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节点财经
专注IPO及上市公司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8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DeepSeek突发:暂停充值!紧急声明 ·  11 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昨天  
吴晓波频道  ·  春节档票房破70亿:“保守主义”的胜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节点财经

一块铁皮7万2,「谷子」为何让年轻人如此上头?

节点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2-16 17:2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谷子经济”的崛起,它成为二次元产业的重要部分并带动市场增长。文章详细阐述了“谷子经济”背后的三个关键点:用户规模和消费需求、粉丝文化和文娱平台的社交属性、以及产业链的积极推动。此外,文章也指出了谷子经济带来的市场乱象和问题,如消费上瘾、未成年过度消费等现象,以及商家和投机者的不良行为。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谷子经济”的崛起和产业链分析

介绍了“谷子经济”的兴起和成为二次元产业重要部分的趋势,以及产业链的清晰结构和各环节的作用。

关键观点2: 用户规模和消费需求是“谷子经济”崛起的关键

提到二次元用户规模的增长和核心用户对谷子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消费者对谷子产品的情感认同和需求。

关键观点3: 粉丝文化和文娱平台放大了谷子产品的社交属性

阐述了粉丝文化对谷子经济的影响,以及文娱平台在放大谷子产品的社交属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观点4: 谷子经济的发展也面临市场乱象和问题

指出了谷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消费上瘾、未成年过度消费等现象,以及商家和投机者的不良行为,如哄抬价格、侵权等。

关键观点5: 解决谷子经济问题的建议

提出了解决谷子经济问题的建议,包括加强版权保护、提升商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和推动理性消费等。


正文

文 / 一灯

近日,“一块吧唧被炒到7万多背后?”话题登上热搜。

图源:微博

乍一听有些离谱,但事实的确如此且并非个例,一块小小的铁片徽章真的能在二手平台上拍出天价。

图源: 闲鱼

其实,今年以来,“谷子经济”就已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让无数年轻人沉迷其中,甚至近段时间在A股撑起了一个热门板块。但从产业本质来看,把过去的IP产业链、卡牌模式、盲盒经济等重新包装组合,赋予一个新的名字“谷子”,怎么看都像是新瓶装旧酒。

那么,“谷子经济”到底凭借什么崛起并成为“新宠”?整个产业链上有哪些关键的参与者和盈利模式?如今的走红能否“行稳致远”,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吧唧”“手办”挂满身,“吃谷”硬控年轻人

“20块钱的奶茶我看都不看,20块钱的吧唧我说买就买。”不少热衷“买谷”的年轻人常常这样说道。

“谷子”取自英文“Goods”的谐音,即‌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包括徽章、‌海报、卡片、‌挂件、立牌、手办、娃娃等。而这些爱好者口中的“吧唧”指的是动漫、游戏等周边中的徽章,这一名称源于英文的"badge"和日语的"バッチ"。

图源:靠谱二次元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二次元周边衍生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53亿增长到2023年的1024亿元,复合增速达到52.66%;前瞻产业研究院则预测,2024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将突破2700亿元,其中谷子经济作为二次元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已冲击千亿体量。

而谷子经济能成为二次元产业的“中流砥柱”,模式看似老套却又能焕发商业新生的背后,至少有3个关键点。

首先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和消费需求。

根据《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数据,2023年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达1.2亿人,以学生和白领群体为主,这部分用户直接推动了谷子经济的发展。而“吃谷”用户对谷子的需求则源于对二次元文化深厚的情感认同。

“我觉得买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单纯喜欢比较空虚,拥有一个物质性的东西,就会让自己心里好受些。”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有吃谷多年的女生告诉记者,谷子产品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情感的载体,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寄托。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其实是“移情”和“投射性认同”的表现。在我们喜爱某个角色时,我们能从他身上获得共鸣、安慰,以及引领,当年轻人在抒发对某个角色对喜爱时,他们抒发的其实是对理想自我的渴求。

因此,虽然二次元的角色是虚拟的,但他们却获得了真实的感动。

“对我来说,我就像一只仓鼠默默囤积自己喜欢的东西,每次打开存封谷子的盒子就感受到一次开心,这就是我存在的痕迹。”一位小红书用户针对自己为什么喜欢“买谷”的问题,在平台上给予了解答。

图源:小红书

其次,粉丝文化和文娱平台放大了谷子产品的社交属性。

“吃谷”之所以被视为一种新型消费,是因为其消费形式不仅仅是对动漫作品的衍生品购买,更是粉丝文化、娱乐消费和个性化需求的集中体现。

据巨量算数数据显示,今年以“谷子”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同比增长39.04%;而截止11月底,小红书上“谷子”的话题浏览量高达20亿次,抖音平台“吃谷”播放量更是近57亿次。

由于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文化认同的追求,动漫周边商品逐渐从单纯的收藏品,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和社交符号的表达。“吃谷”的年轻人通过晒谷、线下逛谷店等活动,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同好者,形成社交圈子。这使得谷子产品成为消费者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的重要工具。

最后,谷子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积极推动。

谷子经济的产业链较为清晰,上游主要是IP创作与授权,中游环节为运营出品方,负责IP开发运营和产品设计,下游是渠道销售,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零售店等。其中,IP开发运营是最核心的环节,IP的热度直接关系到周边产品的销量。

图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而近年来,国产优秀IP崛起叠加中国制造能力推动“国谷”快速发展,带动市场扩容;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被资本市场瞩目的企业,则试图全链路布局、加码谷子类周边产品;渠道端又适逢线下消费场景政策支持,生活品牌集合店、潮玩品牌门店以及文创文具门店纷纷入局,商业体进行二次元改造,从而带动谷子经济进一步发展。

可见,“谷子经济”不仅仅是各方追逐下的一时热潮,而是有强大的文化联结和用户规模作为基本面,在重情绪、强社交、快更新的加持下,实实在在撬动了一个规模超千亿元的市场。

IP与商场共进,炒“谷”与炒股起飞

前面我们提到了,谷子经济的产业链上游是IP创作与授权,中游是IP落地运营,下游是渠道销售。谷子经济的繁荣也惠及了整个产业链路上的不少企业,当下谷子经济概念股也正成为二级市场新的焦点。

在A股市场,今年7月以来,多家涉及“谷子经济”的公司股价频频涨停。11月26日,同花顺开始发布“谷子经济”指数,其指数也一直快速爬升,至12月4日累计涨幅达35%以上,奥飞娱乐、广博股份、洪兴股份、欢瑞世纪等概念股受到追捧。

图源:同花顺

具体到企业数据来看,港股有泡泡玛特一年4倍、A股有实丰文化8天翻倍、广博股份两周涨超150%......这些被装在“谷子经济”的企业,在年底给了资本市场一点小小震撼。

据海通证券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毛云聪分析,现阶段,资本市场对谷子经济的理解更偏向于IP衍生品的这一逻辑,而A股文化传媒行业最核心的资产也是IP。“股票上的短期操作可能有泡沫,但从赛道本身的产业进展和进度,谷子经济不会是昙花一现。”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成为资金追逐的方向,谷子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线下商场,促进实体消费。

例如,广州越秀区的地王广场一度濒临倒闭,于是在2023年下半年引入“谷子集市”,吸引一些二次元摊主来此摆摊,出售自己的二手“谷子”。如今这里的“谷子集市”已从最初的40个摊位发展至170多家,并且带动地王广场人气及消费购买力显著回升,周末客流峰值达2万人次。

图源:地王广场

再比如,上海黄浦区的百联ZX创趣场和第一百货商业中心,通过引入二次元业态,实现了销售和客流量的大幅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百联ZX创趣场销售收入同比上涨84%,客流量同比上涨约40%。

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诸如此类“二次元拯救老商场”的案例,还有潮流盒子·武汉X118、成都天府红、郑州大上海城、南京水游城等。据浙商证券统计,目前全国超20个一二线城市的60+个城市核心商圈,都在积极打造二次元消费场所。

在实体经济疲软的当下,谷子经济反倒撑起了拯救线下商场的大旗,不仅推动了相关商品销售,还带动了商业地产和零售业态的创新。

只不过,“热钱”之下向来容易滋生乱象。虽然“谷子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其发展也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

暴利滋生市场乱象,“产业向善”有待完善

据艾瑞数据显示,2023年“吃谷”的人均消费已超过了千元。客群中占比最大的是00后,24岁以下占44%,许多人每季度的花费就能上千。条件更好的上班族,月消费额甚至能过万。这使得谷子经济带来的问题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关于消费上瘾、未成年过度消费等现象。

前面我们说了,“谷子经济”里有重情绪、强社交的属性,因此热衷“买谷”的年轻人,同时也热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晒谷”,这不可避免地会滋生一些攀比情绪。同时,基于“晒谷”又形成了所谓的“痛文化”,即二次元粉丝用“谷子”做装饰,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对特定作品的投入度。

比如,将背包塞满或挂满“吧唧”,被称为“痛包”;摆满“谷子”的墙面,被称作“痛墙”;将动漫图案喷涂到车上,称为“痛车”等。曾有一位小红书博主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四处摆满各种谷子的“痛房”,这条笔记当时收获了超过1.2万次点赞和2千多次收藏。

图源:小红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