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历过一些企业的勃兴与衰落,听闻过一些圈内的恩怨与传承,必能体察企业生存发展中的江湖味道。江湖味儿最浓者,莫过于民营企业。民企中,尤以原生的传统企业最具标本意义。谈这些之前,不妨思索传统价值观中涉及的“忠恕、信义、伦理、传承之道”,在决策机制、利益分配、人际关系等方面,无不产生扭曲力场。我们讲述或笃信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而在更深层次,在更具体之处,江湖规矩的力量挥之不去。此处,以中国民营的物流企业为标本,浅述企业里的江湖故事。
对人,或对事
民营企业,制度和文化的伸缩性给江湖文化留下深厚的生存空间。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用『差序格局』描述过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一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种圈子关系,按半径长短,可以分出亲疏远近,存在有区别的价值判断,富于伸缩性。在传统民企中,刚性的制度、流程均是建立在『差序格局』的基础上,同样具有伸缩性。
常言『对事不对人』,而在企业内部的江湖里,『对人不对事』的逻辑潜藏在刚性的规则之下。同一性质的工作失误,对那些底层级或者初来乍到者而言,可以放大数倍,遭到训诫或惩罚;而对于那些深受上司赏识的员工,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古语云『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确如此。
举一例,某著名物流企业在华东有一VIP项目,项目屡出服务事故,善后工作也乏善可陈,客户方的老板经不住多次事故的折磨,要求换项目经理。该公司华东销售负责人诚惶诚恐,与当事人多次沟通,说服未果,遂向总部汇报,转述客户要求。总部也按层级上报,到了总裁那里,爽快的答应更换,一晃三月有余,依旧无动静,问及原因,答曰:人手紧张无人可换。结果在预料中,客户方提前终止了协议。按常理,大客户流失,要追究责任人,事故却被上头压了下来,没有追究。销售的老大苦思不解,后来终于清楚其中奥妙——该项目经理是现任总裁的同乡,鞍前马后跟随多年,倒是有恃无恐了。
无独有偶,另一空降项目经理,入职不久,即被派往新疆负责一重要项目,先遭致项目资金的短缺之苦,继而因为和客户正常沟通中的疏忽,招致轻量级投诉,事情传到总部,遂被放大,不久那位苦战在千里之外的职业经理就被一纸通告就地免职。事后,闲聊至此,高人评析道,此人与总裁无同乡之谊,入职乃社会招聘,无推荐关系,公司高层无人出面说情,小事变为大事,公司的惩戒制度确有其弹性,轻重皆由主事者衡量,人性里党同伐异的一面铺展开,该不该遭殃,取决于决策者的权衡尺度。
有过空降到民营物流企业担任高层经历的经理人,大概都有深刻体验。入职前几个月,若没『牺牲』掉,都要经历一番琢磨和磨炼,适应企业文化倒是其次,熟悉各个『山头』,弄清楚内部派系门阀的链条关系才是关键,所谓『拜山头』。关系处理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江湖文化
江湖上讲究信与义,一言九鼎,投桃报李。较传统的民营企业里,书面的传达与确认方式失之严谨,多依赖口头传递,个人的品质和信誉成为关键。一言九鼎是一个伪概念,锦上添花时,诚然有效,待到需要雪中送炭,牵扯到个人厉害时,当时那些可信的承诺,可能会伴随各种选择性遗忘症,被否认。此时,『信』字贬值到了极点。商业上讲究互惠原则,组织内部也讲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厉害交关的时刻,假若遇人不淑,你递出的桃子,兴许能得到砒霜。用一个前不久愤然辞职的朋友的几句气话来形容——厉害交关的时刻,全然都是顾自己,如果可能被牵连,被牵连人恨不得背后再往井里扔块石头。这时,那些『朋友们』,多数又聋又哑。
江湖文化对制度弱化的企业而言,是惨淡维持的基础,但并非良药。江湖文化看似充满仁义礼智信,实则处处保留人性深处的阴暗物质,无底线的趋利避害,极易混淆价值观。在江湖里走过几圈的人,会对制度、流程和KPI有极大的笃信,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冷酷仙境,如若设计得当,依然不乏人本关怀,依旧会有脉脉温情。但是在江湖文化驱动下的企业里,老板们的个人好恶决定企业的退取舍,进派系门阀决定执行效率。
江湖文化的另一特质,是见不得光,公开场合和私下里存在两种运行模式。某一国内著名的物流企业,每逢高层决策会议,与会者大多以沉默等待会议的结束,因为老板已经率先定了调子,抛出了一个决定,让高层们讨论提意见。谙熟规矩的高管们,说话表态前,先揣摩老板的意图,发言的过程,是不断解读老板微表情的一个过程。人言忠言逆耳,其实,『忠言』更大的危害在于当众驳了老板的面子,而面子问题,是江湖大哥们最在意的问题之一。更有热心的老大姐,私下会提醒你,会上能说的都不是要紧问题,会后小屋私谈的都是关键议题。会上风调雨顺一片和谐,会后暗潮涌动你攻我伐,到了执行层,一层一层传递下去,基本要打个三五折,执行力『打折』造成的损失,届时便要找人埋单了。
见不得光倒是其次,如若『小屋里』的私底下沟通能纠正错误,也算妥帖。最颠覆的现象,倒是『做事正确』胜于『做正确的事』,领会老板的意图,用看似正确的逻辑解释老板的任何决策,站在老板的角度撇清厉害关系……成了职场老手们保持金身不败的不二法器。
民企江湖里的又一特质跃然纸上:政治正确。政治是什么?老板的脾气,尤其那些单一股东占绝对控股权的传统企业,老板的脾气和颜面,是江湖里的高压线。
「门派」和师承
行业里讲究师承和派系,一个新入职的管理者,屁股未坐热,企业内部已经纷纷讨论起其人的来历。是不是某某VP介绍的?之前是在那个企业?为什么跳槽?跟谁关系近?于是,在企业里呆久了,会发现很多自发的派系,即使很多人坚持不承认自己在『站队』,但却会因为你的来历、你的师承关系,自然被归为某一体系,久而久之,日常工作中的抉择和碰撞,便因为这些师承和来历,造就一种亲疏远近的关系。乐观的看,师承和来历的一致性,会让内部关系的协调更便利,融入进度更快;负面的看,你已经不知不觉的踏入江湖,进而会身不由己,所谓的公平、公正总要打些折扣。
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式的家族企业,假若老板的视野和格局已然落后于时代,加之七大姑八大姨等家族成员环绕其间,颐指气使,对个人价值的判断,取决于家族成员的好恶,即使他们是些外行。这种企业,大可以尽早脱身,不必折损其中。这种企业,即使是一般的江湖规则,也是处于无效状态,遑论现代企业制度。
因为缺乏制度约束和权力制衡,传统的私人企业,老板们品尝到凌驾于制度和规则之上的快感,巧借江湖规矩人性弱点,借力打力,搞平衡;高层们在一展宏图之前,需要位子坐稳,左右逢源,否则就壮志未酬了。于是,暗藏在制度条文之下的江湖规矩,左右了企业的步履,做人重于做事,利益输送强于举贤任能,结主人之欢心胜于职业精神!制度体系与江湖规矩互为表里,企业内部的决策风险更大,执行成本更高,效率往往差强人意,劣币驱逐良币,人才外流,知识更新缓慢,它逐渐要掉队了。
一个行业,处于『形势比人强』的时期,企业的成功路径是多样的,可以粗放式,可以封建大家庭式的发展。待到这个行业竞争者众多,外部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上述这些林林总总的江湖规矩就该逐步被收敛,不收敛,则必然落后于快速变迁的行业趋势。其它行业我不能妄言,在物流业近三、五年的发展趋势下,一些抱残守缺的企业退出舞台一衰再衰,另一些企业困于内部的江湖积习,进一步万般难,退一步万般险。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恪守现代企业制度,尊重游戏规则,努力适应大商业环境的企业,亦步亦趋,走得越来越好。
(本文最早发布于某杂志,专栏文章,此处做细微修改后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