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15日)
【典出】唐·李世民《帝范·崇文第十二》
【原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
【释义】以上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
【解读】李世民的这句话,引用的是老子的格言,讲求的首先是一个“递减”的道理:当标准定得很高的时候,效果往往中等;但如果预先定了中等的标准,那么也许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这是在讲实际的操作。毕竟实践和理论不一定相同,往往存在很多复杂性,而“不如意事常八九”。
但如果反过来想,这句话又有另外的意思:即使你想得到下等的效果,也要定成中等的标准;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有更高的标准要求。李世民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也是对后代的要求——先给自己定下高标准,师法“圣主”、参考历史镜鉴,才能对当下的治理更有好处。
这句话对于个人修身同样有借鉴意义。如果仅仅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么永远也达不到“上”的地步。毕竟,这个世界上,比自己有天赋、同时比自己更努力的人比比皆是。只有永远以更优秀的人为标准,才有不断追赶的动力;而在不断的追赶和努力中,自己的人生也就有了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志存高远,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说: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