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同学资本圈
北大同学高端资本项目及人脉交流平台。同窗开启友情、资本联结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他把战斗民族的细腻,全都体现出来了~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好看的字体要配上好的文字编排 ·  4 天前  
字体设计  ·  20 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标志 ·  4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节后开工别慌!DeepSeek R1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同学资本圈

2019裁员潮启示录:有一种强大,叫“随时可以离开”

北大同学资本圈  · 公众号  ·  · 2019-03-16 14:59

正文

优选项目库

海量优选项目,无限资本商机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 01 /

人生第一次“被裁员”



我大学毕业第一年,去了家广告公司做设计,老板是个台湾人。

彼时自媒体尚未普及,流量贵如油,大马路上也见不到几个网红


但凡你拽着一口台湾腔或广东腔,再加上ppt搞得炫,就会在创意圈格外吃香。


记得刚入职那天,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笑嘻嘻地看着我说:“ 好好干,把这里当成家 ,相信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


自打那天起,我便拿着绵薄的工资,倾注所有热情拼死拼活地工作,经常为了一个提案三天两宿不合眼,甚至索性拿着铺盖卷睡在公司地板上, 只为捍卫好自己的家


后来有一次,我长水痘发烧四十多度,不得不请假回家卧床休息。


不巧的是,当时我手上恰好有个提案,需要在十日内竞标。于是我跟老板承诺,即使在家也绝不耽误工作,竞标那日我一定携方案到场。


眨眼间,十天过去了。那该死的水痘依然赖着没走,我拖着虚弱的身体和染满汗水的方案赶往竞标现场。


到了客户公司楼下,我远远就看到了老板熟悉的背影。于是,我就像掉队的士兵找到了组织般大步地跑上前去,满怀欣喜地想给老板个惊喜。


万万没想到,老板看到我一脸诧异,不但没有嘘寒问暖,反而说了一句:“ 你怎么来了?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


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在我生病前,老板早已在寻找更适合的人才。之所以一直没提,是因为留我这样一个既能干所有杂货、价格又便宜的菜鸟,简直不能再“划算”了。


经过一周的深思熟虑,我向老板提出了辞呈。离职时,老板拖欠了我两个月工资, 总计2600块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临走之前,老板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里就是你的家,没事多回来看看 。”


/ 02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眨眼的时间,如今我已创业8年。


回顾当初,我想对曾经的老板说两个字: 谢谢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比如这些年来,无论打工还是创业,我始终都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眼前这家公司什么时候会破产?

假如这个行业衰落了,怎么办?

我的工作是否会被轻易取代?

离开了现在的岗位,靠什么存活?


这种思维方式,迫使我每天都有一丝焦虑缠身。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无异于自讨烦恼。


可事实上, 危机其实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绝大多数躲在防空洞里的人,压根儿看不见炮火


譬如6年前,我曾参与了一家新创公司的组建。老板是个富二代,本身不差钱,更何况有一家知名VC表示愿意跟进。


这家公司当时选择的业务正值风口。所以,快,则成为了这家公司获取成功的唯一砝码。


于是,从搭班子、订战略,再到建团队、跑数据...前前后后不到半年,这家公司便从不足20人的规模,发展为200余人,每个月单运营成本就要三四百万。


然而,只有我和少数几个人知道, 彼时公司连一毛钱进账都没有


就在这样一片繁荣的景象下,甚至有高管向老板提出,应该给每个员工发一两百元的经费,用来购置自己喜爱的装饰,为的是把公司打造成每个人理想中的“家”。


可不幸的是,没过多久,那家原本已签订了投资协议的VC反悔了,理由是他们之前投资的另一家同样赛道的公司数据造假,马上就要破产了。


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投资,公司帐上的钱最多够撑两个月。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 精简业务,并砍掉一半的人员


很显然,这家公司的确这么做了。但我猜很多人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被裁。甚至有的人在被告之裁员的时候,自愿只拿一般的工资,因为再找一份工作实在太难了。


只可惜,对于公司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而言, 一半的工资也是钱


看完上述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说: 公司垮了,多半的错误在老板,最倒霉的是还要员工背锅


这就好比一个人看到海上起了风浪,就想当然把责任归咎于风,因为“无风不起浪”。


然而,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海水在一天内有规律的涨落(潮汐),背后是因为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


风,不过是表面认知,而深层的原因是在千里之外的月亮


正如任何公司都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人员的优胜劣汰本就是常态。好比曾经的首富比尔·盖茨说:“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每天有一万家新创业公司诞生,其中90%会在18个月内关闭。 身为老板,哪个不是刀架在脖子上蹦高


因此, 任何公司裁员你都不必意外,“断臂求生”不过是企业回归常态


/ 03 /

“温水里的青蛙”


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春节刚刚结束,每天便有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自网络上铺天盖地袭来。


对于很多职场人而言,他们或主动或被动,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所裹挟。可事实上, 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其实早已在不动声色中破土萌发


身处这个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企业存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个人在一家企业的职业生涯也越来越短


记得之前我做咨询的时候,客户通常要求做5至10年的战略规划。而现如今,能够拿得出3年清晰战略的企业,已经不多了。 至于5年和10年后,企业是否还能活着,无人能晓


18年前,即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员工发表了题为《华为的冬天》的讲话,其中提到: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


“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


正所谓“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任正非看似谈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实际上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实验”:


科学家们把一只青蛙,放进一个沸腾的锅里,它好像触电了一样,立刻从里面跳了出来。


后来,科学家们又将它放在一个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当水温升至70~80度时,青蛙虽然略微感觉到外界温度在慢慢变化,却没有往外跳,看上去仍显的若无其事。


但随着水温逐渐上升,那只青蛙变的越来越虚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


从“温水煮青蛙”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一个启示: 当一个人长期沉溺在一个自觉舒适的环境中时,他往往会忽略周围的巨大变化


遗憾的是, 公司不是家 。正如俗话里说的,“ 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


反之,之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话题讨论的是: 为什么日本人普遍有危机意识


比如文章中谈到一个例子。日本人进屋换鞋子,一定要把鞋子的脚尖朝外整齐的摆好。表面上看来,这是件平常的小事,无非是日本人做事细心的习惯。


可事实上, 这种习惯却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危机意识


之所以如此摆放鞋子,是因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战争、地震),便可以很快穿上鞋离开现场,增加生还的希望。所谓有备无患、以防不测,这已成为日本人根深蒂固地思维方式。


所以,话说回来, 危机与机遇并存,这绝不是一句废话


身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当中,每个人绝不可能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因为这个世界上已再无“铁饭碗”,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我价值的提升。


正如海尔张瑞敏的生存理念:“ 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 04 /

“公司不是家,是球队”


湖畔大学的曾鸣教授曾说:“ 未来的公司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合伙人,一种是无关紧要的人 。”


真正的人才,永远是企业最稀缺的资产。


而对于个人而言,当我们选择一家公司,并非是选择了一个可以让我们肆意栖息的家,而是选择了一个能互相成就的联盟、一支有着共同利益的球队。


为什么说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更像是一支球队呢?


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曾在2014年写了一本书《The Alliance》,我将其中精彩的部分萃取为三点:


1)有限的合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