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领导说,紫色的PPT很有韵味 ·  2 天前  
旁门左道PPT  ·  PPT数据可视化,到底有多少种方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贵州旅行日记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24-08-19 20:1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贵州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从领队、旅行中的小插曲、万峰林的骑行活动、探洞体验、学习天文课等经历中得到的启发。文章强调了决策往往来源于具体的触动,挑战多来自内耗,而新的体验、自我发现及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能带来峰值体验。文章也提到生存环境的挑战在于扎实基本功并把握机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经历分享与决策背后的触动

领队分享的工作经历表明,决策往往源于具体的、活生生的触动。

关键观点2: 旅行中的沟通挑战与解决方式

旅行中男女拍照环节的沟通挑战反映出甲乙方的沟通难题,而让男生使用自拍模式解决了问题。

关键观点3: 挑战与内耗的克服

万峰林的骑行活动展示了人们纠结后开始的骑行经历,证明了挑战往往源于内耗,一旦开始就能找到乐趣。

关键观点4: 新的体验与峰值感受

作者在探洞和天文课程中的体验说明了新的体验和自我发现能够带来峰值体验。

关键观点5: 教学方式的启示与基本功的重要性

天文课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概念,作者通过观察喀斯特地貌上的树得到启示,强调扎实基本功并把握机会的重要性。


正文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这次贵州旅行跟的是稻草人的团。


领队在中途分享了她的经历:以前在酒店工作时,有一天,当被问到「你的爱好是什么」时,她突然愣住了。


她能记得每个重要客户的喜好,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就是这个片段,让她换了工作。


——我们积累了很多想法,但真正让我们决策的,就是某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触动。


02



在旅途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


女生摆好姿势,然后让男生拍照。男生拍好后,赞不绝口。女生满心欢喜地检查成果,然后一秒脸色大变:这是我要的吗?我不要你发挥,就按照小红书上的来拍!


接下来,男生战战兢兢地继续拍照,女生再检查,又摇头。最后索性让男生拿着手机,调整为自拍模式,指挥他移动和按快门。


最后,女生再来检查,成功的标志就是一个词:能 P。


——这就像甲乙方的沟通,乙方很难让甲方满意。


03



在万峰林有一场活动 安排骑行。


当时的时间是 15 点,烈日当空。大家都有点纠结,觉得会很累,会很晒,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要不改成骑小电驴?


但真正开始骑行后,大家就变了一个模样。


一个个骑得开心,中途也拍得尽兴。


——果然,挑战什么的,很多都来自于内耗,开始了就好了。


04



这次旅行的一个高潮是探洞。


上午 9 点,来到安顺的一个洞穴,在教练的带领下,在黑暗中靠着探照灯来指引前行。


跟其他大溶洞比起来,这个洞穴确实一般,但为什么大家评价很高?


1.学了一些探洞的知识和技巧。 比如怎么穿专业的衣服,怎么使用设备等。人一旦学了点新东西,就会有一种获得感。


2.是自己去发现的。 在整个过程中,教练不会说这个钟乳石像什么,那个石笋像什么,都是自己去发现和理解。一旦有了这一层的解释,就有了更多的体验感。


3.中途有一个特别环节,是「黑暗冥想」。 关掉灯,周围一片漆黑。大家就坐在洞穴里,保持安静。没有声音,手机没有信号,眼前没有光亮。此时感官被无限放大,之前完全没意识到的水滴声,现在能被听到了。当从原来的状态中跳出来后,以前错过的细节逐渐被发现。


——新的东西、新的体验、自己的发现,总能带来峰值体验。


05


旅途中有一天晚上是学习天文课,这是最近半年听过最舒服的一节课。


老师开场第一句就是:我上了 80 多节课了,主要是针对小朋友的,今天我尽力给你们大人讲好。但是可能是肌肉记忆,老师依然会不自觉称呼我们为「小朋友们」。


在课上,老师把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比如:


1.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是什么?养母。


2.FAST 天文望远镜有多大?如果把它装满蛋炒饭,全世界每个人能吃两碗,中国人每个人能吃 9 碗。


是吧,通俗易懂,马上就有了画面感。


很多时候,一个老师讲不好课,就是因为把大家当专业人士:


1.这个你们应该知道。

2.这个就跳过了。

3.这个很简单。


——写文章也好,授课也好,把大家当孩子就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