大概率永远没机会了。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