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了《红色丰碑》特别节目。节目第十五集《开路先锋》生动讲述了中国中铁成功实现盾构机研发这一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带领中国成为盾构机领域全球领跑者的辉煌故事。
盾构机,被誉为“地下航母”,是一种能在地下自如穿梭的巨型机械。凭借强大的掘进和支撑能力,盾构机在中国交通隧道建设中大显身手,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它的应用,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和区域互联互通的关键力量。那么,该如何实现盾构机这一“国之重器”的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领跑全球盾构机产业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在修建泰晤士河水底隧道时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随后,这一技术被德国、日本等国掌握,并形成了垄断局面。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得以接触到盾构法的理念。然而,由于长期的技术封锁,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得不依赖于价格不菲的进口设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技术既买不来也求不来,唯有自主创新才能突破重围。1997年,在西康铁路穿越秦岭山脉的关键时刻,面对着技术壁垒和经济压力,中国中铁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复杂的进口盾构机,还勇敢地迈出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中铁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汇聚了一批杰出的研发人才,开启了攻坚克难之旅。终于,在2008年,“中国中铁1号”——首台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制造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诞生了。它在天津地铁3号线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盾构机市场的消费者,而是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商之一。
中国中铁对工业制造板块进行重组,2017年,承担中国中铁制造业发展战略期望的中铁工业在上交所上市。自成立之日起,中铁工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实现了从小型至超大型全系列盾构机的国产化进程。特别是2018年汕头海湾隧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产盾构机“中铁306号”与进口机型同台竞技,提前76天完成掘进任务,其性能卓越,彻底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
2024年,“领航号”,这款拥有世界最大直径、专为高铁建设打造的超级盾构机,在崇太长江隧道项目中顺利启动。“领航号”盾构机集成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建造系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数据分析以及决策判断,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今,“十台盾构机中有七台是中国制造”,这句话已成为全球盾构机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更是祖国“开路先锋”对历史许下的庄严承诺。中铁工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身,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的跨越,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蜕变,为世界盾构机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