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晕倒了!”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北侧的小门处,惊呼声穿透天光和人群。
6月30日早上七点半,还没走出门,老刘
(化名)
突然倒下,不省人事。
他正面白如纸地躺在地板上,胸廓毫无起伏,手臂失去了血色。
四周的人围成圈,不停叫他,完全没反应。
老刘,58岁,来自东北,在医院当保安,刚值完夜班。
他的同事一边给他做胸外按压一边呼救,
此时离他昏倒已过去了3分钟
。
心内科护士蔡倩正准备上早班,听到呼救声,立刻冲往人群中心。
“怎么了?快醒醒!”老刘没回答。
蔡倩丢开手机和包,跪在石板地上,她伸手探查老刘的颈动脉,指尖触摸到的,只有一片湿冷的汗,没有生命的脉搏。
从老刘倒地那刻起,每一秒救援都极其关键。
如果不尽快恢复心脏的血流循环、给大脑供氧,中断6分钟以上,人基本上没救了,就算救活了也可能变成
植物人。
蔡倩来不及多想,上手做按压。
“我还需要帮助,有人做人工呼吸吗?”
“我来。”一个戴着帽子的中年大叔挺身而出,按照蔡倩的指令,协助
“打通”气道
。
他抬起老刘的下巴,摁下额头,深吸一口气,吹入老刘的口中,争分夺秒地死神赛跑。
“你赶紧起来,我拿个垫子。”一个路人给蔡倩膝下放了个软垫。
她不停地按,2分钟过去,老刘不时长叹一口气,不均匀地喘息着,只是,脉搏仍然没有恢复。
7点40分,急诊团队飞速赶来,接力这场
生死较量
。
她站起身,目送着老刘远去,心里默默地为他捏了把汗。
随着紧张的情绪渐渐褪去,一阵刺痛袭来。
“好痛!”此时蔡倩才注意到,自己膝盖上漫出小片淤青。
堵了2根血管,抢救2个小时
“他们说我捡回一条命”
7点48分,老刘被送到急诊抢救室,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立刻启动,全院严阵以待。
“气管插管!监测血压!开放静脉通路!”
胸外按压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恢复了心跳。
此时,坐镇3楼的心内科主任汪润已收到老刘的检查结果,他果断“下令”:
紧急的冠脉造影检查,很快发现了
“罪魁祸首”
:
两根为心肌供血的血管堵住了。
汪润主刀,立即给他的
冠状动脉植入球囊支架,撑开堵塞的血管
。
这是个微创手术,但过程异常凶险。手术进行到10-15分钟,
支架还没放进去,老刘却连续两次心脏停跳,全身抽搐
。
9点40分,历时2个小时,老刘在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随后转入ICU
。
此时,他的心脏功能只有正常人的1/3,人还在昏迷中。
ICU高级医生龚少峰给他接上呼吸机,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着血液循环。
老刘躺在病房时,住院部楼下的凉亭里,正站着一个人,紧张得坐立不安。
他没敢直接去病房,而是让妻子先上楼探望。
“瞅了几眼,插满了管子,挺严重的。”
听到妻子传回这句话,大高个的老爷们没忍住,在凉亭里哭了出来。
他是老刘“失联”20年的儿子。
接到医院的消息后,老刘的前妻和儿子一家从吉林匆匆赶来。
“我们听说很严重,还以为得准备后事了。”
和前妻离婚那年,儿子才16岁。
老刘孤身来深圳之前,一开始当厨师,工资三四千,很少给老家寄钱,联系也不多。
前妻和儿子相依为命,还在澡堂子搓澡,补贴家用。
她坦言,刚接到老刘病重的消息时,自己也不想管,“但我心疼儿子。”
在ICU期间,老刘的情况很不稳定。
医生担心心肺复苏了一个多小时,缺血缺氧性脑病会导致患者持续处于植物状态……
但好消息很快来了,老刘治疗三天后,自然苏醒过来。
只是没想到,看见家人,他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慢慢伸手往上探,试图掐自己的脖子……
老刘没成功,医护人员拦下了他。
他说,自己就是不想连累家人:儿子经济条件一般,为了救他,还要四处借钱。
“万一治不好的话,钱就白花了。我不想连累他们……”
龚少峰给他做了脑保护,引流了双侧胸腔的积液后,情况慢慢好转。
医生不断鼓励他和家人,还是有救治希望的。
“前期得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器官功能也恢复得不错。”
他插着气管说不出话,声音嘶哑,呻吟声中,藏着多年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