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世相  ·  问了DeepSeek100个问题,发现它比我 ... ·  昨天  
阑夕  ·  他甚至还有时间干这个。。。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抓起一本难懂的书|梁文道:你不能一直重温已经知道的东西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22 22:34

正文

读书最大的用处应该是给人带来快乐。然而有些书我们是读不懂的,很难接近、很难进入。 在梁文道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毕竟你不能一直去看你懂得东西,就像你不能一直重温你已经知道的东西。


“我读书是读得很杂的,因为我对什么都有兴趣。我每天的阅读时间在六个小时左右,还是什么有趣读什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你有多久没有抓起一本书?或者说,你对未知、难懂的世界,是否还有一探究竟的兴趣?


读书到最后,或许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作  者|梁文道

编  辑|谢芸子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梁文道 著名媒体人、作家

“我常常会被人问到,能不能开个书单,能不能介绍一些读物。每次遇到这些问题,大部分我都会回答:我恐怕没办法给你介绍什么,我最多能够介绍我自己最近看什么书,我觉得还不错。”

岛君从看理想出品的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推荐过的所有作品中,精心挑选出四本 “畅销”却也“非畅销” 的书籍,只为阅读。

01
人和动物究竟有什么不同?

推荐:《自私的基因》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我时常觉得,对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影响最大的两个老外,一个不用说当然是马克思,还有一个就是达尔文。

我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这个适者指的是什么?《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把当年奥地利伟大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加入到了“达尔文”里面,以一套基因的观点导入到了演化论之中。他认为这个“者”,不是个体,而是个体身上一连串的基因。




举一个更特殊的例子: 蜜囊蚂蚁里面有一层工蚁阶层,这个阶层平常就是到处吃,然后把自己倒吊在蚁巢的天花板上头,拿自己的身体去喂给蚁后来吃。你想想看, 这是不是利他的极致?

在我们的想象中,蚁群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埃及式的社会,而这本书所阐述的恰恰相反。蚂蚁这类膜翅目昆虫的交配与众不同的,蚁后跟一个雄蚁交配一次后,就能够生一辈子的孩子。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一大群的工蚁其实都是同卵双胞胎。

从基因的角度上说,这些工蚁姐妹们之间基因的相似程度,要比跟妈妈之间的还要高。所以那些宁愿用自己的身体去喂饱蚁后的工蚁, 这并不是利他,而是为了要自私地流传下更多跟自己相似的基因。

那么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其实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之中,早就有另一种非基因的复制物存在,那就是我们的文化。整个文化的演变之中,核心的复制者是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引用道金斯的另一个非常有名的观念: meme。


02
为什么一些国家发达,一些却长期落后?

推荐:《西方世界的兴起》

作者:道格拉斯·诺斯 / 罗伯特·托马斯

长久以来,经济学都给人一个印象,觉得它是社会科学中最理科化的一门社会科学,其实经济学从源头处开始就脱离不了历史。所以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以及他一系列经济史的研究里,不断地在提出跟回答,我们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面对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它会发达起来,整个社会的效益跟个人的效益是如此的趋近,但是有一些国家却长期处在一个落后的状态?

道格拉斯·诺斯引入了经济学上面所讲的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当然,在他一辈子的学术研究里面,还用了大量的外来理论跟方法,去对这个问题作出他的回答。

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是,因为有了工业革命,西方开始了兴起,但是 道格拉斯·诺斯他却把兴起的源头,归到工业革命之前 ,这个讲法,在四十年前这本书出版的时候很震撼, 但是到了今天,基本上已经变成一个常识。

工业革命何以发生?那得从公元900年中世纪末期开始说起,那是一大段很长的历史……

03
你读懂《论语》的第一句话了吗?

推荐:《论语》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也正是因为它的头两个字就是“学而”,所以这一篇就叫《学而篇》。

《论语》是个语录,大概在孔子死后一百多、两百年才逐渐结集成书,里面有孔子自己说的话,有孔子跟弟子们的对话,也有一些是孔子的弟子说的话。

那么究竟为什么以《学而篇》当成整部《论语》的第一篇,又为什么是以刚才我们读的那一段话作为全部《论语》的第一句话呢? 这个“学”,为什么摆在第一呢?这就要从整个儒家来讲。

你要学习儒家,就要知道儒家要教给你的“学”是什么样的“学”。 它不是让你当一个乖乖的顺民的学问,而是要你做一个完美的人。 儒家希望能通过不断地自我修行,而达到“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境界。所以你必须要“习”。

再来好好看看第一句话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时” 指的是 “一个恰当的、一定的时机。” 也就是说,你学到的东西要在一定的、恰当的时机要去习。

而这个 “习” 的解释就不一样了。从朱熹开始, “习 ”就常被当做“ 温习 也有人认为这个“习”是一种实践。 但是在我看来,这两个意思并不矛盾的,因为儒家讲的是做人的学问。

那么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明晰了:

你有成己达人的学问,而这个学问促使你不断完善自己,到了最终阶段,就是要治国平天下。你希望天下苍生都能够平安,每人安居乐业;希望这个社会、国家是公平的、是正义的,希望人民百姓的生活是幸福的、有秩序的。

一个君子,应该以能达成这样的天下为他的己任,而你目前正有这样恰当的时机去实践抱负,将你的学问得以实践。所以这简直是太快乐了,不亦说乎。

04
枯燥,无聊!到底什么是经典?

推荐:《大宪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