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
广东
惠州
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印发《惠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对既有各类园区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
力争光伏覆盖率到
2030年不低于50%
。
新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力争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
力争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到
2025年达到50%、2030年达到80%。
前一天,12月2日,广东
江门
发改局印发《江门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实施期内,
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
《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工业园区、新建学校、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达到50%,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农房等能装尽装。
到2030年全市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自今年6月,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来,已有潮州、中山等多地先后印发相关行动方案。
9月2日,广东
潮州
人民政府印发
《潮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
,
到2030年新增1.52GW
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
9月13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校园分布式光伏建设的通知》
,力争新建学校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
11月21日,广东
中山
人民政府印发
《中山市推动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30年)》
,力争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
原文如下:
关于印发《惠州市
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惠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反映。
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
2024年12月2日
惠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惠州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构建我市能源发展新格局,根据《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分布式光伏应用开发,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统筹管理、分工落实。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级各职能部门做好行业指导,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具体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问题,共同推进。
——加强规范、确保安全。
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网和运行相关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建设规范、安全指引等,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全运营管理水平。
二、重点内容
(一)推进园区全覆盖。
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对既有各类园区全面实施绿色化改造,力争光伏覆盖率到
2030年不低于50%。
新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力争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
积极推动园区外具有开发条件的各类工商企业利用屋顶及周边已批建设用地配套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在矿山石场等工业场区进行分布式光伏的改造建设。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宜装尽装。
既有公共机构、设施屋顶资源及其已批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地面,积极推动加装光伏发电系统,做到宜装尽装。
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机关、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监狱、体育场、图书馆、美术馆等新建建筑,以及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停车场等,同步设计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力争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到
2025年达到50%、2030年达到80%。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教育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卫生健康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交通领域绿色改造。
支持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速公路边坡、原国省道收费站、公交汽运场站、高铁站、港区、码头、机场等交通运输区域场所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因地制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光伏+储能+充电+微电网”的交通能源系统,新建港口码头、物流枢纽实现光伏“能装尽装”。
(市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委、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城市建筑光伏发展。
在推进旧城改造和房屋改造工作中结合实际建设屋顶光伏,鼓励利用大型住宅区屋顶资源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
探索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开展建筑光伏一体化试点示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商务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
按照《广东省县域
“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指引》等文件要求和“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结合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农房建设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绿色圩镇、绿色乡村分布式光伏建设行动计划。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拓应用场景
(六)因地制宜选择开发模式。
对于既有的各类园区、工商企业厂房,优先按自愿原则整合屋顶资源,依法依规选择投资主体,对于实施条件较差且无市场主体开发的屋顶资源,当地县(区)政府(管委会)可探索统筹管理,统一规范的开发方式实施建设。
对利用公共机构屋顶和公共设施建设光伏的,鼓励以县(区)为单位统筹资源,采取合法合规的投资方式,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
支持具备条件的镇村采用统一规划设计、打包备案,开展整镇村分布式光伏汇流开发建设;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以村集体物业设施、规划道路、厂房屋顶等资源入股参与项目开发,增加集体收入。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因地制宜发展综合能源。
支持在工业用电负荷大、分布式光伏开发条件好的园区,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商业体、综合体、居民区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场所,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推广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建设。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国资委,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开展创新模式探索。
每年根据其他地区实施经验,在符合上级政策要求下,探索
2-3类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鼓励各类开发主体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实施“光伏+”,探索试点光伏与农村道路、汇流集中、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各类场景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效果于第二年向社会公布,推广应用具备示范效应的模式。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相关职能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九)落实各项支持政策。
电价方面,分布式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参与绿电绿证交易,获得相应收益。
税收方面,落实符合规定的光伏发电企业项目所得税
“三免三减半”政策。
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电量免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等针对电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分布式光伏项目不收取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
金融方面,引导金融机构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分布式光伏开发的信贷支持。
能耗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电量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
(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惠州市税务局,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高消纳能力。
分布式光伏原则上就近消纳,鼓励各类园区和工商业企业光伏发电自发自用。
优先支持在具备可接入容量的地区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对存在消纳困难的区域,分布式光伏项目可通过配建新型储能设施、实施汇集升压接入等措施解决接入能力和承载能力不足问题。
电网企业要根据区域负荷水平和分布式光伏发展节奏,适度超前谋划和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以满足未来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需求。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简化手续办理。
各县(区)能源主管部门要落实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管理制度,完善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全流程管理,制定明确的办事流程及办事指南,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资源开发和能耗与环境管理等要求的,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备案手续;
落实国家关于个人利用自有住宅及在住宅区域内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代为备案的工作要求,租用他人屋顶以盈利为目的的光伏项目,按企业项目备案。
支持分布式光伏备案手续简化,镇政府(街道办)相关部门在现场核实后出具的权属认定证明,可代替房屋权属证明用于办理光伏备案。
简化项目接网流程,推行线上报装,实现业务办理
“一次都不跑”。
支持简化利用建设用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的项目备案程序,对在具备合法用地规划手续建筑物屋顶或已批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无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自然资源局,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规范管理
(十二)强化安全监管。
强化分布式光伏项目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并网、运维等全流程管理,加强对分布式光伏项目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电气安全、防汛防风、地质灾害等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
(市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十三)强化执法监督。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设备标准、建筑工程规范和安全规范等。
承担项目设计、咨询、安装和监理等相关单位要符合资质要求。
依法使用经认证的光伏组件、逆变器等设备产品。
落实项目依托建筑物及设施合法性等相关要求。
市级相关部门应定期更新相关规范要求,印发分布式光伏建设指引文件并向社会公布。
(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规范建设要求。
既有建筑屋面安装光伏组件,需根据建筑竣工验收材料开展光伏组件安装设计及建设。
建筑为坡屋面结构时,光伏组件应顺坡安装,组件方阵表面与安装屋面的垂直高度不应超过
0.5米。
当建筑为平屋面结构时,在保证安全与美观的前提下,对于不具有楼梯间(指楼梯间或其他局部突出物,下同)的建筑物,光伏组件最高点距离铺设平面的高度不得高于2.8米。
对于具有楼梯间的建筑物,在楼梯间上铺设的光伏发电设备,最高点应不高于建筑物最高平面(即楼梯间屋顶平面)1米且不高于屋顶屋面(即非楼梯间楼面区域)4米。
其他非楼梯间楼面区域,光伏组件最高点距离铺设平面的高度不得高于2.8米,不能以光伏组件要骑跨楼梯间与非楼梯间楼面区域形成连片整体为理由,突破非楼梯间楼面区域不高于 2.8米的规定。
光伏板下四周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围合。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所依托的建筑物必须符合结构安全性要求,并委托有资质的公司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充分考虑屋顶的固定荷重、风压荷重、地震荷载并出具屋顶承载力评估报告,在向供电部门申请验收时作为电站可靠运行环境的必要材料。
项目的设计、施工须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T 51368-2019)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5-2021)的相关要求。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执法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惠州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组织实施
(十五)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落实属地责任,组织本辖区内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工作,规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办法,指导相关部门在项目备案时出具电力项目安全管理和质量管控事项告知书;
加强用地管理,严控利用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外地面(含坑塘水面)建设分布式光伏。
(十六)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等主要媒体平台和部门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及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知识宣传,鼓励学校、各级单位开展主题讲座、展览或实地参观活动,广泛普及光伏发电知识,提高全社会认知程度和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
(十七)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密切跟进全市分布式光伏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重大事项及时报告惠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江门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江发改资环〔2024〕298号
《江门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我市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根据《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有关文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发展目标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我市硅能源产业链及场景应用的良好基础,全面推进全市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本方案实施期内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力争到2025年工业园区、新建学校、新建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达到50%,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农房等能装尽装。到2030年全市分布式光伏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开发领域
(一)力争实现园区全覆盖。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新规划建设的各类园区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积极推动具有开发条件的新引进项目安装光伏设施,力争到2025年光伏覆盖率达到50%,2030年实现全覆盖。推动重点工业园区布局光伏项目,引导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开展光伏项目建设,支持国有企业规模化建设光伏项目。镇、村级工业园内新建工业厂房、配套用房及车棚顶,按照“宜建尽建”的原则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设施。国资为主投资建设的具备安装条件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安装比例力争达到100%。〔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国资委〕
(二)推进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宜装尽装。党政机关要带头推进光伏建设,利用办公楼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屋顶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且具备安装条件的公共机构建筑安装比例达到100%。推动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建筑同步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按照“宜装尽装”原则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力争新建学校屋顶光伏覆盖率到2025年达到50%。推动各类国有企业、体育馆、展览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利用屋顶建设光伏设施。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到2030年全市公共机构光伏装机容量不低于30万千瓦。〔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国资委〕
(三)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装尽装。重点推广“光伏+高速公路”模式,加快江鹤高速、开阳高速、银洲湖高速等在服务区、收费站、光伏车棚、隧道出入口、匝道互通区域等具备条件的场所,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推广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建设,探索建设新型交通能源系统。引导大型客运站、港区、机场等交通运输站场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新建港口、物流枢纽、大型停车场实现光伏“能装尽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资委〕
(四)推进城市建筑光伏发展。在推进旧城改造中,结合实际建设屋顶光伏,鼓励利用大型商业体及住宅区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光伏。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充分利用建筑屋面、建筑立面等合理设置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商住小区、别墅区等在符合相关物业管理要求下,可探索利用公共区域、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在满足技术、经济、环保等条件下,根据省部署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
(五)加快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按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结合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农房建设、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工作,同步开展农村分布式光伏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如鹤山古劳大埠村、址山连珠村等“光伏示范村”项目。在符合国家用地政策要求前提下,积极支持设施农用地既有建(构)筑物屋顶开发建设光伏。各县(市、区)政府应统筹农村地区整体推进,可以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为切入口,瞄准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投资、村集体参与的方式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村集体定位,成立强镇富民公司,进行分布式光伏整镇(整村)开发,探索推行产权自有、收益留存、风险较低的开发运营模式。〔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
三、创新开发模式
(六)积极拓展开发模式。对于既有的各类园区、工商企业厂房,按自愿原则整合屋顶资源,依法依规选择投资主体。同一主体开发投资的光伏项目,鼓励采用EPC模式建设,可充分综合考量设计团队、施工队伍、设备采购、施工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因素择优选取资质能力较强的企业承担建设。对利用公共机构屋顶和公共设施建设光伏的,应统筹资源,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支持具备条件的镇村采取“公司+镇村+农户”等模式,统一规划设计、打包备案,创新开发运维和金融合作方式,开展整镇村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以村集体物业设施、厂房屋顶等入股参与项目开发,增加集体收入。〔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