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够可以的。
足足
1.7万
人
,在Sir的BGM里给其他男人点赞。
如没记错,应该是《毒舌》评演员以来,民意最汹涌的一次。
凭什么?
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张译
在Sir看来,演员分两种,一种演给观众看,一种演给演员看。两者都指向
准确
,但前后者之间的分水岭,就因为多了一层
意外
。
张译就是一个善于制造意外的演员,他是,演员中的演员。
即使再喜欢张译的人也必须承认,他,长得太……偏了。
小眼睛,
龅
门牙,大饼脸,这种跑偏还跟
廖凡、孙红雷不一样
,你一旦接受廖的痞气、
孙
的霸气,他们的丑,也变成帅。
而张译……不留情面地说,“暴丑”。
连前女友的妈
都——这个小伙子不适合做演员,他的脸就像被人一屁股坐过,只适合当大队会计。
此处应有图——
张译这一路,不容易。
1978年生,哈尔滨人,16岁,就开始频繁体验,
被拒绝
的滋味。
连续两年报考北广
(现中国传媒大学)
,被拒;隔一年,考军艺,
被拒、考
中戏,还是被拒,最终只能自费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
当时,他是这样安慰自己的,演话剧,也是演戏啊。
为了过戏瘾,他开始九年的军旅生活,这,又是
被否定
的九年。
他做过场记、当过剧务、跑过群众A、路人甲、替身B等所有龙套角色。一趟折腾下来,上级说他,“16个孩子里唯一不会演戏的”。
团里一致同意——
性格内向,没有表演天赋
团里都说张译你演戏就是个死
有一次,团里甚至决定,连戏都不要让他碰了。
那天,张译听说团里想转他去做文职,打电话回家诉苦。听完后,父亲没说什么,只是很快寄来两本书:《实用公文》和《公文写作技巧》。
“我快气疯掉了。”想起那一幕,张译依然激动。
这样乌云盖顶的日子熬了11年。
今天的演艺圈,我们常常听到对艺人的一句苦劝是,爱惜羽毛。但对于张译来说,完全无效,因为他早已被“拔光羽毛”。
但,一个空瓶,往往也意味着无限可能。
看张译演戏,你的最大感受是,他即人物,他即角色。
可忠可奸,可正可邪,可圆可扁,就像一块无所定型的橡皮泥。张译有一句关于表演的话是——先把自己打碎,才能被生活重塑。
《士兵突击》的班长
史金
,是绝大多数人认识
张译
的第一部戏。
这是一个完美的暖男。
作为钢七连班长,他把许三多当成孩子一样爱,鼓励他、呵护他、
锤炼他,
最后用自己的前途,换来许三多的兵王。
为什么?
因为不论
班长
史金、
演员张译,都在许三多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
那些不会演戏的嘲笑,那些一个人暗暗努力的过往,和许三多被安排到荒漠上的五班,
天天走正步、越野跑,有什么两样?
只有痴心,才能实现妄想。
看过
《士兵突击》
的,都不会忘记张译这场戏——
史金退伍、泪别天安门
。
拍它时,张译刚好得知自己的转业报告批了,马上就要离开部队,当晚就是拍天安门这场离开部队的戏。
看看张译是如何入戏的——
一开始
佯装欢笑,左顾右盼,不舍,不好意思表达这种不舍。但看着看着,情绪还是绷不住,他开始哭了。
越哭越凶,最后甚至整个身子歪在连长身上,
嘴里是
才嚼到一半
的大白兔奶糖。
《一代宗师》说,“功夫是纤毫之争”。那在这场哭戏中,张译所传递出来的丰富与细腻,只要你看过,一定毫无疑问,演员张译,成了。
前两天,冯远征老师在北电授课,一篇据此整理出来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演戏》。
Sir看过后,获益很多,感触很多,里面不少话,值得细细咂摸。
比如冯远征老师说的,“老师上课会说一千个人演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生活阅历、理解力、表现力、长相不同。”
但我们在表演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老师的一句指责是:“这是哈姆雷特吗?你演的是哈姆雷特吗?哈姆雷特是这么笑吗?哈姆雷特应该这么笑。”
当十个哈姆雷特都同样笑的时候,就不是十个哈姆雷特,而是一个哈姆雷特,是老师告诉你的那个哈姆雷特。
说白了,演戏就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角色,你可能有一百种方法演绎它,
但你只能选择一种
,这决定了,
好的演员,必须有想象力,还要有判断力。
张译就是个中好手,如前文所说,他善于制造准确的意外。
2014年,陈可辛打拐题材
,
《亲爱的》
。
张译饰演其中一个小孩被拐卖的家长,叫
韩德忠
。
当时陈可辛找到他,只说:“你来演个土大款”。
张译就自己想象出人物的前史后传,“儿子丢了六年,爱而得不到,又特别好面儿。他已经把锋芒全部压下去,是里面最哀伤的角色。”
他既是土大款,也是可怜虫。
还是表现悲恸,看看张译是如何演出不一样的。
这场戏是韩德忠,与一帮同样小孩被拐的
父母们,一起在大排档吃饭。
吃着聊着,韩德忠开始说自己
儿子失踪那天的事,讲着讲着,他突然头一扭,哼起秦腔。
神来之笔。
那一秒,Sir像被电击中,想起了《武状元苏乞儿》,被抄家的周星驰,突然无厘头地哼起那支哀伤的南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注意看同场的黄渤与郝蕾,同样“措手不及”。
黄渤明显被带跑一两秒,回神后,闷了口酒;郝蕾则先是低头,后双手扶额。
这曲秦腔,就是张译的点子——这首歌表达和爱人擦肩而过的叹息,对我来说,孩子也是爱人,转眼间再也见不到了。所以我特地去找老师学了一支秦调,也顺便交代了韩德忠的背景。
还没完。
他继续唱,唱着唱着,突然停住,张嘴含手,把手指上的残酒舔净。
其实,那点酒浪费掉又算什么呢,他可是腰扎爱马仕的大款啊——醉态罢了。
只有醉了,才能袒露平日
佯装不痛、不轻言的心事。只有醉了,才敢当众老牛舔犊。
想重温的,看——
| 时长:03分17秒 |
编剧史航评价张译《亲爱的》:
每一帧戏都凿在观众的脑子里
。
正是凭着韩德忠,张译获得至今唯一一个表演奖项——金鸡奖最佳男配。
冯远征老师说过,演员有三个阶段,大俗,大雅,又回到大俗,但最终的回归,是抛弃了技巧,带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追凶者也》
,“五星”杀手董小凤,就是张译一次放开手脚的“游戏”。
他是这么琢磨
董小凤
的——(一个负面)角色有没有可能往无辜上走,无辜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再狠一点、坏一点,
狠的时候有没有可能突然露了一个破绽,让人觉得又有点可笑。
“心酸的喜感”。
片中,
董小凤
每次动手前,他一定用两手比划一把长刀。那是他过去,在老家抢金条的威风史。
这么老长,嘎——就冲进去了
然而,现在他能掏出来的,却只能是一把网购来的小军刀。
说白了,过去有多威风,现在就有多落魄,情绪有多饱涨,情境就有多凄凉。
还有公车上,这
可叹可笑
的一巴掌。
他正在盯梢,猎物在前,他在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这时,邻座的胖妹子一直打瞌睡,头不停往他肩膀上靠。
一开始,他好嫌弃,结果……自己也没扛住,睡了过去。
等到醒来,发现目标跟丢,气急败坏的他回过神来,甩手就抽了人家两个大嘴巴。
这一巴掌,堪称整部电影最幽默的瞬间,这一巴掌,就是张译在现场临时赋予这个角色的。
还是那句话,神来之笔。
好演员就是,再小的角色,再少的戏份,他也立得起,盖不住。
冯小刚
《我不是潘金莲》
,贾聪明。
单靠他的出场,不用一句自我介绍,你就知道,他是什么人。
明明天空下着小雨,明明雨披有帽子。他偏偏不戴,站在远处,伸长脖子,等领导过来。
领导还没走近,他的手已经伸过去了,还是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