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思想  ·  OpenAI之父奥特曼最新宣布:2025年, ... ·  3 天前  
36氪  ·  穿越消费周期,蜜雪冰城没秘密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跨境理财通2.0落地一月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共享经济大考,你们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30 20:45

正文

本文约2198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作者 | 林默

来源 | 花儿街参考(ID: zaraghost)



杭州街头的5万把共享雨伞不见了。


那些准备张嘴“啊啊啊~啊啊啊啊~”,嚎新白娘子主题曲的同学快把嘴闭上,这里并没有出现5万对许仙跟白娘子,毕竟建国以后不让成精。


伞,在大雨来临之前,被城管蜀黍收走了。



城管蜀黍的理由完全摆的上台面,“共享雨伞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根据《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禁止在道路两侧护栏、电杆、树木、绿篱等处架设管线,晾晒衣物,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总之就是,小样儿,谁让你把这么多伞放这儿的?


被收走了5万把伞的“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在知道情况后说,“会放一批桶,把伞放在桶里。6月27日到29日,还将向杭州投放一批共享雨伞”。


我之前就听说天朝的创业者乐观,没想到这么乐观。你的规定不是说不让吊挂嘛?那我放个桶落地一下。


也许创业的一大必备素质,就是装聋作哑,这位创始人只要度娘下《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就能发现另一条规定,“在城市道路两侧、广场上设置候车亭、值勤岗亭、报刊亭、电话亭、电话交接箱、箱式变电间、有线电视端子箱或其他设施的,应经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批准,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设置”。


我觉得,他要放的那个桶,应该属于条例中的“其他设施”。



摩拜单车被起诉了,被一家朝阳区的物业公司。注意,朝阳区。


物业公司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起来,“我是管着高碑店东区的停车场的,我们tm本来管的好好的,自从你们那个单车开始推广,每天都有几百辆车停进我们的停车场。我们这个停车场,是没有自行车存放地的,结果共享单车把私人车位、人行横道、消防通道、绿化带等全堵上了,你说,这活儿让我们还怎么干”。



物业公司挪了挪身体,朝着法院里面继续哭喊“我们因为这个事儿跟摩拜沟通过很多次了,但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叫嚷无门,物业公司只能先自己出人出钱,清理停车场内的自行车。


我在前面已经提示过了,这是一家朝阳区的物业公司,这个片区里没有好惹的人。


这家物业公司把摩拜告了,要摩拜支付单车随意停放至私人车位、人行通道、消防通道、停车位、绿化带等管理费用100元,理由是“乱停放现象虽是使用者所为,但单车隶属于被告所有,且被告对于使用者的使用行为缺乏提示和监管,导致乱停放现象的肆意发生,对此被告应承担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


我告你不是为了钱,您风风光光地创业,为了打赢竞争对手大片区大片区地投放自行车,给别人添堵的事儿你不能装不知道吧?


尽管朱啸虎和马化腾为了智能不智能的问题在朋友圈怼了起来,但在共享单车的PK战中,你家车有多少啊,是硬的不能再硬的指标。在地铁站门口一眼望去,谁家车多,就像银行卡的余额般,是最直白的实力体现。


于是,ofo说,自己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摩拜说,自己占据了近6成的市场份额。


ofo说,自己独揽了70%单车产能;摩拜说,自己刚刚完成了6亿美元的E轮融资。


独揽那么多产能、拿那么多钱干啥去?当然是要投更多的车,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至于更多的单车投放势必带来更多的乱停乱放,而每个城市的规划中,究竟能承载多少的自行车停车量?


哎呀这些都是国民素质问题,我们正忙着打资本仗。



杭州的城管蜀黍应不应该收掉那5万把伞?我觉得,太应该了。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的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了”,让跟共享沾边的创业都有了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光环。

于是创业者们也特别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揣着明白装糊涂地把5万把伞悬挂在大街小巷,又说要整个桶放置一下,潜台词是“我都做公益了,占你们的地儿放个桶怎么了?”。


我碰到过一位共享雨伞的创业者,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愿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在雨中没有伞的经历,我想通过这种共享雨伞的创业方式,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


呵呵,在没有共享经济的风口之前,你怎么没想着为那些没伞的人遮风避雨呢?


下雨该自己带伞,这是一个孩子都该懂的道理,啥时候就成了公共服务的范畴?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见到了另一个共享项目的创业者,他想共享滑板,“就像那个共享篮球的项目一样,我们在学校啊、广场啊、社区啊放一个箱体,里面是滑板,大家扫码付押金,这样你想玩滑板的时候就不用自己带了,随时走到广场上就能玩了。我们这个项目啊,既有全民健身的概念,又有共享经济的风口,还是瞄准90后、00后的消费群体,还抢占社交场景……”。


这个逻辑可以无限蔓延下去,共享球拍,共享广场舞扇子,共享一切可以自己带、但是懒得带的东西,只要风口没停,只要能满足某些懒的需求,只要资本愿意听。


2010年,当雷切尔·博茨曼在TedxSydney上以租用电钻为例讲到共享经济时,他说希望共享经济能够发展壮大的正是这类能够扎根社区,方便最大众人群的平台,如果你需要电钻,去平台上跟邻居租而不是买,如果你需要梯子,去平台上跟邻居租而不是买……


但天朝社会这种人心纷繁的画风显然不适应C2C的共享经济模式,于是商业的力量又推动了一步,一众以B2C组织形式,号称身在共享经济领域的独角兽应运而生。


它们也许远离了共享的初衷,却也绕路解决了刚需供应不足的瓶颈。


有了独角兽,就有更多人嗅着钱的味道来了。不过,刚需是有限的,于是后来者有了新的套路——通过顺应个体的惰性,制造生活的便利性,创造新的刚需。


只是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个体的便利性,常常是与整个群体的便利性矛盾的。


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马路边、广场上,一个箱子挨着一个箱子,里面堆满了对千亿级市场的各种想象,中间偶尔有个桶,插满了一个月都没人用的雨伞。


*文由花儿街参考原创,授权B座12楼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B12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201706030  No.1590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猛戳「阅读原文」,看你没看到的文章