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主要收治重症患者、承担方舱医院普通感染者的救治任务、开展针对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工作。
2月12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22场新闻发布会。
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援鄂医疗队的有关情况。
三家医院在武汉主要收治重症患者,并承担了方舱医院普通感染者的救治任务,同时开展针对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工作。
什么是“四集中”救治?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来救治重症患者。
即集中优势兵力,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把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集中起来,集中治疗;
要利用优势资源、实力比较强的医疗机构开展救治;
很多的医院都带来了一些关键设备、专家,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加强、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治愈率和治愈水平,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医界“三雄”使出看家本领
援鄂医疗队由各家医院抽调骨干力量、自带先进设备,他们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面都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每家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承接的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传染病重症加强病房,也就是收治最重的病人。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介绍,从医院来讲,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派了重症、感染和呼吸的科室主任,这些专家和医护人员很多都有SARS战斗经验。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韩丁
充分利用综合优势和专家优势,只要是对病人有好处,所有手段都用上。
一共收治了32个病人,除了常规静脉药物和营养支持,几乎所有重症病人都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个别病人还用了ECMO、紧急心包穿刺引流等,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介绍,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承担着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角色,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呼吸病研究院。
应该说,中日友好医院在呼吸疾病诊疗方面,在全国拥有一定优势。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周军
这次来武汉,组建一支技术力量非常强的队伍,要充分发挥出医院优势。
同时,连续从北京三批运来价值1500多万元的针对重症患者的设备,包括有创呼吸机、体外人工膜肺ECMO以及床旁血滤及监护仪、监护设备等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介绍,我们带来了骨干力量,也带来了高精尖设备。
网红医生张文宏教授是传染科的主任,连同其他科室主任一起来了,华山医院传染科连续9年全国排第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 马昕
华山医院在传染病控制方面经验丰富。
在洪山体育馆排兵布阵,把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进行合理划分,首先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率,争取做到零感染,让病人之间能够做到很好的隔离。
此外,带来了高精尖设备,ECMO、血透仪器和设备等,在重症患者治疗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164人奋战在武汉一线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介绍,大年初一接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由6家委属委管医院组成,每家医院派20个人,主要是重症、感染、呼吸等科室的医生,协和医院再增派1名副院长作领队,大年初一集结成医疗队,于初二晚上到武汉,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园区收治重症病人。
韩丁说,2月6日,又接到通知,由北京协和医院整建制的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传染病重症加强病房,所以协和医院派出了第二批医疗队,一共142名医护人员。
这一批任务是收治重症病人,所以医护人员里除了呼吸、感染等专家,还特别派出了心脏、消化、内分泌等专家,形成多科团队。
目前,共有164位协和人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
中日友好医院共5批153名队员
周军介绍,截至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经连续派出5批队员,共153名队员在武汉,主要分成两支队伍:
一支队伍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区院区对部分重症患者开展救治任务;
第二支队伍承担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针对普通的感染者的医疗任务。
同时,中日友好医院由曹彬副院长牵头,也在开展研究一些针对药物,尤其是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研究。
华山医院共4支队伍,新增215名医生护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介绍,目前华山医院共有4支医疗队在武汉,第一支有4人在金银潭医院,第二支有4人在武汉三院,第三支医疗队在红杉体育馆方舱医院,这一支队伍46人,第四支队伍人数比较多,共有215人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室。
这4支队伍,物资分配上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在人员管理上,相对来说独立,但有的时候需要会诊,也可以进行人员支持。
这几支队伍中,第3支是方舱医院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工作形式和其他队伍不一样。
方舱医院对医生、患者来说都是新生事物,一个大方舱里面可能有1000—2000个张床位,少的是500张床位,这里面需要队伍互相协作。
18家医疗队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并肩战斗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危重症集中收治医院,目前有18家国家和省市的医疗队并肩战斗,共同救治重症患者。
韩丁介绍,每家医疗队的人数都在150人左右,每个医疗队负责整建制的承接一个病区,一个病区大约有50张床位。
每个医疗队单独在病区内形成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协作来救治病人。
同时,这些医疗队通过远程手段和各个医疗队后方进行远程会诊。
周军介绍,来到医院之后,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的流程,从接收患者一直到转出患者。
其次建立了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值班制度、针对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的制度。
“我们觉得这些制度应该来讲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作为我们面临的是这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如何能够确保我们的队员能够实现零感染,我们要求大家必须要严格地按照自我防护的一系列的规范来进行来开展。
”
同时,针对病人也要按照这样集中的管理模式,他们把50多个病人进一步的分类,特别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
集中主要的专家资源,在这些危重病人上下更大的功夫。
呼吸机和ECMO,在治疗过程中意义重大
马昕介绍,在缺乏特效药情况下,呼吸机和ECMO,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当中意义重大。
新冠肺炎肺功能受到明显损害,这时候有呼吸机对它进行支持,给病人血液里输入氧气,让病人受损的肺得到恢复。
另外,有的病人肺功能损害非常严重,这时候ECMO能够给病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支持,通过体外循环给病人血液里进行氧输入,让病损肺能够充分休息。
一线医护人员:
备好纸尿裤却用不到
韩丁介绍,医护进病房不能吃喝,不能去卫生间。
大家工作前、上班前不喝水,吃一点高热量的,比如说巧克力、鸡蛋等。
同时穿防护服的时候,穿上纸尿裤,万一方便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尿在纸尿裤里面,等从病房出来时,再进行统一清理。
马昕说,这几天,他做了一些调查,医生护士配备了纸尿裤,有的医生、护士也穿了进去,但是这几天问下来,没有一个人用到了纸尿裤。
为什么?
穿着防护服,里面会出一身汗,出来的时候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纸尿裤确实是备着,却经常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