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之江

让“导”与“研”回归本位,杭电创新开展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

教育之江  · 公众号  ·  · 2025-03-25 15:50

正文

在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参赛队伍数量相比2023年增长了43.5%,获奖数量同比增长了30.8%,均创历史新高,不仅在传统优势的理工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人文社科领域赛事上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这背后是杭电开展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客观评价改革带来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为加速提升校内导师队伍育人水平,杭电强化数字赋能,引入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从人才培养质量维度对导师的指导能力进行数字化建模,显著提升了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指导能力有 “数”可依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具备优秀的人才培养能力。”谈及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体系的构建思路,杭电研究生院副院长潘建江表示,传统的导师评价更关注其自身科研能力,往往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重要维度。因此,在进行导师指导能力客观评价改革时,杭电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切入口。


在该测评体系下,以研究生的高质量成才成果为观测数据,通过学校数字化科研和教学平台抓取全校研究生观测指标的统计数据后,再利用评价模型生成每位导师的指导能力值。学校依据测评结果,不仅能对导师作出更全面的评价,也能以此选树典型、调控资源,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而要确保评价改革能真正起效,评价指标的制定是重中之重。潘建江告诉记者,学校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测评体系的指标制定中,确定了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研究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实践、国际化等5个正面一级指标和学术及行为规范1个负面一级指标。其中,各正面一级指标将按照30%、25%、15%、15%和15%进行赋分,对作弊等违规违法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相关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为不给导师增加额外工作,各项指标数据由研究生院、研工部采集,每年生成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测评报告。记者打开校内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评价系统,历年的导师测评报告都一目了然。在“研究生导学”界面,有总体情况、学院情况与导师情况三大模块,可清晰看到各学院的总体评分及每位导师在各项指标上的分值。不仅如此,考虑到电子信息学科群、人文经管学科群等学科存在差异,杭电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测评排名过程中,按理工类、人文社科类进行分类。




促使导师把更多精力投入育人


当导师的指导能力被量化评价,不仅在无形中推动着导师完成从“用研究生”到“育研究生”的理念转变,也激励着导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育人工作中。


“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的一大创新之处就在于以生测师。”潘建江告诉记者,在该测评体系下,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根据研究生培养成效对导师的指导能力进行评价,而不仅仅关注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比如,学生科技成果也被视为导师成果等措施,大大激发了广大导师育人育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根据每年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测评报告,学校会给专注育人的青年导师提供更多成长的机会。


对此,杭电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赵文生感触颇深。几年前,他还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导师,因为在2019年度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测评理工类排名中位居榜首,被学院视为拥有育人潜力的青年导师加以重点培养。在学校的支持下,他积极申报了各类科研项目,并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的获得者。


备受鼓舞的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中。经赵文生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获得了优质的工作机会,有的则继续深造。依靠突出的育人成果,赵文生不仅连续多年在指导能力量化测评排名中名列前茅,还获评校首届“邱均平颜金莲研究生教育奖励基金”杰出导师奖。




前行路上师生共成长


杭电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的实施,也让研究生受益匪浅。杭电经济学院教授叶仁道告诉记者,学校会根据学院综合指导能力值,调控研究生招生指标等资源,自己因为在历年指导能力量化测评中排名靠前,增加了招生名额。此前,他每届只能招收1~2名研究生;现在,每年最多可招收5名研究生。鉴于导学队伍力量充足,叶仁道开始实践更为多元的育人模式,如与研究生合写专著等。2024年12月,他与研究生合写的专著《偏正态下数字金融风险预警的统计建模及应用》正式出版。“如若没有测评体系的推动,这样投入大、费时长的工作在以往是很难完成的。”


“培养研究生的精髓在日常。”叶仁道说,只要学生在平日有所积累,不仅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在话下,也能在就业市场中拥有充足的底气。在合写专著、参与学科竞赛等过程中,他带的研究生在数据分析、凝练决策建议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导师指导能力客观评价改革在促进师生共成长的同时,对导师及学院的后续工作都具有指导性。对导师个人而言,以测评报告为参考,指导研究生各个环节的优势和不足都清晰可见,不仅能充分挖掘自身的育人优势,也能及时弥补育人短板;各二级学院则能依据测评报告,分析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强、弱项及相关原因,并针对性地改进育人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