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为了呼应三中全会“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标志着宏观政策进入“稳增长”发力期。
2季度GDP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放缓,特别是居民消费较为疲软。如果按照环比季节性简单推算,下半年GDP同比增速可能仅有4.3%-4.4%,低于年初制定的5%经济增长目标。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说明保“5%”仍然是当前重要目标。货币政策作为最灵活的宏观政策工具,能够靠前发力,释放了经济政策阶段性进入稳增长阶段。
22年以来降息都发生在DR007低于OMO利率的阶段,本次有所不同,如何理解?
22年8月以来,降息前资金价格一般已经大幅低于政策利率,而本轮这一规律不再有效,背后反映了24年以来央行致力于降低资金市场价格波动的思路,相对利好套息策略。尽管降息后资金面大概率平稳,但降息前短端利率债已经定价了2-3次降息,这意味着未来财政发力期,短端更容易调整。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下一步。
22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新问题,当下我们即将迎来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期。我们对新一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猜想如下:(1)使用政策利率走廊约束货币市场资金价格。银行与非银的隔夜价格受OMO-20BP,OMO+50BP区间引导。7天资金价格以OMO为下限,SLF可能成为资金价格的上限。(2)以OMO为桥梁联结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未来可能考虑以OMO价格或SLF价格同存款利率、LPR利率挂钩。(3)需要为10年国债利率找到合理牵引力量,并通过买卖国债引导长端曲线。如果10年国债利率偏离政策锚,可以采用买卖国债来干预。
后续债市怎么看?
今日降息后,市场在比价效应下交易10年以内品种,对长端仍忌惮央行政策扰动。我们认为,止盈与否取决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财政及稳增长政策发力的节奏,相信8月政策发力可适当止盈。若判断后续政策力度偏弱或发力时间更靠后,则仍可持券观望。从二季度GDP增速来看,三季度稳增长政策发力已经箭在弦上。如果8月迎来供给放量及地产等相关政策公告,那么参照以往规律,我们倾向于长短端均有一定调整,短端调整幅度大于长端,曲线熊平。考虑到本轮财政发力的强度很难超过23年下半年同期,长端调整空间也会更小,预计10BP以内。短端抢跑降息的幅度与去年6-8月降息前类似,预计本轮调整幅度也小于23年同期。
风险提示:
1)曲线陡峭化风险;2)估值波动风险;3)资金面收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