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全域旅游 热动河北的主导引擎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6-12 16:17

正文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河北立足本省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创新机制、升级配置,上下联动、全域发力,并紧抓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机遇,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向国际化目标迈进。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在今年年初时指出,“要发挥旅游业对结构调整和增加收入的促进作用,以质量促发展,不断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水平。”
今年一季度,河北接待入境游客31.49万人次,创汇1.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2%、15.56%。这是河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的体现,也促进了河北全域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

全域联动优化供给


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围绕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契机,谋在全局,创新思维,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扩充旅游新业态,成为河北撬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一把手”工程。


2017年7月,河北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推动会”在邯郸涉县召开。会上发布了《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试行)》,标志着河北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标准体系正式形成。同年8月,河北被确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这是对河北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肯定,也进一步加快了“全景、全时、全业、全民”全域旅游河北模式的探索。


河北全省17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县、2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县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省(区)拧成了一股绳。各创建单位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全域作为旅游“大系统”的核心来把握,运用省市县三级旅游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协调互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河北各市旅游委本着“增量调优”原则,重点推进乡村游、体育游、康养游、工业游、研学游、低空游、自驾游新业态项目建设。目前,以打造5家以上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的业态增值行动进展顺利。2017年“5.18”京津冀联合推出的130个总投资8000亿元的项目逐一落地。

完善机制升级配置


2016年以来,河北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方向,践行“机制围绕旅游建”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从领导体系、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适应“全域引领”的要求,按照“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将旅游辐射效应带到“工业、农业、城市”之中,做到了“全省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逐步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升级。河北还通过省旅发大会机制,为各地提供了可供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用一届旅发大会、换一个区域品牌”,以“会”促“游”、以“游”兴“业”。


此外,河北还制定出台了《河北旅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牢牢抓住旅游产业升级这个“牛鼻子”,引入资本,使旅游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全省旅游项目投资完成1012.45亿元,比2016年增长72.1%。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冰雪旅游、工业旅游、特色小镇业态迅猛提升,单体项目10亿元以上规模的达到335个,总投资额达15360.8亿元,占项目投资总额的87.92%。其中,有28个旅游项目进入全国旅游优选项目行列。


2017年下半年以来,河北全面贯彻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提出了“规定动作高标准、自选动作出特色”目标,在实施质量强旅、产业升级过程中,推动邯郸129师司令部、保定狼牙山、唐山南湖及国际旅游岛等景区列入5A级景区创建计划。今年年初,河北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旅游品牌、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商品、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环境、旅游人才培养等9项质量提升工程,游客满意度节节攀升。


此外,河北还联合京津两地深入推进旅游协调机制、市场营销、管理服务、规划布局“四个一体化”,区域旅游整体效益凸显,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和“通武廊旅游发展联盟”快速形成。尤其是构建了符合旅游发展规律、满足大众需求、彰显国际范的以带动性产品引领全业态产品开发的“龙头”格局,形成了将产品建设作为促进旅游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撬动点,助推京津冀全域旅游圈提档升级。

文旅融合添彩助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