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窗口说
当所有人的观点都一致时,或许真相已被忽视,正经银行间债券老司机和你一同感受债券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基层,不妨大胆拥抱AI ·  9 小时前  
长安街知事  ·  杨靖宇信件公布! ·  昨天  
微观三农  ·  预告 | ... ·  昨天  
四川新闻广播  ·  蜀乡各地春耕备耕忙 ·  2 天前  
中国水利  ·  水利部全面部署各地春灌保障工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窗口说

再说一下当前的想法

窗口说  · 公众号  ·  · 2024-06-06 12:42

正文

真希望市场跌几天,这么下去,收益率真的没眼看了。

曾几何时,这些高收益券,也只有3.5%出头了,谁敢信?

原来这些券都是8%,10%出的。

这个收益率下行幅度,这几个产品的净值增长,那是得多吓人呢?

当然,今天不说这个了,再说点别的。

离开会的日子越来越近,现在相关的文章也多了,我就凑一个。

过去的经济增长,就是土地财政,银行对城投公司的支持,也是拿地抵押,对于个人信贷而言,也是房贷按揭贷款,这是地方和银行过去发展的模式。

我们可以称之为旧模式。

现在很多人在聊,发展新模式,城投去入股新质生产力,去提升城投的服务外溢能力,并以此产生现金流。

有自我造血能力了,就能降低对地方的依赖,地方也有税收收入,双方都是利好。

但忽视了一个前提,这个新质生产力,能产生多少现金流,这个新质生产力有多大的蛋糕让城投去瓜分?

而且,要达到上述的目标,这个现金流要有多大且稳定?西部落后地区,有这种新质生产力供给吗?

答案是很明确的,现在聊得最多的新质生产力,基本上是集中在发达地区。

所以,这个转型任重道远,且只能说是一个方向。

股权投资,城投有没有这个能力去鉴别风险和收益比,有没有专业的团队去做这个事情,现在有点太早。

那么地方转型靠什么?

我觉得还是优质的国资资产池,大家都清楚,现在的优质资质集中在哪里,这里面效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释放这些优质资产的活力,那么现金流就很好产生了。

聊得很热的地方收房,转租,腾挪资产。很多人拍手称英名。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点:

地方收房,用的地方的财政,但又不全是,也有很多地方的金融机参与,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地方收房,给的贷款利息是很低的,银行为什么这么干?

再往下思考,这块业务银行不赚钱,那为什么还被摁头干?

政治任务之外,有没有别的原因?

如果有PSL再来一次呢?这次不给居民,给地方机构。这里面的就上面的财政贴息呢?

可能利润就有了。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1、地方盘活了死资产,房子+土地,在现阶段,仍然没有比这两样更好的抵押品。

2、对于银行来说,可以扩表,而且是优质的抵押物,且有地方政府的信用。

像不像城投?

双方一起解套。

那么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收的价格,银行贷款价格。

基准+上浮

如果价格上谈不拢,可以用市场化解决,按同类AMC处置的价格参考,高价了,就打折。去外购,价格总比自建要好聊。

地方收的房子都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这就是人民性了。

第二个,就算账了。

以什么价格,打几折来说,过去在地产高周转的前提下,期限错配是很正常的事。

这个错配会产生两个问题:

1、成本错配

2、收益错配。

以前成本低,后面卖有成本优势,也就有了收益优势,现在地产向下了,成本优势变成了劣势,收益优势变成了劣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