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病原所”)成立于2006年,是卫生行业中专业从事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病原所开展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开展相关领域诊断、预防、治疗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咨询服务,承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科学技术保障及支撑任务,承担着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任务,2014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钱朝晖,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学会-生物安全分会委员。其课题组成立于2014年,现有课题组长(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1人,技术人员2人,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4人,在读硕士1人以及联合培养学生和聘用人员,共14人。主要从事冠状病毒入侵和感染机制的相关研究。长期从事冠状病毒入侵和感染机制的相关研究。课题组主要从事冠状病毒入侵和感染机制的相关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项目等。近年来以通讯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 Discovery, Nat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Science Bullet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dvanced Science, PLos Pathogens, Journal of Virology等本领域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十多篇,申请和授权专利4项。
查看钱朝晖课题组在招博士后岗位 >>
单位介绍: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成立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共建的浙江省首家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围绕“材料研究”,先后布局了材料技术、材料+制造、材料+能源、材料+医工4大领域。导师及课题组介绍:
李国伟,博士,研究员,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委员,The Innovation等期刊青年编委,美国化学会石油研究基金(ACS-PRF)评审,Nature等期刊审稿人。其团队由李国伟研究员领衔,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高工1名,博后1名,工程师1名。团队秉承基础研究与应用导向并重的研究思路,在稀土磁性制冷材料的组织控制、高效合成、新颖加工,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多场诱发相变制冷,拓扑材料催化效应,及电子自旋调控催化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室温/低温磁制冷、弹热制冷、电催化技术研发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圳湾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以协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
导师及课题组介绍:
陈杰安,博士,现任深圳湾实验室北普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主任助理,兼化学研究部部长,长期从事新颖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协同催化机制研究,主要围绕有机小分子催化(N-heterocyclic carbene, Chiral phosphoric acid, Chiral amine, Photosensitizer等)、过渡金属催化、酶催化等体系,探究成键新模式及不对称成键新机制,同时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目前已于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一作及通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2项,申请专利35项,PCT 5项;主持国家、省、市各层级科研攻关项目多项。目前团队拥有研究人员30余人,博士7名,科研方向主要为合成化学及药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坐落于福建省,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于1960年创建,是中科院优秀研究所。聚焦结构化学、催化化学、晶体材料和激光技术等学科,促进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装备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吴少凡,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晶体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光电晶体材料与器件的探索和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出多种激光、闪烁、磁光等新型晶体材料,成果已在多个公司转化。
团队所属学科为光电晶体材料,该学科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团队主要从事光电晶体材料探索、性能改良、制备技术工程化研究工作,多年来致力于新型光电村料与器件的探索和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出多种磁光、激光、闪烁、压电等新型光电材料。
查看吴少凡课题组在招博士后岗位 > >
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是校内独立的二级研究机构。该院秉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致力于新型光电信息器件和新型能源光电器件的研究,旨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专注于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及叠层太阳电池的前沿技术研究,并已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铁电材料和器件、太阳能电池技术、智能传感器件与应用研究,发表学朮论文800余篇,专利100项,著有中英文专著6部,编著10部。李文武,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十余项课题研究;迄今共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75篇。
团队依托于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智能光电与感知前沿科学研究基地。课题组具备完整的材料制备、表征、器件加工和测试等实验条件。
查看褚君浩/李文武课题组在招博士后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